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主要發生於莖、葉、果等部位。莖節最易染病,病部初呈暗褐色,後變黑色,密生小黑粒點,即分生孢子器。溢出琥珀色膠狀物,後期有時病莖幹縮,縱裂似亂麻狀。葉部病斑多在葉緣處,向內擴展成V字形,或半圓形黃褐色至淡褐色大病斑,暈圈不明顯,後期病斑上散生小黑點。幼瓜期花器染病,致果肉呈淡褐色或心腐。
病原
瀉根亞隔孢殼,屬子囊菌門真菌。 西瓜殼二孢,屬半知菌類真菌。形態特徵見黃瓜蔓枯病。
特徵圖片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殼隨病殘體在土中或架材上越冬。翌年靠灌溉水、雨水傳播蔓延,從傷口、自然孔口侵人,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種子也可帶 菌,引起子葉發病。土壤含水量高,氣溫18-25℃,相對濕度85%以上易發病;重茬地,植株過密,通風透光差,生長勢弱發病重。
無公害防治
(1)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3年輪作。
(2)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
(3)高畦栽培,地膜覆蓋,雨季加強排水。
(4)發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施保克)乳油1000倍或40%多·硫磺(好光景)懸浮劑500倍液、12%松脂酸銅(海宇博爾多)乳油600倍液、86.2%氧化亞銅(銅大師)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5)提倡使用生物抗菌劑-農樂黴素(M18)防治瓜類蔓枯病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