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併高血壓

要明確合併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應如何控制血壓的問題,首先必須了解冠狀動脈血液供應的特點。冠狀動脈系統中的大部分分支走行在心肌內,心肌的收縮使心臟壁內和心腔內的壓力劇增,擠壓冠脈分支,增加血流阻力,使冠狀血流急劇減少,甚至一些血流因受壓而向心外膜血管倒流。只有當心臟舒張開始,心肌內壓力急劇下降,血管外的壓力解除,在主動脈壓力(舒張壓或冠脈灌注壓)的驅動下,冠脈血流才大大增加,據報告,冠脈血流約有70%~80%發生在舒張期,因此,舒張期的主動脈壓和舒張期的長短(與心率有關)是決定冠脈血流的兩個最重要因素。要保證冠狀動脈有充分的血液灌注量,必須有足夠高的壓力,主要是舒張壓。

名詞解釋

正常生理情況下,冠狀動脈有很大的儲備能力,以適應機體不同生理狀態和血壓的波動。但冠心病患者,由於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冠狀動脈狹窄,其擴張代償能力減弱,血流量減少,隨血壓波動的自身調節代償能力皆明顯下降,並且,長期的血壓升高已使冠狀動脈適應了這種“高壓灌注”的狀態,所以,治療這類患者時,對於確立的“擴張血管減輕心臟負荷”的治療原則,必須強調,降壓宜緩不宜急,治療終點宜高不宜低。這裡所說的治療終點血壓宜“高”,是指不要把血壓快速地降至太低水平。否則,因血壓(主要指舒張壓)太低,導致冠脈灌注壓下降,使心肌缺血而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
70年代國外有專家報告,他們將接受治療的高血壓病人根據舒張壓分為三組,發現舒張壓控制差的病人心肌梗塞發生率高,舒張壓降至85mmHg的人心肌梗塞發生率少,但舒張壓小於85mmHG的病人心肌梗塞發生率反而有上翹現象,並稱這種現象為心肌梗塞和治療後的舒張壓之間的“J曲線現象”。因此,合併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如何將其血壓控制到適當的水平是臨床工作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