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1年

公元231年

公元231年,是中國處於三國時期。諸葛亮以王平、張嶷為先鋒開始了第五次北伐,李嚴因軍糧不濟,怕丞相見罪,乃書孔明曰東吳與魏連和,孔明大驚,回朝方知是假,欲殺李嚴,因念李嚴乃託孤老臣,遂貶其為庶民。曹貞死後,司馬懿逐漸控制了對蜀漢用兵的軍事指揮權,升為太尉。從此魏國額格局開始了變化。

大事記

(圖)公元231年司馬懿

蜀漢建興九年春二月,公元231年,王平張嶷為先鋒,李嚴因軍糧不濟,怕丞相見罪,乃書孔明曰東吳與魏連和,孔明大驚,回朝方知是假,欲殺李嚴,因念李嚴乃託孤老臣,遂貶其為庶民。
公元231年,阿爾達希爾一世致書羅馬皇帝塞維魯,要求羅馬勢力退出亞洲,長達400年的羅馬波斯戰爭正式開始。
嘉興子城建城年份應為三國吳黃龍三年(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春,諸葛亮再出祁山,司馬懿堅守險要不戰。

三國時期,東吳黃龍三年(公元231年),吳大帝孫權派兵平定交州。公元231年曹頁死後,司馬懿逐漸控制了對蜀漢用兵的軍事指揮權,升為太尉。

公元231年諸葛亮為解決蜀軍糧草不足難題,親自設計了木牛流馬命人秘密製造,司馬懿通過密探得知此事後派人從蜀軍手裡搶來了幾隻。

公元231年,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使用木牛流馬運送軍需,糧草盡而退兵,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死張郃
三國吳孫權黃龍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被視為祥瑞之兆,改由拳為禾興縣。建興9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馬仲達,大敗魏將張合。
孫吳黃龍三年(公元231年)十月,吳主孫權授意中郎將孫布向曹魏詐降,伏兵於阜陵以誘擒曹魏揚州剌史王凌。王凌呈報將軍滿寵,請求派兵迎降,滿寵認為其中必定有詐,不予發兵;王凌自派部將率步騎700人去迎孫布,行至阜陵,吳兵頓起,乘夜攻擊,大破曹軍。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五十二歲諸葛亮進犯天水。曹真病死。公元231年,拜奈解尼師今之子於老為大將軍,討破甘文國,以其地為郡。在位討破甘文國,以其地為郡。

公元231年,孫權曾下詔,放寬催收農夫所欠租稅,不要再征租賦。這些措施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東吳的綜合國力,在客觀上也有利於農民生活的穩定和逐步。
雞鳴山是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見證者,山上廟宇建於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繁勝於宋遼及元代
劉禪時,建興九年(公元231年),汶山羌暴動,大將姜維、馬忠、張嶷領兵征討汶山叛羌,曾先後在汶山、理縣的維關和雜谷腦等地屯兵築城。曹植是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冬,奉詔離開東阿入京朝正月。

逝世人物

(圖)公元231年李恢

張郃(?-231)字儁乂,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至征西車騎將軍。謚曰壯侯。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將領,魏國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之一。他先後跟隨韓馥、袁紹。官渡之戰中,張郃率部投降了曹操,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正是張郃在街亭擊敗了蜀國大將馬謖,挽狂瀾於既倒。陳壽於《三國志》中評價張郃“以巧變為稱”。
李恢(?-231年),三國時代,字德昂。東漢獻帝時李恢官本郡督郵(職司監察),他的姑父爨習,任建伶令(建伶即今晉寧縣昆陽)有違犯科條的事,為了維持地方各派勢力之間的平衡,董和只好把李恢推薦給益州牧劉璋,另行任用。李恢在去成都途中,得知劉備已自攻成都。他審形度勢,認為劉璋必敗,劉備必勝,要做出一番事業,只有投劉備。因此,他不去成都而直接北上,以益州郡使者的名義,在綿竹和劉備相見,劉備十分讚賞李恢的才識,一起南下到雒城。李恢到漢中去交好馬超,曉理動情,硬把馬超說服,歸順了劉備,從此,李恢遂成了政治舞台上的知名人物。建興九年(公元231年),李恢卒於漢中。今澂江縣西五里,有李恢墓。《三國志》作者陳壽以“公亮志業”四字評李恢。

歷史紀事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
蜀建興九年、魏太和五年(231)二月,諸葛亮率軍攻魏,圍祁山(今甘肅西和北祁山堡),造木牛運糧。魏因大司馬曹真有疾,命司馬懿領兵拒亮,懿令將軍費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破魏軍。懿堅守不戰。亮還兵至鹵城(今甘肅天水與甘谷之間)。魏軍尾隨,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魏將皆請戰,謂懿畏蜀如虎。懿無奈,乃於五月十日與蜀軍戰,大敗,被殺三千人。六月,亮因糧盡退兵。魏將張郃追擊,至木門谷(今甘肅天水西南),遇伏,中箭亡。

吳改明年為嘉禾元年
吳黃龍三年(231)十二月,會稽(今浙江紹興)言嘉禾生,二十九日,吳大赦,改明年為嘉禾元年。

雜譚逸事

曹真卒
曹真(?——231),字子丹,譙(今安徽亳縣)人。曹操族子。少被曹操收養,與諸子同。因壯勇,使將兵,鎮壓黃巾,封侯。以偏戰軍攻劉備,拜中堅將軍。從操至長安,領中領軍、征蜀護軍。曹丕即位,以真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軍事,封東張侯。魏黃初三年(222)還洛陽,以真為上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鉞。征孫權,轉拜中軍大將軍,加給事中,曹丕臨卒,真受遺詔輔政。魏明帝曹睿即位,真遷大將軍。諸葛亮攻祁山,真遣張郃破蜀馬謖。後使將軍郝昭等守陳倉,修治其城。次年亮圍陳倉,魏軍已有備而不能克。魏太和四年(230),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八月,曾攻蜀。卒謚元侯。真每出征,與將士共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故士卒皆願為其用。

軻比能等向魏貢馬
魏太和五年(231)四月,鮮卑大人軻比能及丁零大人兒禪到幽州(今北京)向魏獻名馬。魏復置護匈奴中郎將。

張郃戰死
魏太和五年(231)六月,張郃追蜀軍至木門谷(今甘肅天水西南),遇伏,右膝中箭而亡。張郃(?—231),字俊乂,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漢末應募鎮壓黃巾,為軍司馬,初隨韓馥,後歸袁紹,因破公孫瓚,遷寧國中郎將,官渡之戰,降曹操,拜偏將軍。參加過與袁譚管承陳蘭馬超張魯劉備等的戰爭,多立戰功,累遷至蕩寇將軍。曹丕即位,以郃為左將軍,曾與夏侯尚擊吳。魏明帝曹睿即位,張郃南屯荊州,擊吳有戰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攻魏,張郃破馬謖,大勝,增邑千戶。遷征西車騎將軍。卒謚壯侯。

蜀廢李平(嚴)為民
蜀建興九年(231)二月,諸葛亮攻祁山,李平(即李嚴)留後主督運輸。值天霖雨,運糧不細,平乃呼亮還軍。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陽驚曰“軍糧饒足,何以便歸”,又欲殺督運以解己不辦之責,又表後主劉禪,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於是亮具出其先後手筆書信,表平過惡,免官為民,徙梓潼(今四川梓潼)郡。李平(?—234),原名李嚴,字正方,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少為郡吏,以才幹稱。曹操入荊州,李嚴西入蜀,劉璋以其為成都令。漢建安十八年(213),嚴以護軍拒劉備,降,劉備拜嚴裨將軍。劉備據蜀,嚴為犍為(今四川彭山東)太守、興業將軍。曾率兵五千人破馬秦等眾數萬人。加輔漢將軍。蜀章武二年(222),劉備召李嚴至永安宮(今四川奉節白帝城),拜尚書令。次年劉備病危,嚴與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蜀建興元年(223),封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勛。四年,轉為前將軍。八年遷驃騎將軍。改名為平。平於梓潼常冀諸葛亮能復用之,知他人不能。蜀建興十二年(234),平聞諸葛亮卒,憤激發病卒。

孫布計敗王凌
吳黃龍三年、魏太和五年(231)十月,孫權使中郎將孫布詐降,誘魏揚州刺史王凌,權伏兵於阜陵(今安徽全椒東)以候。魏徵東將軍滿龐以為吳必有詐,不與兵。凌乃單遣一將率步騎七千人迎布。孫布夜襲,魏兵死傷過半。

華歆卒
華歆(157——231),字子魚,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初為吏。舉孝廉,除郎中,因病去官。後被征為尚書郎,拜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孫策略江東,歆幅中奉迎,策以其長者,待以上賓之禮。策死後,曹操表漢獻帝征華歆為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侍中,代荀彧為尚書令。魏國既建,為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拜相國,及稱帝,改為司徒。魏明帝曹睿即位,轉拜太尉。卒謚敬侯。華歆素清貧,祿賜以振施親戚故人,家無擔石之儲。當時公卿嘗並賜沒入奴婢,唯歆出而嫁之。丕聞而嘆息,特賜御衣,為歆妻子男女作衣服。曾建議曹丕舉孝廉以經試,丕從之。歆少時,與邴原、管寧相善,時號為一龍,歆龍關,寧龍腹,原龍尾,然好利祿,管寧與之割席。後助曹操,逼獻帝,收伏後,曹丕篡漢,歆助成之。《魏志》所傳,多揚善避瑕,未可置信。

李恢卒
李恢(?——231),字德昂,建寧俞元(今雲南澄江南)人。初仕郡督郵,因親威株連免官。值劉備入蜀,北上投備,為備至漢中聯絡馬超。成都既定,以恢為功曹書佐主簿。後被誣謀反,有司執送劉備明其不然,遷恢別駕從事。蜀章武元年(221),來降都督(今雲南曲靖)鄧方卒,恢自薦為來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刺史。諸葛亮南征,李恢領兵向建 寧,功多,封漢興亭侯,安漢將軍。諸葛亮軍還,南夷復叛,李恢留守南中。蜀建興七年,以交州屬吳,解恢刺史。領建寧太守。九年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