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冠鸕鶿

【命名時間】Wahlberg, 1855
【英文名稱】Crowned cormorant
【科屬分類】鳥綱、鵜形目、鸕鶿科、鸕鶿屬
外形特徵

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鉤,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生活習性
善

生長繁殖
兩性共同在海濱的岩石上營巢,巢用樹枝、海草、羽毛、骨頭等築成。由於巢結構的釣絲的纏結,

冠鸕鶿 - 外形特徵 冠鸕鶿 冠鸕鶿是一種中型海鳥,體長約54厘米,重量670-880克;雄鳥大於雌鳥。全身披黑色羽毛,背部有棕色片狀的羽毛呈現金屬光澤。咽喉處泛白色,有長約為32 cm的羽冠,通常筆直硬挺。喙黑色,在喙基有一橙紅色的顎骨,眼睛紅色,上面有裸皮。 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鉤,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 冠鸕鶿 在成鳥完全隱閉;眼先裸出;頸細長;兩翅長度適中,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圓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蹠短而無羽;趾扁,後趾長,有蹼相連。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中文名稱】冠鸕鶿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善
兩性共同在海濱的岩石上營巢,巢用樹枝、海草、羽毛、骨頭等築成。由於巢結構的釣絲的纏結,
雙冠鸕鶿雙冠鸕鶿是一種海洋性水鳥,體長74–91 cm ,雙翼展開寬132 cm 。全身黑色的羽毛泛出綠色光澤;翅膀是鱗片狀黑褐色羽毛;有一長尾巴;嘴角...
外形特徵 分布範圍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角鸕鶿,所屬動物界,是黑色的大型鳥類,長約74–91厘米,翼展為132厘米,有很長的尾巴及黃色的喉核,而且在特定光度下會顯示出綠色的光澤。
資料 外形特徵 活動範圍 生活習性 繁殖特點鸕鶿科(學名:Phalacrocoracidae)是鳥綱鵜形目的一科,其下僅包括鸕鶿屬(Phalacrocorax)一屬。特徵為足部4趾相連全蹼足,是鳥...
形態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海鸕鶿(學名:Phalacrocorax Pelagicus):俗名烏鵜。典型的海上鸕鶿。體長約70厘米,體羽黑色具光澤。臉紅色,與紅臉鸕鶿甚似,但繁殖...
形態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鸕鶿(學名:):有1屬39種。大型的食魚游禽,善於潛水,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於啄魚,下喉有小...
形態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該屬種類紅臉鸕鶿Phalacrocorax urile Gmelin,俗名鸕鶿,英名Red-faced cormorant 全長約760毫米。全身黑色,具綠色光...
分布 外貌特徵 棲息 捕食 繁殖普通鸕鶿(學名:)是大型水鳥。體長72-87厘米,體重大於2千克。通體黑色,頭頸具紫綠色光澤,兩肩和翅具青銅色光彩,嘴角和喉囊黃綠色,眼後下方白色,繁殖...
形態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普通鸕鶿(學名:)是大型水鳥。體長72-87厘米,體重大於2千克。通體黑色,頭頸具紫綠色光澤,兩肩和翅具青銅色光彩,嘴角和喉囊黃綠色,眼後下方白色,繁殖...
形態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