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雲·雨中張坤鶴過訪

冉冉雲·雨中張坤鶴過訪

《冉冉雲·雨中張坤鶴過訪》是清代女詞人顧太清的作品,詞作於1835年(道光十五年),作者通過描寫友人到訪的欣喜,以及隨後與之交談的超俗怡然的感受,表達了自己對能有淡泊世間萬物之心境的嚮往。

作品原文

秋雨瀟瀟意難暢。
忽敲門、道人來訪。
玄都客、談論海天方丈。
全不管、世間得喪。
惟有真知最高尚。
一任他、你爭我讓。
把身心、且自忘憂頤養。
盡古今花樣。

作品注釋

張坤鶴:北京白雲觀住持道人。
玄都客:玄都是古代神怪傳奇中所見的神仙世界。因為張坤鶴是道人,所以如此稱他。
方丈:方丈之室。全句說談話海闊天空,卻是在方丈小屋之中。
世間得喪:指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之得,與沒有獲得什麼的喪失。
頤養:保養。

作品賞析

詞中所寫的張坤鶴是白雲觀主,與奕繪夫婦過從甚密,這次的來訪,正值“秋雨瀟瀟意難暢”的當兒,“忽敲門、道人來訪”,表現了詞人的驚喜。這欣喜之情,不只是恰好消解了詞人的“意難暢”的煩悶,而且通過詞人與張坤鶴的一番閒談,更令詞人開闊了心胸。他們雖是在方丈斗室中,但卻談得海闊天空。“全不管、世間得喪”,道人對世事,有著超然的態度,世間的榮華富貴,利祿功名,或者相反的失意失落,道人全不在意。任世俗社會的“你爭我讓”,全不在他的掛念之中。因此詞人讚揚他“惟有真知最高尚”。真知,是世事洞明,不求利達,忘我忘憂,這是道家人生的最高境界。詞人說,只有當道人達到這一最高境界,他才能“把身心、且自忘憂頤養”。《莊子》講“養身”,講人生的“至樂”,詞人認為張坤鶴就是用這種達觀的生活態度,來達到自身的解脫,從而能夠頤養天年的。結句:“閱盡古今花樣”意味深長,它既是對張道人能洞達人生的解釋,也是對世俗的勸勉。
況周頤評這首詞:“質而拙,卻近宋人。政(正)復不俗”。質者質直,拙者拙樸。詞不作瑰麗的藻繪,也無刻意的修飾,如同沒有可以雕琢的玉,全是樸實無華的直陳,率性自然,看似拙,卻是此詞的特點。宋人開創了這一境界,而清人之中,況周頤特別讚揚顧太清能繼承此宋人法乳。但詞中浸透的道家思想,卻是顧太清經歷苦難以後的消極人生的反映。

作者簡介

顧太清畫像顧太清畫像
顧太清(1799—約1876),西林覺羅氏,字子春,號太清。清代女詞人,鄂爾泰曾孫女。工詩詞書畫,有“滿洲詞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