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分藥花
種中文名:分藥花
種拉丁名:Perovskia abrotanoides Karel.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分藥花屬
屬拉丁名:Perovskia
國內分布:產西藏西部;生於礫石山坡、乾燥河床及河溪兩岸,海拔達2000米。
國外分布:蘇聯,阿富汗,伊朗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蘇聯。
海 拔:2000
命名來源:【Bull.Soc.Nat.Mosc. 14: 15. 1841】
中國植物志:66:199
英文植物志:17:223
組中文名:分藥花組
組拉丁名:Sect.Perovskia
族中文名:分藥花族
族拉丁名:MERIANDR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植物。莖高1米,基部木質,具槽,徑0.5厘米,密被具節單一或分枝白色短毛及稀疏金黃色圓形腺點。葉輪廓卵狀長圓形,長4—7厘米,寬2.5厘米,二回羽狀分裂,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線形,先端鈍,長2—4毫米,寬0.5—1.4毫米,無毛或有時疏生短毛,具多數金黃色腺點,葉柄長5—8毫米;苞葉長0.8—3厘米,寬0.3—0.8厘米。花多數,近無梗或具長0.5毫米被短柔毛的梗,平展,花後下垂,2—4(有時6)花組成遠離的輪傘花序,由多數輪傘花序組成長27—40厘米疏鬆長圓錐狀花序;苞片披針狀線形,銳尖,細小,長1—1.5毫米,寬0.5毫米,長僅及花萼1/3—1/4,被疏柔毛。花萼管狀鐘形,長4—5毫米,紫色,密被具節單一白色或紫色長疏柔毛及腺點,上部略被毛或近無毛,短二唇形,萼筒長4毫米,寬1.5—2毫米,具8脈,上唇近全緣或具不明顯3齒,長1毫米,寬2毫米,與下唇近等長,下唇2齒,邊緣密被短纖毛。花冠玫瑰紅色,長0.9—1.1厘米,外被疏而短的柔毛,冠筒伸出,長5—6.5毫米,寬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牛裂,長2.5—3毫米,寬6.5—7毫米,裂片卵圓形或近圓形,長1.5—2毫米,寬2毫米,中間2裂片較側裂片小,下唇橢圓狀卵圓形,長3.5毫米,寬2毫米,狹,全緣,先端鈍。雄蕊4,2枚能育,2枚不育,小。花柱先端2裂。小堅果倒卵形,頂端鈍,長1.8—2毫米,寬1毫米,褐色,無毛。花期6—7月。(標本未見,摘自原描寫)
產地分布:
產西藏西部;生於礫石山坡、乾燥河床及河溪兩岸,海拔達2000米。蘇聯,阿富汗,伊朗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蘇聯。
本種提示:據報導,西藏西部尚有另一種分藥花,即濱藜葉分藥花P.atriplicifoliaBenth.inDC.Prodr.12:261.1848;Hook.f.inFl.Brit.Ind.4:652.1885,其特徵為葉卵圓狀披針形,邊緣具缺刻狀牙齒,與莖被粉狀絨毛,花萼極密被長硬毛。Hook.f.認為該種最多可能為分藥花的一個變型,因未見標本,暫不正式列入。
參考文獻:PerovskiaabrotanoidesKarel.inBull.Soc.Nat.Mosc.14:15.1841:Benth.inDC.Prodr.12:260.1848;Hook.f.inFl.Brit,Ind.4:652.1885;Gorschk.inFl.URSS21:375.1954.
本組概述:Sect.Perovskia——Sect.EuperovskiaKudr.inGenusPerovskia10,1936;Gorschk.inFlURSS21:375.1954.葉羽狀分裂。
本屬概述
:Karel.inBull.Soc.Nat.Mosc.14:15.1841.半灌木,具全緣或有時羽狀分裂的對生葉,無毛或被具節單毛或星狀毛或僅被星狀毛,滿布金黃色圓形無柄腺點。花多數,無梗或具短梗,排列成輪傘花序,輪傘花序再組成圓錐花序。花萼管狀鐘形,果時多少增大,密被具節單毛及有時星狀毛,具多數金黃色無柄圓腺點,上唇近全緣或具不明顯的3齒,下唇具2齒。花冠紫,玫瑰紅,淺黃或稀為白色,長為花萼的2倍,冠筒漏斗狀,內面有不完全的毛環,冠檐二唇形,開展,上唇具4裂片,裂片不等大,中央2裂片較側裂片小,下唇橢圓狀卵圓形,全緣。雄蕊4,後對雄蕊能育,微露出或伸出,著生在花冠喉部,前對雄蕊不育,小,露出,著生在花冠上唇裂片基部;花葯2室,室線形,平行,直立,藥隔小。花柱露出或伸出花冠,先端2裂,裂片寬而扁平,不等大,銳尖。花盤環狀或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倒卵圓形,頂端鈍,褐色或棕色,無毛。約7種,產伊朗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西部,蘇聯及我國西藏西部。我國西藏可能有2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