列寧格勒保衛戰爭

列寧格勒保衛戰爭

列寧格勒保衛戰爭發生於1941年,在蘇聯西北方面軍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帶領下蘇聯人民對列寧格勒誓死保衛的一場戰鬥。

概述

1941年8月下旬,氣急敗壞的希特勒在北翼調集了32個步兵師、4個坦克師、4

列寧格勒保衛戰爭列寧格勒保衛戰爭
個摩托化師和1個騎兵旅的兵力,配備6000門大炮、4500門迫擊炮和1000多架飛機,向列寧格勒發動猛烈攻勢,揚言要在9月1日占領列寧格勒。在“巴巴羅莎”計畫中,攻占涅瓦河上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從地球上抹掉列寧格勒,殺光居民,消滅無產階級革命的搖籃。列寧格勒是十月革命的搖籃,也是蘇聯的第2大城市和重要的海港、工業重鎮及文化中心。約有300萬人口。面對德軍的進攻,蘇聯西北方面軍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向當地軍民發出號召:“在列寧格勒大門口,用我們的胸膛阻擋敵人前進的道路。”

歷史背景

列寧格勒保衛戰爭列寧格勒保衛戰爭
列寧格勒保衛戰具有全民動員的性質。列寧格勒的工業給前線提供了武器、裝備、服裝和彈藥,而該市居民則在被封鎖後第一個冬春提供了10萬多新兵。為了使居民免於挨餓,拉多加湖區艦隊承擔了湖上給養彈藥武器的輸送。11月中旬,湖上航行因為冰封而中止。11月19日,又在拉多加湖的冰上開闢軍用汽車路,被圍城市通過冰上交通線得到了戰鬥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疏散了沒有勞動能力的居民以及工業設備等。儘管得到了一些給養補充,這些供應還遠遠不能滿足守城軍民的需要。列寧格勒城內被迫實行了配給制,工人每人每天只能得到8兩麵包,兒童、病人和公務員只能得到4兩麵包。但是,列寧格勒軍民不畏困難,每天仍有45000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工人們在德軍的炮火下堅持生產。全城軍民步步為營,鑄成了一條攻不破、打不爛的鋼鐵長城。

作戰結果

列寧格勒保衛戰於1944年8月10日勝利結束,對蘇德戰場的戰爭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次戰役牽制了德軍重兵和芬蘭的全部軍隊。戰役結束後,蘇軍的大量兵力騰出來轉用於其

列寧格勒保衛戰爭列寧格勒保衛戰爭
他戰略方向。精彩旁白:蘇聯人不顧風暴般的炮擊,將給養和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送上前線,這本身就是一首催人淚下的史詩。士兵們告訴我,在前線的戰壕里,他們仍能常常吃到熱騰騰的飯菜。供應隊伍在夜間把食物送過來,有些食品就是用手抱過來的,很多還是蘇聯女人的手。堅守城池的蘇軍士兵們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士氣,他們最喜歡合唱下面的這首歌曲:侵略者向列寧格勒呼嘯而來,遇到堅強抵抗而失敗,敵人,你快給我從列寧格勒滾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