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簡介
1103年3月24日出生。
宣和四年(1122)20歲岳飛拜著名擊槍手陳廣學藝,沒有多久,岳飛的擊槍技藝,就在全縣領先。是年,宋王朝和從北方崛起的金國訂立“海上之盟”,相約聯合攻遼,欲收復燕雲十六州失地。其時朝廷命在河北招募“敢戰士”,岳飛應募從軍,任小隊長,參加征遼之役。但不久,因奔父喪,離隊返鄉守孝。
靖康元年(1126)相州投劉浩軍。
1127年1月下旬成為宗澤的部將。
天會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受令改隸黃潛善。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充中軍統領。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被宗澤升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制。建炎二年歲末,返回開封。
建炎四年(1130)進駐宜興。
紹興四年(1134),岳飛自江州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被殺。
淳熙五年(1178),謚武穆。
1河南安陽
安陽湯陰岳飛故里“宋岳忠武王廟”,原名精忠廟,英文名稱為“Yuefei Temple”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城內西南街。始建時間無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歷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至今占地6千4百餘平方米,六進院落,房屋建築100餘間 。其內含豐富,殿堂雄偉,碑碣林立。
1963年12月,岳飛廟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後,經全面整修後重新開放。如今的岳飛廟建築精湛,碑碣林立,史料翔實,陳列豐富,1995年被評為全國文博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湯陰岳飛廟
2001年6月25日,湯陰岳飛廟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飛不僅是名戰無不勝的戰將,更是一名揮毫潑墨的文臣,《滿江紅》是其代表作,膾炙人口,慷慨激昂,道出心中的滿腔熱血,絲毫不遜於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頗具大將之風。
概況
出身於農民家庭的岳飛是南宋著名軍事家、抗金名將。他自幼聰慧過人,
岳飛塑像[3]
喜歡詩書;少時拜師習武,20歲從軍,其母曾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率軍抗摯金兵,六戰六捷,屢建戰功。宋高宗卻夥同奸相秦檜一心與金求和,一天連下12道金牌,強令岳飛撤兵,並解除了他的職務。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將39歲的岳飛殺害於杭州。家鄉人民對岳飛寄予無限的敬仰之情,對秦檜等奸臣恨之入骨。東西廂房為岳飛生平事跡陳列館。後院為寢殿,殿內陳列著岳飛著名的書法珍品《出師表》石刻。寢殿後還有岳雲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等。[4]
廟坐北朝南,外廊呈長方形。臨街大門為精忠坊,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結構牌樓,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翹。坊之正中陽鐫明孝宗朱祐樘賜額“宋岳忠武王廟”,兩側八字牆上用青石碣分別陽刻“忠”、“孝”兩個大字。字高1.8米,遒勁端莊,格外醒目,過精忠坊為山門,坐北朝南,三開間式建築,兩側扇形壁鑲嵌有滾龍戲水浮雕,門前一對石獅分踞左右。山門檐下一排巨匾,上書“精忠報國”、“浩然正氣”、“廟食千秋”,是當代書法家舒同、楚圖南、肖勞的手跡。明柱上嵌有當代文學家魏巍撰書的楹聯:“存巍然正氣;壯故鄉山河。”兩側還有一副楹聯:蓬頭垢面跪當前,想想當年宰相;端冕垂旒臨坐上,看看今日將軍‘。"山門對面為施全祠,內塑施全銅像,前石階下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王俊五奸黨鐵跪像呈鎮壓之勢。
拾級入廟,古柏蒼勁,碑碣林立,東有肅瞻亭,西有覲光亭,儀門前兩道高大的碑牆把這
岳飛廟
里闢作東西兩個小院。院中各有亭子一座,東曰“肅瞻”,西曰“覲光”。在林立的碑刻中,有明清帝王謁廟詩篇,有名代重修擴建古廟勝跡的記實,更多的是歷代文人學士頌揚英雄的詩詞歌賦。陳運和詩稱“精忠報國 久居在岳飛背脊 久居在大好山河”。歷代詩詞歌賦尚存近200塊。穿過御碑亭,便是岳廟之主體建築——正殿。該殿面闊五間18.30米。進深三間11.60米,斗拱型制為五踩重翹重昂,硬山式建築,高10米。體態穩重,氣勢恢宏。殿門楣上懸有五塊巨匾,分別是“乃武乃文”、“故鄉俎豆”、“忠靈示泯”、“百戰精威”、“乾坤正氣”。其中“百戰神威”和“忠靈未泯”為清帝光緒和太后慈禧所題。正殿中央為岳飛彩塑坐像,高丈余,英武魁偉,正氣凜凜。上懸“還我河山”貼金巨匾。坐像兩側鑲嵌張愛萍將軍題寫的楹聯“朱仙鎮血戰喪敵膽,風波亭長恨遺千秋”。四周牆上,懸掛著國內現代著名書畫家頌揚岳飛的書畫墨寶。大殿兩側的東西廡中,為岳飛史跡陳列室。
大殿後院,是寢殿、岳雲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三代祠等。寢殿上方懸有現代著名書法家商向前、沈鵬等題寫的匾額和魏傳統等的楹聯,內陳列著著名的書法珍品《出師表》石刻,有刻石一百四十餘方。
主要建築
岳飛廟內,碑碣林立。東西小院中各有亭子一座,東為“肅瞻”,西曰“觀光”。院中碑刻近300通,是中原地區一個較大的書法、文學藝術寶庫。
穿過儀門,由御碑亭北望,即為雄偉莊嚴的大殿。大殿高10米,氣勢恢宏。殿內正中是岳飛的彩色座像,氣宇軒昂,栩栩如生。座像上方為貼金巨匾“還我河山”。
精忠坊,又名欞星門,建於明正德七年(1521年),是一座卯榫結構的木製牌樓。它飛檐尖聳,形如群雁比翼,建造精美,氣勢雄偉壯觀。由於排列緊湊,吻合嚴密,雖然通體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卻歷經近500年的震災水患,仍巍然屹立,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築藝術,在力學、美學和建築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精忠坊兩側壁間,分別嵌有“忠”、“孝”石刻大字,為明萬曆年間彰德府推宮張應登所題。
山門,岳廟山門青階朱戶,古樸莊嚴。門兩側琉璃青龍蟠壁,雄師威踞。山門上懸“浩然正氣”、“精忠報國”、“廟食千秋”三塊巨匾,分別為楚圖南、舒同、肖勞題書。楹聯“孤憤書兩表墨跡猶在,報國秉一心浩氣長存”、“存巍然正氣,壯故鄉山河”分別由魏傳統、魏巍所書。
岳飛廟
施全祠,施全原為殿司小軍官,對秦檜主降誤國,誣害岳飛極為憤恨。在岳飛遇害八年後的1150年,藏於橋下刺殺秦檜,行刺未成被捕。施全面對秦檜大義凜然,寧死不屈,被磔刑處死。後人建祠以資紀念。施全祠下的五跪像分別為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王俊,此五人因殘害岳飛而成為世人唾棄的千古罪人。
御碑亭和乾隆碑,在岳飛廟正殿前方的神道上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御碑亭,但是亭子裡卻不見有碑。那么,這塊兒御碑是哪位皇帝的?碑又到哪裡去了?他就是風流天子乾隆。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清高宗弘曆巡視嵩山返京路過湯陰岳飛廟,在拜謁岳飛後,由衷地寫下了一首七言律詩加以讚頌。按理,碑亭不應建在神道正中,但封建社會皇權至上,所以破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後的1915年,人們把乾隆詩碑移到了山門外的東側。
正殿,岳飛廟的主體建築。殿堂巍峨莊嚴,氣勢恢宏。殿內彩梁畫棟,輝煌絢麗。岳飛彩塑坐像端居正中,頭戴金盔,身著紫袍,臂露金甲,手握寶劍,英武魁偉,氣宇軒昂。
賢母祠,原稱寢殿。殿內原塑有岳飛和李氏夫人塑像。1985年修復時,經有關部門批准,內增塑“岳母刺字”組塑而改為賢母祠。賢母內四周壁間鑲嵌有岳飛手書“出師表”、“滿江紅”、“墨莊”、“還我河山”、“寶刀歌”等碑刻及後人歌頌岳飛書法讚詞的碑碣近七十塊。
以上主要建築之外,還有岳雲祠、四子祠、孝娥祠、東西廂房、碑林以及肅瞻亭、覲光亭等
2杭州岳飛墓廟
杭州岳飛墓廟,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棲霞嶺南麓、西湖西北角。岳飛被害後21年,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冤案得到平反。宋廷將岳飛的遺體以禮改葬於西湖棲霞嶺下,築墓建廟,即為今日杭州岳飛墓廟。目前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岳飛紀念地。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王廟。岳王廟建於南宋嘉定14年(1221年),西湖北山的智果觀音院改為“褒忠衍福禪寺”,用以表彰岳飛的功業。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1464年),又改“褒忠衍
岳飛廟
福禪寺”為岳王廟,並賜額“忠烈”。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的,
民國七年(1918年)進行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門廳上懸掛著“岳王廟”的匾額。進入門廳,道長23米,盡處為正殿。正殿重檐歇山頂,檐間懸“心昭天日”匾,是葉劍英重書的。殿前兩側有廡殿,原來是用來祭祀岳飛的大將牛皋、張憲的,立有二將軍的雕像。忠烈廟西為啟忠祠,正殿原立岳飛父母像,東廡立岳飛五子云、雷、霖、震、霆像,西廡立五媳及女兒銀瓶之像。
岳王廟頭門為二層重檐建築,正中懸掛“岳王廟”三字牌匾,兩側有“三十功名塵
岳飛墓
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對聯,為岳飛所作《滿江紅》中的名句。頭門後為一四方院
落,正面便是正殿忠烈祠,中間高懸橫匾“心昭天日”,為葉劍英手書,這四個字正是來自岳飛生前所嘆“天日昭昭”。大殿內塑有岳飛彩色坐像,像高4.5米。殿中高懸“還我河山”匾額,為岳飛手跡,兩側有明代人所書“精忠報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書“碧血丹心”以及西泠印社社長沙孟海所書“浩氣長存”等匾額。
岳飛墓,又稱岳墳。在岳飛廟內大殿右側。 岳飛被害以後,獄卒隗順背負其遺體逃出臨安城,至九曲叢祠,葬於北山之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以禮改葬岳飛遺體於棲霞嶺的南麓。以後歷朝歷代都對岳飛墓進行過重修。
年重修的。墓坐西朝東,以石塊圍砌而成。墓前建有墓門,前有照壁,上嵌有明人洪珠書
万俟卨和張俊的銅像
寫的“盡忠報國”四個字。穿過墓門有甬道通至墓前,道旁列有石人、石獸,岳飛墓在正中,墓呈圓形,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岳飛墓的左側是岳雲墓,墓碑上寫著“宋繼忠侯岳雲墓”。墓的周圍古柏森森,有石欄圍護。石欄的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於今判偽真”一聯。墓門的下邊有四個白鐵鑄的人像,均無上衣,袒胸露乳,反剪雙手,低頭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飛的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四人。跪像的背後墓門上有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墓園的照壁前南北兩廂各有碑廊,陳列有歷代的石碑共125塊。北廊陳列有岳飛的畫像和手跡,如《送紫岩張先生北伐》、《滿江紅》詞、《前、後出師表》及奏稿、書札等;南廊是後人憑弔岳飛墓的
岳飛廟
詩詞、祭文和重修墓的碑記,其中以明朝著名的書畫家文徵明的一首《滿江紅》最令人深思,一語中的,詞中云:“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堪憐,風波獄!豈不念,中原蹙!豈不借,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古休夸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墓園外有庭院,內有精忠柏亭,放置枯柏,現代人通過科技手段測定,這些柏木為矽化木,已有一億二千萬年以上的歷史。園內有碑廊,陳列著岳飛手跡及各代名人憑弔的作品。岳廟內辟有岳飛紀念館,陳列有岳飛的事跡和一些文史資料等。
3開封朱仙鎮岳飛廟
開封朱仙鎮岳飛廟,俗稱岳王廟。在河南省開封市西南45華里的朱仙鎮西北隅。
岳飛廟
宋
紹興十年(1140),岳飛在朱仙鎮大戰中,以五百背嵬軍擊敗金人十萬兵馬。當地
人引以為豪,於鎮內為岳飛建廟,紀念岳飛的功績。建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
一說建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秋九月。與湯陰、武昌和杭州岳飛廟統一稱為全國四
大岳飛廟,享譽中外。朱仙鎮岳飛廟占地二十七畝,坐北向南,為三進院落,外廊呈
長方形,廟內供奉著岳飛等抗金名將塑像,門口有秦檜等四奸臣赤身跪像,廟內豎有
岳飛《滿江紅》等碑刻近百塊。經明、清多次整修和重建,整個殿堂恢弘莊嚴,碑亭
岳飛廟
林立,刻繪塑鑄,豐富多彩。曾有于謙、乾隆皇帝、楊成武、朱穆之、胡耀邦等歷史
名人到此贍仰留墨。據《祥符縣誌》引明成化碑記:“岳廟始建於鄂,再建杭,三建
於湯陰,今建於梁城南之朱仙鎮。在鄂者王開國地;王冤白時,已建於杭者王墓存焉;在湯陰者王田之邦;而朱仙鎮者王之功於杭者王墓存焉;在湯陰者王者也。”此廟經明、清多次整修和重建。1987年人民政府又撥款整修,占地12320平方米,由山門、
鐵鑄跪像、碑廊、拜殿、正殿、寢殿和岳飛及家人的彩繪塑像組成。為了紀念民族英
雄岳飛誕辰888周年,整修後的岳飛廟於1991年11月15日開放。
4武昌岳王廟
湖北省武昌岳王廟廟址在武昌城大東門賓陽門外五里,東起武珞路大東門路口,西至
岳飛像
首義路口,南靠紫陽路,北臨武珞路。這是宋朝孝宗皇帝詔令修建的全國第一座忠烈廟,當時同時御賜的還有1000畝香火田。始建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二月。岳飛冤案昭雪後,鄂州首先請求為岳飛建廟。湖北轉運司趙彥博,於乾道六年二月上書孝宗皇帝,呈請在鄂州為岳飛建立廟宇(湯陰《岳飛廟志》二八六頁:《湖北轉運司辛廟牒》)。乾道六年七月六日廟落成於武昌城大東門外五里。孝宗皇帝御賜“忠烈廟”為匾額,並下聖旨拔四千貫建廟款。而後來武昌的民眾習慣稱為“岳鄂王廟”,那是因為宋寧宗為激勵諸將,曾於1204年(嘉泰四年)追封岳飛為鄂王。清末以來,岳氏宗族重大活動就形成了南在湖北武昌老城忠烈廟,北在河南湯陰岳王廟的格局。該廟不幸於鹹豐初毀於兵亂,1938年武漢抗日保衛戰前夕,武昌岳王廟被炸毀,日寇占領武漢後,忠烈廟址一度做了焚屍場,此後廟址及黃土坡岳氏墳山舊址都納入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義校區為宿舍樓。現遺址僅存岳王台。
武昌的其他岳飛遺址還有:
在蛇山中部山頂上,有一座岳武穆遺像亭。岳飛1134年(紹興四年)岳家軍打到湖北,曾駐軍鄂州(今武昌),晉封“武昌縣開國子”。寫下了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遙望中原,蒼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風樓龍閣。萬壽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聲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次年,岳飛改任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封“武昌郡開國侯”。
岳飛四次北伐抗金出師於武昌老城,據考證,當年的帥府就設在武昌老城司門口,校場設在小東門沙湖畔,中軍營設在大東門曬湖旁,馬隊設在馬蹄營,水軍培訓及其基地則設在老城外的岳家嘴。
城外寶通寺所在的小洪山還存有岳飛松遺址。岳母於武昌老城與世長辭,岳飛和長子岳雲等人將其棺木從城內一直護送到江西廬山附近皇帝御賜的臥虎山上安葬,武昌當年岳母靈堂所在地就被命名為忠孝門。
5廣東新會岳王廟
【岳王廟】位於新會區會城街道都會村西北面莊山腳下,是歷代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場所。是中國現存僅有的四大岳王廟之一。岳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 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此廟是中國僅存的四座岳王廟之一,遊人進岳廟參觀,頭門是一座二層重檐建築,巍峨莊嚴,正中懸掛"宋忠武廟"四字豎匾,兩旁古木參天。大殿正中是彩色3.5米的岳飛塑像,身著紫色蟒袍,臂露金甲,顯示了武將的英雄氣概。殿兩面壁上寫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入庭園,南北各有呂祖殿、觀音殿。廟前有一個石鑄人像,反剪雙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飛的主某秦檜,村里人說"不打秦檜、拜岳不靈"。環繞岳王廟四周上百年的古榕綠芒更增加了歷史的文化氛圍,岳王廟現已成為著名的族游點,每天遊人如織。
6岳飛相關景點
九江岳母墓
位於江西省九江縣沙河西南的株嶺山區東北端。宋紹興六年(1136),岳母病逝於鄂州,岳飛扶柩沿長江而下,將岳母歸葬於株嶺。
九江岳飛夫人墓
坐落在九江縣沙河株嶺西北端太陽山腰。因前面有牛頭、綿羊、鯉魚三山,當地人謂之“三牲祭李”。岳母墓和李氏夫人墓都是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林寺
在九江縣東約八華里處。宋紹興七年岳飛報國的雄心不能施展,憤然回到廬山繼續為岳母守喪。在此期間他,他遊覽了廬山,結識了東林寺的慧海和尚,並題有《寄東林上人》詩。
於都岳飛寨
在江西省于都縣銀坑圩西南山頂上.宋紹興三年岳飛曾於此築寨設防。岳飛寨現仍保存有殘牆、戰壕和順山勢而建的外圍防禦工事。
泰州岳飛廟
在江蘇省泰州市泰山之巔。宋建炎四年(1130)七月岳飛任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在泰州流傳有許多關於岳飛抗金的傳說佳話明萬曆十年(1582),泰州人民在泰山上為岳飛建廟,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
靖江岳飛生祠
在江蘇省靖江縣生祠鎮內。宋建炎四年(1130)十一月,金軍犯泰州,岳飛奉命棄泰州退保江陰。為使泰州百姓免遭受蹂躪,掩護百姓撤到靖江後,岳飛方退至江陰。人們感激岳飛的恩德,畫下岳飛的畫像,為岳飛建生祠。生祠所在地也此叫“生祠鎮”。
宜興岳堤
在江蘇省宜興南門外深溪橋南端。用土堆築而成。堤的南端與寧杭公路連線,可通往張渚、丁蜀等地。此堤相傳是岳飛為追擊金兵而築。
張公祠
在宜興西南約五十里的張渚鎮內,原是岳飛行館故址。宋建炎四年(1130)六月十五日,岳飛收復建康後回到張渚鎮,寫下了《題宜興張氏桃溪園廳壁記》。
安陽內黃石盤屯岳飛廟
內黃的岳飛廟在石盤屯鄉的麒麟村村西路北,占地約5畝,是有當地百姓自發分期建造的,雖然很簡陋,但體現了民眾對歷史英雄的景仰之心.岳飛和其母親先是在石盤屯石瓮村(原名清流村)被村民救起,因當時村里無力撫養,被送到離其不遠的麒麟村的一個員外家,他才得以生存,後來又給他良好的教育。
周口太康東南嶽集岳武穆王祠
太康東南嶽集岳武穆王祠位於太康縣東南45華里岳集行政村,為岳飛後裔歷經數代,自發分期捐建,現有前後院主體建築三處,供有岳飛、岳飛母、岳飛妻兒及數位岳家軍將領,並鑄有秦檜、王氏等五位奸佞生鐵跪像,祠記憶體有數次捐贈修繕所刻石碑近20塊以及2005年編纂的岳氏家譜。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及重大節日周圍數千岳氏族人及異姓村民都會到此祭拜,以表達對岳飛及岳家軍的懷念與崇敬。
宜豐岳王廟
宜豐岳王廟坐落在縣城東郊、今新昌大道街心花園北側 (又名精忠祠)宋建炎四年(1130)至紹興三年,岳飛偕岳雲率岳家軍數度轉戰宜豐,征伐金兵將領補顏鐵木爾、馬進等,岳飛還遣岳雲從洪州運米賑濟新昌饑民。為懷念岳家父子為新昌"御災捍患"之功德,南宋時邑民在縣城立岳王廟以祀之。
岳王廟原坐落在縣城東郊、今新昌大道街心花園北側。始建於南宋,明正德三年
岳飛像
(1508)重修,嘉靖八年(1529)夏又重修,清康熙九年(1670)再次重修。系磚木結構,前有門廳,中有廣坪,兩側有環廊,後棟6扇5間。大廳寬15米,總長39米,寬32米,建築面積1248平方米。廟內刻有"精忠祠"字樣的石香爐1隻,明正德三年造。另有明正德三年雲南按察司僉事、邑人陳懷經所撰《新昌縣新建宋岳鄂武穆王廟之碑記》、新昌教喻姚世所撰《重建岳王廟上樑文》碑刻各一塊。1983年9月,岳王廟列為宜豐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因拓建新昌大道,岳王廟拆遷。1992年,在南屏公園景區南屏山之靈峰,新落成的岳王廟向遊人開放。新廟為紅牆綠瓦仿古建築,廟門立有石獅一對,廟內有精忠祠,前置石馬2座、石人像4座,石獅、石像均為明天啟年之物。中場辟有放生池。規模較舊廟更為宏大。
岳王廟放生池前,有一神奇的烏青石,炎暑時坐其上渾身涼爽。此石原在縣城桂花村樓子上之龍鬚廟,形如鵝蛋,長1米餘,傳說岳飛曾坐憩其上。又傳說該石是許真君鎮龍時用的壓水石。1994年9月25日,村部將此石捐獻給縣博物館,後移置於岳王廟內,作一點綴供遊人觀賞。
香港銅鑼灣岳王古廟
岳王古廟位於香港銅鑼灣東部電氣道,是香港唯一以奉祀岳飛為主神的廟宇。
岳王古廟
岳王古廟在戰前已有,當時是建築在路邊一座高台之上,後來由於該區開始發展及修築馬路,才在路邊建築石牆維護古廟,並建門樓加以關欄,惟因倉猝建築,沒有加以設計,建成一座西式的三合土門樓及鐵閘,而花崗石砌的圍牆亦如花園別墅的圍牆。八十年代末銅鑼灣警區未與北角警區合併以前,岳王古廟附近是銅鑼灣警署(現址為銅鑼灣街市),不少警務人員都信奉【精忠報國】的岳王爺,每逢岳王神誕,都會到廟中去賀誕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