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鼓

共鼓

共鼓,黃帝手下有很多名臣和能人,他們每人都有發明創造。其中有一個名叫共鼓和一個名叫狄貨的人,教民造屋,製造生產工具,很受黃帝賞識。

歷史人物

黃帝手下有很多名臣能人,他們每人都有發明創造。其中有一個名叫共鼓和一個名叫狄貨的人,教民造屋,製造生產工具,很受黃帝賞識。有一年,禍從天降,山洪突然暴發。洪水像一頭猛獸,橫衝直撞,滾滾而下,把半山坡上群民的房屋、生產工具和食物沖得一乾二淨,連正在山上伐木造房的共鼓和狄貨,也被洪水捲走了。臣民們失聲痛哭。黃帝也十分悲痛,命大家分頭去尋找。

補充說明

卻說共鼓和狄貨被洪水一直衝下山,卷進一條大河裡。他們兩人抓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棵大樹,始終沒有放開。當他兩緩過氣來發現洪水不論怎樣上漲,這棵大樹始終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這時他兩也顧不上弄清是啥道理,只知道緊緊抓住大樹不放,任憑洪水推著前進。忽然一個浪頭打來,把大樹帶人全部打翻在水裡。共鼓和狄貨奮力從水裡鑽出來,又扒上這棵大樹。原來,這棵大樹半面子都是空的。大浪擊來,只把大樹翻個過,仍照樣地浮在水面上,始終沒沉下水去。共鼓和狄貨坐在空心樹的兩端,把樹身穩住,就這樣聽天由命地漂呀,漂呀,不知漂了幾天幾夜,也不知漂到了什麼地方。由於沒有東西吃,他兩餓得昏了過去。當他們甦醒過來時,洪水不知啥時候已經退了,他們乘坐的大樹已被夾在河邊一塊巨石縫裡,他兩又飢餓又疲勞,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這時幸虧有一個部落打獵的隊伍經過這裡把他兩救了出來,當聽說他兩是黃帝身邊人時,對他兩格外熱情和照顧,把隨身帶來的肉食分給他兩吃,使他兩很快恢復了健康。共鼓和狄貨問當地的群民:“這是什麼地方?距離橋國有多遠?”當地群民告訴他們:“這裡是黃河東岸,離橋國很遠很遠。走旱路得半年時間,走水路得等到冬天封凍後才能過去。”聽他們這么一說,共鼓和狄貨的心 都涼了。他兩望著眼前滔滔黃河水,誰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沉默了很長一段 時間,共鼓突然對狄貨說:“咱兩既然能扒著大樹漂流到這裡,難道就不能扒著這棵樹再漂到黃河西岸?”狄貨覺得他說的話很有道理。於是,他兩便動手把夾在石縫裡的大樹使勁拖出來,又用樹皮擰了一條長繩,先把大樹一頭拴住,然後把大樹使勁拖出來,又用樹皮擰了一條長繩,先把大樹一頭拴住,然後把大樹推進河裡,共鼓牽著繩子的另一頭往前走,大樹也順水移動,共鼓又讓狄貨坐上去,自己牽著繩子走了一段路,同樣證明大樹在水裡不會沉下去。兩人這才借來了刀、斧等工具,把大樹兩頭修理了一番,又從當地群民那裡討了一些吃的東西帶在身邊。一切準備停當,他們便告別了當地群民,冒著生命危險,登上了這棵空心大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經歷千辛萬苦,終於橫渡黃河,到達西岸,回到了橋國。
黃帝和橋國臣民聽說共鼓和狄貨安然回來了,都趕來問長問短。共鼓和狄貨向大家講述了他們的遭遇,大家都很敬仰和佩服。黃帝專門為共鼓和狄貨舉行了一次慶祝宴會。在宴會上,共鼓對黃帝說:“我們兩人雖然遭受了這次災難,但在災難中又發現了水上的交通工具!”接著,他兩便把“鑿木為舟”,打通水路的構想,詳細地向黃帝作了匯報。黃帝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連說了三個“好”,並對大臣們說:“看來,世上有很多事物,都是從艱險中創造出來的。也有一些東西是無意中發現的。我們作大臣的,今後做事都應該處處留心,多動腦子。”大臣們都很同意黃帝的看法。從此“鑿木為舟”的這一構想終於實現了。它開拓了水上的交通,現代各種船隻也許就都是從共鼓、狄貨乘坐空心樹這個原理上發展起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