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
河北保定人防辦窩案
提起“人民防空辦公室”這個名字,不少人可能會感覺陌生。在河北省保定市,正是這樣一個有點“冷僻”的單位,卻曝出了令人震驚的集體腐敗窩案,多名原任、現任領導,中層業務骨幹和掌握實權的工作人員都深陷窩案之中。保定市紀委從2014年7月開始,已查處包括保定市人防辦原黨組書記、主任李鐵柱,副調研員國惠仙等16人,黨紀政紀處分12人,其中縣處級幹部4人,科級幹部8人;移送司法機關9人,其中縣處級幹部2人,科級幹部6人。浙江溫州人防系統窩案
浙江省溫州市人防系統腐敗窩案的查處,最初是從一封不起眼的匿名信開始的。當偵查人員對舉報對象反覆偵查無果後,卻發現人防辦指揮通信處副處長姜建平身上問題頗多。通過調查發現,找姜建平辦事,只有下午四五點鐘去找他,他才會和你談工作,否則他會以各種藉口推諉。談完事情正好是晚飯時間,自然要請他吃飯,飯後還要去KTV唱歌。有求於姜建平的人防設備企業和房地產商,都會自覺墨守這一規矩。
該事件作為溫州查處貪腐的典型,在年初和本月初都有報導。現在再次翻出來熱炒,與小官巨貪類似,說明“冷衙門”造成的危害已經不容忽視,必須進一步強抓嚴管,以杜絕其不正常“升溫”。同時,還當思考為何姜建平能成功養成愛“趕飯點兒”的習慣,並成為當地人防設備企業和房地產商墨守的“規矩”
原因
長期以來,人們對腐敗的關注似乎只集中到了一些諸如財政、國土、城建、交通、水利等手握大權的部門、項目資金多的領域,而忽略了一些看似“弱小”、權力不大、資金不多的單位或“冷衙門”。或許在人們的潛意識裡,那些無權無勢清心寡欲的“冷衙門”,與飽受公眾詬病的貪污受賄、徇私舞弊、奢侈浪費,並無多大關聯。然而,世易時移,觀念倒轉。眼下,所謂“冷衙門”早已門不冷、水不清,不少“冷衙門”也屢現一些大蛀蟲,“社會淨土”土已不淨甚至成為腐敗的重災區。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歸根結底就是缺乏監督。一方面是姜建平等缺乏對黨紀法規的敬畏,自認為屬於冷衙門,吃一點、喝一點不會太引起社會和監察機關的關注;一方面是一些監察機關仍未消除“冷衙門”的官員,受制於權力的約束,難以造成大問題的舊觀念,而對他們的監管呈自然放鬆狀態。實質上,反腐應是沒有盲區。不管是大官小吏,還是熱冷衙門,只要有權力,就有把權力變現的可能。因此,對待涉權官員都應一視同仁。否則,待事發後“亡羊補牢”,在制度上雖猶時未晚,但當時對國家無論是財政資金,還是政府公信上造成的損失終究難以挽回。
應對
反腐倡廉不能留有死角,存在盲區,也就是說,不能對所謂的“冷衙門”麻痹大意,網開一面。而要避免貪腐案件頻發,一方面要增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可操作性,敢於打破“真空地帶”,實現全方位監管,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另一方面,健全制度對權力的制約機制,重點加強對“一把手”權力的監管力度,避免搞“一言堂”。同時加大公開和監督力度,積極鼓勵民眾反映、揭發違法犯罪案件,從而更加科學地杜絕腐敗行為。如果我們不能儘快用過硬的制度來填補監管漏洞,用過硬的手段來彌補管理盲區,“冷衙門”貪腐案頻發就不會止步,一言以蔽之,反腐敗沒有什麼“熱衙門”“冷衙門”之分。因此,破解冷衙門曝出大案件事件,除了向熱衙門一樣進行重點關注外,更需要創造條件,讓民眾更多的參與進來,擴大公開和監管力度,並建立完善追責機制,讓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內部監察人員挪位子。如此,才能彌補監管漏洞,讓頻發的“冷衙門”官員貪腐案件止步,築起堅固的反腐圍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