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事
憲宗暴卒元和十五年(八二0)正月,憲宗因服用方士金丹,性情焦躁,屢杖責左右宦官,有杖死者。廿七日,憲宗暴卒,年四十三。宮中流言為內常侍陳弘志所弒。其黨羽皆諱之,不敢討賊,只說是藥性發作,外人都不明其究竟。
穆宋即位
元和中,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曾密奏,請立澧王惲為太子,憲宗不許。十五年正月,憲宗服用方土金丹,病重,承璀又奏請立澧王。太子恆聞訊憂懼,密派人與母舅司農卿郭釗商議,釗囑太子但對皇上盡孝,勿管其他。廿七日,憲宗暴崩,神策中尉梁守謙與宦官馬進潭、劉承偕、韋元素、王守澄等擁立太子,殺吐突承璀及澧王,賜左右神策軍每人錢五十緡,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軍每人錢三十緡,左右金吾軍每人錢十五緡。閏月三日,太子即位於太極殿,是為穆宗。
皇甫鎛貶崖州司戶
元和十五年(八二0)正月,穆宗即位,以宰相皇甫鎛依附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曾奏請立澧王李惲為太子,閏正月四日,集群臣於月華門外,貶皇甫鎛為崖州(今海南瓊山東南)司戶。
蕭俛、段文昌拜相
元和十五年(八二0)正月,穆宗命群臣商議命相,令孤楚推薦同年進士、御史中丞蕭俛。閏月八日,以蕭俛、段文昌並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方士柳泌、僧大通以奸佞被杖殺
元和十五年(八二0)閏正月九日,以方士柳泌、僧大通於憲宗朝,奸佞惑上,罪在不赦,付京兆(今陝西西安)府杖殺。左金吾將軍李道古向憲宗推薦二人,妄稱有術,貶為循州(今廣東惠州東)司馬。其餘方士皆流放嶺南。
吐蕃侵逼涇州
夏州(今內蒙白城子)節度使田縉貪狠,盜用軍糧,強取党項牛馬。党項怨怒,勾引吐蕃侵犯邊塞。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月,党項引吐蕃進逼涇州(今甘肅涇川),連營五十里。穆宗命神策右軍中尉梁守謙為左右神策京西北行營都監,統率神策兵四千人,並發神策八鎮全軍前往救援,賜將士行裝二萬緡。以邵同為太府少卿兼御史中丞,充任答吐蕃請和好使。渭州(今甘肅平涼)刺史郝玼屢出兵襲擊吐蕃營地,殺獲甚眾。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李光顏率全軍救援,士卒以神策軍賞賜獨厚,怨怒洶洶不前,光顏以大義親為陳說,聲淚俱下,士卒感動而行。將至涇州,吐蕃畏懼而退。十七日,罷神策行營。
穆宗行幸華清宮
穆宗自即位以來,宴樂、畋游無度。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一月廿日,詔來日行幸華清宮。御史大夫李絳等人上表切諫,諫官亦再三論列,皆不聽。廿一日拂曉,穆宗自復道出城,游華清宮,獨公主、駙馬,神策左右中尉、六軍使率禁軍千餘人扈從,至晚還宮。
文化紀事
鄭餘慶卒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一月廿五日,檢校司徒、兼太子少師鄭餘慶卒。鄭餘慶,字居業,滎陽(今河南)人。大曆(七六六-七七九)中舉進士,建中末(七八四)闢為山南西(今陝西漢中)節度幕府。貞元(七八五—八0四)初入朝,八年,選為翰林學士,十四年,以中書侍郎、平章事拜為宰相。順宗朝為尚書左丞。憲宗即位,復拜為相。後歷任東都(今河南洛陽)留守,山南西節度使,兼太子少師、檢校司空,兼判國子祭酒事等。餘慶熟諳典章,專意儒學,曾主持詳定《元和格後敕》三十卷,奏請以文官俸祿修兩京國子監,為時所稱。卒年六十四歲。有文集五十卷,今不傳。
韋處厚撰成《翰林學士記》
元和十五年(八二0),翰林學士韋處厚重寫翰林學士題記,撰成《翰林學士記》。該書系研究唐代翰林院制度第一手資料,收入南宋洪邁編集的《翰苑群書》中,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影印本。
女學士宋若莘卒
元和十五年(八二0),女學士宋若莘卒。宋若莘,貝州清陽(今河北清河)人。父庭芬,世為儒學。若莘為庭芬長女,性情嫻雅聰惠,習經藝詩賦,好學有才。貞元四年(788),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李抱真推薦,德宗召若莘與其妹若昭、若倫、若憲、若荀五人一同入宮,以詩賦為試,兼問經史大義,若莘姊妹對答如流,德宗深為嘆賞。德宗作詩,若莘姊妹與侍臣唱和,宮中呼為學士先生。自貞元七年以後,若莘專掌宮中記注簿籍。著《女論語》十篇。
林寶撰成《元和姓纂》
元和(八0六—八二0)年間,林寶撰成《元和姓纂》十卷。林寶,生卒年不詳,濟南(今屬山東)人,官至朝議郎、太常博士。元和七年,憲宗命宰相李吉甫召集飽學通儒之士,撰修《姓纂》,作為酬封武將之依據。林寶精通譜學,受李吉甫委託,參考舊史經籍、諸家圖譜,歷時七個月之久,撰成此書,題名《元和姓纂》。該書以四聲音韻分類,每韻以世家大姓為首,記敘自魏晉以來,除皇族之外世家大族及公卿顯貴族系。該書至明初亡失,今本系清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出,仍分十卷。現通行本為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商務印書館出版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記》。
吳可久由摩尼教改信佛教
吳可久夫婦信奉摩尼教。元和十五年(八二0),其妻卒,可久夢其妻中邪為蛇,言轉信《金剛經》,可免災。遂與其妻兄請僧傳《金剛經》皈依佛門。
雜譚逸事
柳公權為翰林侍書學士
穆宗見夏州(今內蒙白城子)觀察判官柳公權書法墨跡,頗為喜愛,元和十五年(八二0)三月十九日,以公權為右拾遺、翰林侍書學士。穆宗問公權:“卿書何能如此之善?”公權答道:“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宗知公權以筆為諫,默然改容。
桂仲武執斬楊清
元和十五年(八二0)初,新任安南都護桂仲武至安南,楊清拒其入城。清用刑殘酷,士卒離心。仲武派人遊說其部下酋豪,數月之間,降者相繼,得兵七千餘人。朝廷以為仲武逗留不進,月廿一日,穆宗以桂管(今廣西桂林)觀察使裴行立為安南都護,以代仲武。二月廿四日,貶仲武為安州(今湖北安陸)刺史。仲武未及赴安州任,三月廿九日,安南將士開門迎仲武入城,仲武執斬楊清,收復安南。裴行立行至海門而卒,朝廷復以仲武為安南都護。
闍婆國遣使朝貢
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月一日,闍婆國(又名訶陵、社婆,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遣使朝貢。
王承宗卒
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月十一日,成德(今河北正定)節度使王承宗卒。王承宗,原成德節度使王士真長子,契丹後裔。初為成德節度副使。元和四年(八0九)三月,士真卒,承宗繼為節度留後,憲宗未準,遂上表謝罪,並獻德、棣二州。憲宗以德州(今山東陵縣)刺史薛昌朝為德棣觀察使。承宗反悔,囚昌朝。憲宗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率大軍征討,無功而還。遂因其遣使謝罪而赦。十年,官軍討淮西,又與淄青李師道合謀出兵擾亂朝廷後方,援救淮西。憲宗再發兵討伐,仍未取勝。十二年,朝廷平定淮西,承宗畏懼,奏請以二子入朝為質,獻德、棣二州。並上供賦稅,請朝廷任命官吏。憲宗準奏,復其官爵,仍為成德節度使。
王承元歸順朝廷
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月十一日,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卒,部下匿不報喪。承宗二子知感、知信皆在京師為質,諸將欲以轄內諸州大將為節度使,參謀崔燧以承宗祖母涼國夫人命,立承宗弟、觀察支使王承元主持軍務。承元欲歸順朝廷,因與監軍商議,密表奏請朝廷任命節度使。十六日,朝廷以田弘正為成德節度使,以王承元為義成(今河南滑縣)節度使。十一月五日,穆宗遣諫議大夫鄭覃赴鎮州宣慰,賜錢一百萬緡賞成德將士。成德諸將及鄰道得知承元奏請朝廷命帥,皆以過去割據世襲之事勸阻,承元不聽。及聞朝廷以承元為義成節度使,將士喧譁,號哭不從。承元出其家財以賞將士,擇其有功者加官一級,並以淄青李師道抗拒朝廷,自取滅亡之事為例,請諸將執行朝廷詔令。部將李寂等十餘人不聽,承元斬之,以儆效尤,軍中乃定。九日,承元赴鎮滑州,將吏或以鎮州器用財貨送行,承元皆命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