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
【創作年代】宋
【作者姓名】劉過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
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
憶故將軍,淚如傾。
說當年事,知恨苦:不奉詔,偽耶真?
臣有罪,陛下聖,可鑑臨,一片心。
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
袞佩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劉過在1024(寧宗嘉泰四年)四游漢沔(今武漢)時所作。這首憑弔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詞,熱烈讚揚了岳飛為南宋王朝的中興所作的奉功偉績和他“精忠報國”的愛國品質,表達了對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強烈鞭達;詞人不光為英雄一哭,更是為了寄希望於當時的寧宗皇帝,激勵和鼓舞長期受到壓抑的主戰派將領抗敵禦侮的決心 ,實現社稷一統的宿願。
作品鑑賞
岳飛是南宋初年的名將,曾經在抗金的疆場上建立過赫赫功勳。他的生平經歷已經在前面作過簡介(見岳飛《滿江紅》)。岳飛是被民族敗類、賣國賊秦檜害死的,廣大人民深深地懷念他。後來,在宋孝宗時,岳飛的冤案得到昭雪,恢復原官。寧宗時追封鄂王。鄂王廟即今西湖的岳廟。劉過這首詞,就是對岳飛的讚頌和吊念之歌。
詞的上片概述岳飛生平。“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以提問的方式開篇,意思是說:中興時期的諸多將領中,誰是萬人中的英雄呢?言下之意是說唯有岳飛才夠得上南宋初年(所謂“中興”時期)諸多大將中的英雄。“英”,即英雄。“身草莽”以下四句是說岳飛慘死於冤獄,葬身草莽之中,但忠憤之氣長存,他的形象至今活在人民心中。“草莽”,指荒地里野草長得又密又深。“膺”是胸膛,“氣填膺”就是氣憤滿胸膛的意思。“尚如生”,是說還象活著似的。
“年少起河朔”至“良犬先烹”,列舉岳飛平生主要事跡。岳飛出身貧寒,少年時練得一身好武藝,能拉開近三百斤的硬弓(即詞中所說“弓兩石,劍三尺”。古制,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劍三尺”,即三尺長的寶劍。)岳飛二十歲時,在河北(即“河朔”)從軍,在艱苦的戰鬥中逐漸成長為傑出的將領。所以說“年少起河朔”。“定襄漢”指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打敗金人和偽齊的聯合進攻,收復襄陽、漢水流域一帶,以後又曾長期駐防於鄂,使金人不敢窺伺。“開虢洛”是指紹興十年岳飛布置手下諸將分頭在陝西(虢)、河南(洛)一帶進兵,準備進擊敵人。“洗洞庭”指岳飛在洞庭湖鎮壓楊么等農民起義的事。這件事是岳飛歷史上的一個污點,劉過把它也列入岳飛的功業之中,表現了他的階級局限。“北望帝京”是說岳飛時刻不忘收復汴京(北宋首都)。可是由於奸臣破壞,岳飛的宏偉計畫沒有實現,自己倒先遭了災。“狡兔”指金人及金人扶持的偽政權。“良犬”喻指岳飛。“狡兔死,走狗烹。”這原是古人嘆息最高統治者在打敗敵人之後就殺害功臣,好比逮住了狡兔,獵犬就被烹殺。這裡是說“狡兔依然在”,卻發生“良犬先烹”的事,金兵沒有趕走就殺岳飛,更令人痛恨南宋最高統治者誤國的罪行。
“過舊時營壘”以下幾句是說作者訪問岳飛曾經駐紮過的地方,即“舊時營壘”,到處有懷念岳飛的人們,說起他的事跡,無不痛哭流涕。“荊鄂”指湖北武昌一帶。“遺民”指存活下來的百姓。“故將軍”指岳飛。“淚如傾”,形容眼淚流得非常多。
詞的下片首先詠嘆岳飛遭讒身死的冤獄。“說當年事,知恨苦”是說,說起當時的事,知道你有極深的恨。“苦”,這裡是極的意思。“不奉詔”指岳飛不接受皇帝要他班師回朝的命令。“偽耶真”即究竟是真是假。所謂岳飛“不奉詔”,完全是秦檜強加給他的罪名。作者在這裡雖然用“偽耶真”的問話,傾向性其實很明白。“臣有罪”四句,是承接上文秦檜的誣陷說:如果我真有罪,那末以皇上的聖明,可以審察,看到我的一片忠心。這裡指出岳飛是無罪的,又認為宋高宗受蒙蔽,沒有鑑察岳飛的忠誠。其實宋高宗要屈辱和議,所以要殺害力反和議的岳飛,並非受蒙蔽。“陛下”是臣子對皇帝的稱呼。“聖”就是聖明,是臣子對皇帝習用的套語。“鑒臨”就是審察。這四句表現了很強的悲憤情緒,並含有一定的諷刺意義。
“分茅土”是古時分封諸侯時的一種儀式,用茅草包上一點土給受封者,作為他分得土地的象徵。“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是說自古以來沒有給奸臣封侯拜爵的,他們不會有好下場。“入世夜,白日照,忽開明”,是說人世間的一切冤案總能得到昭雪,就象黑夜總會為白晝所代替一樣。岳飛的遭遇也是如此,他雖然死得很慘,現在卻被追封為鄂王,立了忠烈廟。“袞服”以下三句,是說岳飛廟裡的塑像,穿著袞服,戴著冠冕,佩著圭玉,在地下百拜,感謝君王替他昭雪的恩典。“袞服”,王侯穿的禮服。“冕[miǎn]”,帽子。“圭”,玉制的裝飾品。“九原下”等於說“九泉之下”。“榮感”即感激。“君恩”指君主的恩典。
最後三句,作者把我國在清明節(在農曆三月)祭奠祖先的風俗同吊念岳飛的感情結合起來。詞說:你看,年年三月,春光明媚,滿地花香,人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那就是在紀念岳飛的神靈呵。“鹵簿”原指古代帝王或大官出行時的儀仗,這裡指百姓為岳飛舉行迎神的儀仗。這一迎神舉動寄託著人民的哀思,也反映了作者鮮明的愛憎感情。
這首詞前面部分籠罩著悲憤壓抑的情緒,最後幾句卻表現出明朗的色彩,給人以振奮和鼓舞。顯然,劉過創作這首詞不僅是為了紀念死去的英雄,而且是在表達抗敵禦侮的決心和對腐朽的南宋政權的不滿。
作者簡介
劉過
(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襄陽人,後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少懷志節,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恢復大計,謂中原可一戰而取”。為韓侂胄客,不識侂胄之敗事,識力遠不及辛棄疾。又屢試不第,漫遊江、浙等地,依人作客,與陸游、陳亮、辛棄疾等交遊。後布衣終身,去世於崑山。有《龍洲集》、《龍洲詞》。存詞70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