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蔓枯病

黃瓜蔓枯病

葉片、莖蔓、瓜條及卷鬚等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主要危害葉片和莖蔓。葉片染病,多從葉緣開始發病,形成黃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其上密生小黑點,乾燥後易破碎。

症狀

莖蔓染病,主要在莖基和莖節等部位,初始產生油浸狀小病斑,逐漸擴大後往往圍繞莖蔓半周至一周,縱向可長達十幾厘米,病部密生小黑點,後期病斑變成黃褐色。田間濕度大時,病部常流出琥珀色膠質物,乾燥後縱裂,造成病部以上莖葉枯萎。此病在病部產生小黑點為主要識別特徵,莖部發病後表皮易撕裂,引起瓜秧枯死,但維管束不變色,也不危害根部,可與枯萎病相區別。

病原菌

黃瓜蔓枯病病菌 黃瓜蔓枯病病菌

Mycosphaerella melonis稱甜瓜球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葉面生,多為聚生,初埋生後突破表皮外露,球形至扁球形,器壁淡褐色,頂部呈乳狀突起,器孔口明顯;分生孢子短圓形至圓柱形,無色透明,兩端較圓,正直,初為單胞,後生隔膜。子囊殼細頸瓶狀或球形,單生在葉正面,突出表皮,黑褐色;子囊多棍棒形,無色透明,正直或稍彎;子囊孢子無色透明,短棒狀或梭形,一個分隔,上面細胞較寬,頂端較鈍,下面的孢子較窄,頂端稍尖,隔膜處縊縮明顯。

發生規律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亞門甜瓜球腔 Mycosphaerella melonis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殼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種子也可帶菌傳播。翌春條件適宜時,病菌從水孔、氣孔、傷口等處侵入,引起發病。病菌喜溫暖、高濕條件,適宜溫度20-25℃,相對濕度85%以上。保護地栽培通風不及時、種植密度過大、光照不足、空氣濕度過高時發病重。露地栽培主要在夏秋雨季發生,雨日多,或忽晴忽雨,天氣悶熱等氣候條件下易流行。平畦栽培、排水不良、缺肥以及瓜秧生長不良等情況會加重病情。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黃瓜蔓枯病發病盛期5-6月和9-10月。此病菌還危害西瓜、甜瓜、香瓜、絲瓜等多種瓜類。

防治措施

1、實行2-3年的輪作。
2、發現病株及時清除深埋或者焚燒。
3、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利用生物肥料、活性有機肥料及有機無機復混肥料。

4、生物防治

5、化學防治 1、黃瓜蔓枯病是土傳病害,在黃瓜定植緩苗後,在植株周圍地面可以用7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與8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按1:1比例混合成300-400倍液或30%甲霜惡霉靈600倍液或38%惡霜嘧銅菌酯800倍液噴灑地面,可以有效防治蔓枯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