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3日 冀中根據地形成 |
1938年5月3日,冀中軍區成立。 1937年10月14日,第五十三軍第六九一團團長呂正操在晉縣誓師抗日,改稱人民自衛軍,與河北游擊軍等抗日武裝積極開展游擊戰爭,至1938年4月,相繼建立了38個縣的抗日政權。至此,東起津浦路、西至平漢路、北起平津、南至滄(縣)石(家莊)路之間的冀中根據地初步建立起來,並成為晉察冀邊區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4月1日,成立了冀中行政公署,呂正操任主任。21日,冀中共產黨在安平縣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確定冀中省委改為冀中區黨委,由黃敬任書記;5月4日,成立冀中軍區。人民自衛軍與河北游擊軍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由呂正操任縱隊和軍區司令員。 |
相關詞條
-
冀中根據地
冀中,就是指河北中部。1937年10月14日,東北軍第五十三軍第六九一團團長呂正操在晉縣誓師抗日,改稱人民自衛軍,與孟慶山領導的河北游擊軍等抗日武裝積極...
形成 歷史沿革 歷史貢獻 -
根據地
根據地一般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 近代中國革命,八一南昌起義勝利後,部隊沒有根據地,只能是不停地轉移撤退。毛澤東秋收暴動成功後,在井岡山建立了紅色革命根...
詞語概念 革命史名詞 -
抗日根據地
抗日根據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 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台山創立...
中國 政權政策 -
冀中平原
冀中平原地處河北省中部,西起平漢路,東至津浦路,北臨平津,南至滄石路。該地區河流縱橫,物產豐富,交通發達,其特殊的戰略地位,成為抗日戰爭時期敵我雙方爭奪...
地區簡介 歷史故事與地位 -
根據地[漢語詞語]
根據地一般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 近代中國革命,八一南昌起義勝利後,部隊沒有根據地,只能是不停地轉移撤退。毛澤東秋收起義成功後,在井岡山建立了紅色革命根...
詞語概念 革命史名詞 -
晉綏抗日民主根據地
晉綏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敵後抗日軍民創建的19個重要解放區之一。八年抗戰中,一二○師和晉綏軍區部隊共作戰10114次,斃傷日...
晉綏抗日民主根據地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八路軍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後創建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位於華北北部,包含以山西、察哈爾、河北三省交界地為中心的晉、察、冀、熱、...
概述 影響與作用 詳細說明 走訪中共敵後根據地的第一位美國軍官 百團大戰 -
北嶽抗日根據地
1937年10月23日,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委員聶榮臻奉命率獨立團、騎兵營及另兩個連約2000人,開創以五台山為中心的敵後抗日根據地。
-
開闢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
,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初步形成,成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綏遠和...開赴冀中抗日根據地,留500餘人,依靠根據地的蒙、漢兩族民眾堅持鬥爭。到...開闢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 正文1938年8月下旬,八路軍第...
開闢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