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放映員

公社放映員

公社放映員是我國電影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產物。公社放映員是我國70年代特定形勢下由國務院研究決定設立而成的非營利單位-公社放映隊的工作成員,70年代初,為了解決我國農村文化電影宣傳工作的落後局面,國務院下發了[1974]12號《關於認真做好農村電影發展工作的意見》的檔案通知,各級政府部門又相繼制訂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先後在75年--77年在全國的每一個公社由公社(鄉鎮)黨委政府代表國家最基層職能部門具體操作,選拔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宣傳能力的優秀人才,統一由文化廳電影部門統一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擔任公社放映員,成立了公社放映隊,按職責要求,全國每個放映隊配隊長一名,配公社放映員為2-3名,有電區為2名,無電區為3名。國家出於人力、財力等多方面的考慮,電影隊由公社黨委、革委直接管理,業務技術、拷貝供應由本縣市政府機關單位《電影公司》管理,從此正式拉開了國家對廣大農村人口通過電影隊普及文化宣傳的序幕。

基本信息

放映員放映員
公社放映員是我國電影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產物
70年代初,為了解決我國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的落後局面,國務院下發了[1974]12號《關於認真做好農村電影發展工作的意見》的檔案通知,各級政府部門又相繼制訂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先後在75年--77年成立了公社放映隊,由公社黨委政府代表國家最基層職能部門具體操作,挑選思想好,作風正派,身體健康,能吃苦耐勞,熱愛電影工作,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宣傳能力的同志擔任公社放映員,並統一由文化電影部門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公社放映隊的成立,對於我國的農村電影的普及和發展以及農村文化生活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廣大農村民眾由每年看一兩場電影增加到20多場,加之放映隊由公社直接領導,服務質量明顯提高,由於當時沒有電視機,電影放映就成了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報導當地新聞事件、新人新事的主要途徑,放映員編繪民眾喜聞樂見的幻燈節目穿插放映,既宣傳了黨的政策又彌補了拷貝的不足,還豐富了文化生活,受到了廣大農村民眾的一致好評。
90年代中期,由於電視的發展和普及,我國的城鄉電影放映逐步走向低谷,公社(鄉鎮)放映隊先後解體消失,公社放映員也相應地下崗,匯入了商品經濟的潮流之中。
數字影像技術空前發展的今天,我們不要忘記,在30多年前,曾經有那樣一批熱血青年,把自己的壯麗青春和寶貴年華奉獻給了農村電影放映事業,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將農村電影放映從貧乏推向了飽和。如今,他們也隨著膠片電影的消失而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這就是公社放映員。

公社放映隊

公社放映隊是我國70年代特定形勢下的新生事物,國家出於人力、財力等多方面的考慮,統一由基層政府從農村選拔放映員成立公社放映隊逐年取代縣辦隊而加快農村電影普及的步伐,在全國的每一個公社(鄉鎮)成立一個電影放映隊,以解決廣大農村民眾看電影難的問題,公社放映隊放映員為2-3人,有電區為2人,無電區為3人,人員由公社黨委、革委直接管理,業務技術、拷貝供應由縣電影公司管理,在本公社範圍內開展巡迴放映活動。

公社放映員的素質

公社放映員是在全公社範圍內,從回鄉知青、民辦教師、退伍軍人中報名,經全面考核選拔出具有一定技能專長的農村青年而錄用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年齡在30歲以下,大都是挑選一個繪畫專長的,一個說唱專長的和一個電器修理專長的組成,然後由縣電影公司經過一定時間的職業技能培訓,考試合格並頒發技術等級證件後正式上崗從事放映工作的。

公社放映員的任務

公社放映員是一支常年活動在農村第一線的文藝輕騎隊,又是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傳播者,他們藉助電影放映的特有機會充分利用幻燈、說唱等多種形式,宣傳中心工作,表彰新人新事,推廣科學種田,提倡計畫生育,在當時拷貝不足的情況下,為廣大農村民眾帶來了歡樂,使基層民眾潛移默化地在歡樂中受到了教育,提高認識,得到了啟發,他們在白天利用自己的特長,舉辦流動展覽,編寫板報,教唱電影歌曲,培訓文藝骨幹,修理廣播設備......他們所做的工作,包羅萬象,遠遠地囊括了幾年後出現的文化員、計生指導員、農科員、水利員、衛生防疫員、農村電管員等等的工作內容,他們為我國農村電影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公社放映員的貢獻

公社放映隊的成立,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同時也為農村民眾減輕了負擔,公社放映員不拿國家的工資(生產隊記工分),不吃國家的平價糧,下鄉放映不開小灶,放映收費比國辦隊大幅度下降,而每個隊的放映年場次達到國辦隊的二倍,他們出生於農村,來自農民,又屬於公社直接領導,其服務質量和吃苦耐勞精神遠遠地超過原來的國辦隊,常常是一夜轉三個村莊,從日落放映到日出,就這樣,他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為國家、為人民在這個領域里拼搏了二十餘年。

公社放映員的遺留問題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逐步好轉,公社放映隊所取得的成就和放映員的生活狀況引起了上級部門的關注,從八十年代中期到二00三年多次下發檔案,一直強調逐步解決鄉鎮(公社)放映員的編制待遇問題,並且幾次具體擬定了解決的標準,可是由於上下兩級部門運作不力,基層部門的瀆職怠政,致使這一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根本沒有得到落實。在此期間的九十年代初,農村實行責任制,電視機開始在農村逐步增加,電影的需求開始降溫,鄉鎮放映員不得不開始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面種地,一面放映,可是許多地方的鄉鎮放映員村里按“市屬戶”只給口糧田,不給責任田,而鄉政府也將放映員視為個體戶,放映設備承包給放映員,政府收取一定費用後,其他事情一概不管,鄉政府大院內放映隊的辦公室有被其他人員占據,在鄉政府的其他與放映員相同情況的八大員相繼進編轉正的同時,鄉鎮放映員卻就這樣強撐幾年後,隨著城鄉電影的滑坡,自己也悄悄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市場經濟的轉化,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各級政府對文化事業的職能和作用逐步淡漠,鄉鎮放映隊的消失,在當時沒有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

解決原公社放映員遺留問題的重要意義

最近幾年,我國城鄉人民生活得到顯著的提高,文化娛樂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電影技術的數位化革命和電影發行院線化的改革,使我國很快成為令世界矚目的電影大國,電影發行收入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農村電影數位化公益放映工作全面展開,廣大城鄉人民民眾充分享受的改革開放的可喜成果,而原鄉鎮70年代的老放映員,作為新中國農村電影的奠基人,卻被遺忘在春天的角落裡。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童剛局長在西部地區農村電影工作會議上感慨地說:“農村電影放映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六、七十年代從事放映的鄉鎮放映員,他們是我國農村電影的開拓者,幾十年來,這支農村電影放映的骨幹力量,常年堅守在電影放映一線,為了讓廣大農民民眾看到、看好電影,他們不辭勞苦,跋山涉水,為我國農村電影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無私的奉獻,在新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妥善解決農村電影放映員的歷史遺留問題,使他們能夠享受到國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惠民政策,這充分體現黨和政府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對維護黨在廣大民眾中的威信與形象,保障廣大農村放映員的基本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對加快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講話摘要)”

解決原公社放映員遺留問題的最新進展

原鄉鎮放映員的遺留問題,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最近,國家各部委包括廣電總局,信訪、財政、人事、計畫等有關部門,專門召開了解決鄉鎮放映員遺留問題的聯席會議,並通過國家廣電總局對全國各地的70年代的鄉鎮放映員進行了一次全面細緻的摸底,包括鄉鎮放映員的人數、工齡,年齡,技術等級等等,為下一步全面徹底地解決鄉鎮放映員的遺留問題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