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冠市鎮,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位於衡南縣東南部,區域面積79平方公里,耕地2900公頃,轄30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人口4.12萬。衡南縣轄鎮。1953年設冠市鎮,1956年併入九龍、冠市鄉,1958年屬江口公社,1961年析置揚武公社,1984年復置冠市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城區44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4.4萬,鎮政府駐冠

冠市鎮京珠高速公路貫穿冠市鎮,並在冠市街建進出口,設立大型停車場、加油站,屆時,冠市鎮北可直達北京,南可直抵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是未來的南北交通要衝。 冠市鎮農副產品種類多,產量大,號稱“衡南糧倉”,是重要的棉糧生產基地。土質肥沃,水利資源尤為豐富,耒水支流沙河、歐陽海灌區東支幹渠流經全境,為糧食和農副產品的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境內水域面積9424畝,大部分可發展湘蓮和漁業。山地80%都已開墾為松、杉、果園、茶場。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境內的揚武坪古龍泉水清澈爽口,四季長流,含多種礦物質;牲豬遠銷廣東,並出口創匯;其他主要的農副產品有湘蓮、烤菸、棉花、茶葉、柰李、柑桔、水蜜桃等。

冠市鎮的各項事業發展迅速,教育、衛生、計畫生育穩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已有16個村完成了通村公路。水利建設近兩年完成投資達1000萬元以上,連續獲得全縣先進單位稱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穩步推進,冠市鎮農村在大變樣。冠市鎮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市建設局、市科技局、市編辦的直接領導與支持下,2006年已完成全村的通組公路建設,新開了300畝果園基地,新建了一座電排,興修了1500米水泥渠道,已建沼汽池35座,全面實行“三清五改”,農村衛生環境大為改觀。
鄉鎮企業以建築建材業為主。能獨立承攬省內外高難建築工程項目,足跡遍布郴州和廣東、廣西。豐富的農副產品促進了集市貿易的發展。特別是黃竹農貿市場購銷兩旺,尤以木材、牲豬、耕牛交易最俏,吸引著安仁、耒陽、茶陵、攸縣、郴州及廣東等地客商紛踏而至。
勤勞實幹的冠市人民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弘揚“團結求實,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努力搞好小城鎮建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和服務業,千方百計振興鄉鎮企業。冠市鎮將建設成為京珠線上的交通重鎮和經濟繁榮、環境優美、人民辛福、文化活躍的小康之鎮。
地方產品
三黃雞其原義是指黃羽、黃喙、黃腳的雞,此外還要求皮膚也是黃的,這種雞肉質嫩滑,皮脆骨軟,脂肪豐滿和味道鮮美。而現在所稱的三黃雞,不是特指某一個品種,而是指黃羽優質肉雞的統稱。三黃雞深受國內市場和港、澳、台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消費者歡迎。然而從羽色來看是不一致的,有淡黃、褐黃、以及麻黃、麻褐色等;

金銀花,又名銀花、金花、忍冬花、金藤花等。每當夏秋季來臨,中國南北諸省的山區、丘陵,都有這種蔓藤爬攀植物,開黃白兩色的鮮花,清香撲鼻,這就是“金銀花”。採金銀花在中國已有2200多年栽植史。早在秦漢時期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就載有忍冬,稱其“凌冬不凋”;金代詩人段克詩曰:“有藤鷺鷥藤,天生非人有,金花間銀蕊,蒼翠自成簇。金銀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熱、調節免疫等作用。
西瓜別名:夏瓜、寒瓜、青門綠玉房;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西瓜清熱解暑,對治療腎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輔助療效。果皮可醃漬、制密餞、果醬和飼料。種子含油量達50%,可榨油、炒食或作糕點配料。
特色產業

亞洲銀花王是金銀花最新科技改良品種,“亞洲銀花王”與傳統品種比較,產量高、品質好,短期內就能帶來高效益,並且不與糧食爭地。2003年,冠市鎮通過招商引資,與台灣昌帆公司合作開發該種植項目,由台商從法國引進該品種,種植面積3000畝,苗木180萬株,分兩批種植,金銀花生長情況良好,已分別於2007年4月和6月下旬陸續開花,初見成效。該項目產品全部由台商出口銷到歐美市場,並運用“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為產品提供了穩定的銷售渠道,農民因此十分滿意,到如今“亞洲銀花王”已在冠市鎮大面積推廣種植,逐漸成為了第一大外向型特色農業經濟產業。
為確保“亞洲銀花王項目”的順利實施,冠市鎮政府成立了金銀花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項目面積落實、組織土地開發、種植和管理,並對項目資金實行管理,由台灣昌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冠市鎮農業發展總公司合作組建“綠色食品有限公司”,並制定2004年底至2005年初再種植20000畝的目標,預定到2009年最終落實種植面積達10萬畝。整個項目計畫分二期完成:第一期計畫建成年加工處理1萬噸乾花加工廠的工程已全面啟動,至2006年完成,主要加工產品為金銀藥材和金銀花露系列飲料。第二期為擴建加工項目,從法國引進成套設備,加工產品為金銀花系列化妝品。
農業基礎建設
衡南縣冠市鎮的低產田改造施工現場,彩旗獵獵,14個專業施工隊伍的600餘名技術民工正在寒風中襯砌渠道。挖

衡陽地處“衡陽乾旱走廊”腹地,春季易澇、夏季多旱。是中國20個大型商品糧基地之一,糧食單產、總產一直居湖南省首位。但水利設施老化、生產發展後勁不足等制約新農村建設的隱患也顯露出來,衡陽市有144萬畝農田糧食產量低於全市平均水平。
“十五”期間,衡陽市投資6.39億元,興修各類水利工程25.3萬處,對中低產田實施大規模的改造,使其成為旱澇保收的豐產田。對地勢低洼的澇漬田和地下水過多的冷浸田,衡陽市採取開挖疏浚田間渠和興建排灌站的辦法,新增排澇面積36.78萬畝,改造冷浸田32萬畝,使這些水田一季變雙季,由低產變高產。衡南縣冠市鎮處於湘江沿河兩岸,轄區內2.75萬畝稻田春季受澇,3萬多村民致富無門。2003年,衡南縣冠市鎮投資879萬元,在水淹區修建攔河壩兩座,電排18處,開挖田間渠52.8公里,新增排澇面積2.14萬畝,使2.6萬畝水淹區種上雙季稻。2007年冠市鎮增加糧食405萬公斤,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401元。
鄉鎮教育
冠市鎮中學地處素有“湘中煤都”的冠市鎮鎮西北部,為原冠市鎮第一中學與冠市鎮鎮第二中學合併而成。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