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刑事法評論·第29卷(2011)
書號: 19769 ISBN: 978-7-301-19769-1作者: 陳興良 版次: 1
開本: 16開 裝訂: 平
字數: 781 千字 頁數:620 定價: ¥68.00
出版日期: 2011-12-12 叢書名:
內容簡介:
《刑事法評論》從第1卷至今,已經延續了13年,這種堅持對於一個刊物來講實屬難能可貴,對於主編陳興良教授而言,更能體現其非同一般的學術水平和人格魅力。第26卷收入22篇論文,大多為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師所作,其清新的文筆、前衛的觀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為本書增添了一股蓬勃的朝氣,使人不禁眼前一亮。 本書是《刑事法評論》的第29卷,本卷的主題是犯罪構成理論,這一問題近來在學界討論得如火如荼,在“主題研討”欄目收入了三篇文章,以《中國傳統犯罪構成理論總檢討》為重點,作者對要件的犯罪構成體系各要素存在的缺陷予以了深刻的揭示,對該體系的構造性確實予以了全面審視,可謂對四要件構成體系批判性觀點的集成之作。在“理論前沿”欄目中發表了四篇文章,共同的特點是開拓了新的學術領域,他們的觀點不屬於對傳統問題的研究,而是對刑法相關問題的前沿性探討。在“刑法方法論”欄目中發表了關於刑法“類型學”的研究論文,具有重要的刑法方法論意義。在“域外傳譯”欄目中,特別發表了兩篇論文,其中關於批判德國納粹專制獨裁的反法制的極端實質主義刑法觀,契合了陳興良教授的堅持形式刑法觀的理念。
章節目錄:
主編絮語/陳興良(1) 理 論 前 沿 特拉伊寧犯罪構成學說之芻議/米鐵男
一、 特拉伊寧犯罪構成學說的淵源
二、 特拉伊寧犯罪構成學說的演進
三、 特拉伊寧犯罪構成的概念、體系和功能
四、 構成因素論的邏輯結構
五、 特拉伊寧與貝林 歷史的誤讀與當下的轉型 ——費爾巴哈罪刑法定的還原與當代罪刑法定的重新定位/王太寧
一、 回歸到費爾巴哈的罪刑法定
二、 當代罪刑法定的新定位——轉嫁刑權力風險的安全制度 狹義客觀處罰條件論/張振山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客觀處罰條件概述
三、 客觀處罰條件的分類
四、 “狹義客觀處罰條件論”之提倡
五、 中國刑法無客觀處罰條件之存在空間
六、 結論 域 外 傳 譯 全球化世界的法律秩序 ——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內法、國際法和私人法規範體系的發展 /〔德〕烏爾里希·齊白
一、 法律規範調整主體的變化
二、 規範性控制系統的變化
三、 法律規範的國際模式
四、 基本研究面臨的挑戰 為什麼刑法需要在乎常人的正義直觀?強制性與規範性 犯罪控制/〔美〕保羅·H.羅賓遜 文 王志遠 譯
導論
一、 對大眾正義直觀的遵從與強制性犯罪控制之間的衝突
二、 遵從於大眾正義直觀的幾種可能解釋
三、 規範性犯罪控制:人們為什麼守法?
四、 大眾正義直觀對規範性犯罪控制的重要性 作為刑法基本概念的行為要件/〔西〕弗朗西斯科·穆尼奧斯·孔德 〔美〕路易斯·埃內斯托·契爾薩 張曙光 譯
一、 引言
二、 從因果的、目的的行為概念到溝通性的行為概念:比較法的視角
三、 麥可·摩爾的機械論行為概念和懲罰不作為的問題
四、 懲罰持有的問題和道格拉斯·胡薩克的“控制原則”
五、 結論 域 外 視 野 日本現代刑法思想的形成/周振傑
一、 日本現代刑法思想形成的背景
二、 日本現代刑法思想形成的過程
三、 日本現代刑法思想的總體概況
四、 結語 治療行為正當化根據研究 ——德日的經驗與我國的借鑑/曹 菲
一、 準備作業:相關概念釐清
二、 德國關於治療行為正當化根據的理論
三、 日本關於治療行為正當化根據的理論
四、 自說的展開 韓國刑訴法辯護權制度之借鑑/孫瑞璽
一、 引言
二、 韓國刑訴法辯護權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內容
三、 中韓兩國刑訴法辯護權制度的比較
四、 韓國刑訴法辯護權制度對我國的借鑑意義 以比較的眼光看刑法的問題/勞東燕 專 題 研 究 風險社會中刑法規制對象的考察/程 岩
一、 危險還是風險?——鹽城水污染案與孫偉銘案之對比
二、 基於風險特點區分危險與風險
三、 風險與刑法中相似概念的辨析
四、 風險犯罪圈的劃定與風險犯罪行為的規範 必須保衛刑法 ——從《刑法修正案(八)》看刑法修改權問題/許其勇
一、 不能承受之“輕”
二、 籠子中的權力
三、 何以至此:刑法修改之史鑑
四、 如何可能:刑法修改權的限制路徑 犯罪事實支配理論之適用範圍/廖北海
一、 犯罪事實支配不能適用於所有犯罪類型
二、 犯罪事實支配理論不能適用於義務犯
三、 犯罪事實支配理論不能解決無身份的故意工具問題
四、 犯罪事實支配理論能夠解決無目的之故意工具問題 刑法文化解釋的再提倡/徐光華
一、 文化與刑法解釋
二、 刑法文化解釋的必要性
三、 刑法文化解釋的可行性
四、 應該辯證地去看待刑法文化解釋 刑法司法解釋的現狀檢討與未來展望/張開駿
一、 引論:問題之由來
二、 刑法司法解釋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
三、 刑法司法解釋的爭論
四、 刑法司法解釋的價值評判
五、 我們的價值取向及建言 單位犯罪主體資格否認制度問題研究 ——以刑事責任能力為分析路徑/李 鋼
一、 內因與外力:單位犯罪主體資格否認問題產生的背景分析
二、 本質與功能:單位犯罪主體資格否認制度內涵解讀
三、 價值與學說:單位犯罪主體資格否認制度法理拓展
四、 現狀與問題:我國現行單位犯罪主體資格否認制度實踐的 規範述評
五、 歸納與展開:我國單位犯
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獄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書 評:
《刑事法評論》從第1卷至今,已經延續了14年,這種堅持對於一個刊物來講實屬難能可貴,對於主編陳興良教授而言,更能體現其非同一般的學術水平和人格魅力。第29卷收入25篇論文,大多為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師所作,其清新的文筆、前衛的觀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為本書增添了一股蓬勃的朝氣,使人不禁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