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遺傳因素患焦慮症父母的子女,焦慮症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父母的子女。單卵雙生子焦慮症的同病兒童分離性焦慮率可高達50%。說明本症與遺傳有關。親子過分依戀孩子平時一直與母親呆在一起,不與外界接觸,而母親對孩子過於珍愛、過分保護,使孩子養成膽小、害羞、依賴性強、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個性弱點。一旦與母親突然分離,就容易出現分離性焦慮。生活事件影響常見的生活事件有與父母突然分離、在幼稚園受到挫折、不幸事故、親人重病或死亡等。臨床表現
兒童
分離性焦慮的兒童大多數發生在學齡期兒童。當與所依戀的親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深感不安,出現過分焦慮情緒。許多患兒甚至常常無根據地擔憂或害怕親人可能會離開自己,發生危險或意外,或遭到傷害。擔心自己會大禍臨頭,或被拐騙等,因此不願意離開親人。當預料即將與親人分離時,馬上會出現過度的哭叫、吵鬧,或出現淡漠、退縮。如果勉強或者強迫送他去託兒所或幼稚園,常哭鬧、掙扎不安,不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甚至不吃不睡(一般超過2周以上)。部分患兒還會出現噁心、嘔吐、頭痛、腹痛等症狀。病程可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成年人
預防和治療
培養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飯、穿衣、洗手、大小便等。不要讓孩子養成對母親過分依賴,進入託兒所或幼稚園時,孩子才能很快地適應集體生活。培養孩子的合群能力家長要鼓勵孩子把玩具拿出來與其他孩子一起玩,以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減少或避免分離焦慮的發生。做好入托前的準備工作在入托前,父母可經常給孩子描述託兒所或幼稚園的生活。告訴孩子那裡有許多
小朋友,大家在一起非常開心。也可以帶孩子到託兒所或幼稚園看看、玩玩,當他對託兒所或幼稚園比較熟悉時,再正式送孩子入托,可防止分離性焦慮發生。
不要硬性強迫孩子入托不應生硬地把孩子推進託兒所或幼稚園,自己一走了之,而應給孩子一個適應的時期。在孩子入托或入園的頭幾天中,家長可以陪孩子在託兒所或幼稚園里玩,隨著孩子與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師熟悉之後,家長可逐漸減少陪伴時間,直到最後完全放手。切莫操之過急,以免加重焦慮發作。對父母進行教育對有焦慮傾向的父母,要幫助他們認識自身的個性弱點,及其會對子女產生不良的影響。並應明確告訴父母,要想治療好患兒,必需先治療好家庭其他成員。通過轉移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將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多參與戶外活動和交流,可逐步緩解焦慮症狀 。
嚴重兒童須就診藥物治療對於個別有嚴重焦慮症狀、影響飲食和睡眠、軀體症狀明顯的患兒,可考慮使用抗焦慮藥物進行治療,以二氮革類藥物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較少,但一定要在有經驗的兒童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