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區最窄的雉

大自然中的每種鳥類,世世代代都有它的固定生活區域,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輕易變更的。這個固定的生活區域,就是它們的分布區。各個種類的分布區大小不一。褐馬雞是鳥類中分布最窄的一種雉類鳥,它們數量不多,是世界珍禽之一,是我國的一類保護動物。我國有3種馬雞,即褐馬雞、白馬雞和藍馬雞,它們都屬於特產鳥類。

白馬雞產於西藏、四川、青海及雲南的海拔3000-4000米山區,由於它的分布區是以西藏為中心,所以又叫“藏馬雞”;藍馬雞分布在青海、甘肅、四川及寧夏;褐馬雞的分布,從歷史記載也只有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西北部的山區,近年來,河北省的數量很少,只有山西省的蘆芽山自然保護區和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內尚有一定數量。

褐馬雞的數量為什麼這樣少呢?這是因為它的習性所導致的結果。馬雞非常好鬥,尤其是在春天,雄雞發情,經常為了爭奪配偶,彼此在嫩綠色的草地上,摩拳擦掌,擺開戰場。它們爭鬥得很激烈,從不輕易退出戰場,殊死的決鬥,使得交戰雙方流血不止,在那華麗的羽毛上,只弄得污血斑斑,缺羽少毛。它們這種好鬥的習性,深得古時歷代皇帝的賞識,他將馬雞的尾羽賜給武將,戴在帽子上名為“褐冠”。其用意是要他的武將,學習褐馬雞拚命戰鬥的勇敢精神。據考證,如果從漢武帝時代算起,直到清朝,“褐冠”已經佩戴了兩千多年了,每年必須捕捉大量的褐馬雞,方可滿足當朝的需要;另外,還要有一定數量的羽毛出口國外,供給那些貴婦人作裝飾羽用。因此,在褐馬雞的很窄分布區內進行大量捕殺,怎能不使數量減少。

褐馬雞體重約3公斤,全身羽毛以褐色為主,它們的尾羽披散下垂,形如馬尾,故稱“馬雞”。白天多棲息在松、杉、橡樹林及附近的田野中。清晨,常聽到雄雞的粗曠而高昂的鳴叫聲。晚上在樹上過夜。身體笨重不輕易起飛,但善於奔跑,遇到野獸追趕或其他危險情況時,便快速鑽入密林中躲藏起來。平時喜集群活動,以植物的葉、芽、嫩枝和種子為食,兼吃一些甲蟲、毛蟲等。3、4月間開始尋求配偶。

巢多建在松、樺林或灌叢間的地面凹陷處,內鋪些草、葉及羽毛等細軟物質。每窩產卵8-12枚,經26-28天孵化出雛,2-3個月以後,雛鳥羽毛基本長齊。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雌雞可產卵12-16枚,並可用家雞代孵。平均壽命22個月,有的竟達3年半之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