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77年

1677年,明永曆三十一年;清康熙十六年;日本延寶五年。

概述

公元1677年 農曆丁巳年,康熙十六年。

歷史紀事

叛軍官兵相繼投誠

康熙十六年(1677)二月,吳三桂部總兵官關世榮等率官兵家口一萬餘人至贛州投誠。同月,鄭經部總兵賴鄂球率官兵一萬餘名投清。六月,歸誠者有吳部總督董重民、劉進忠部總兵陳玉連等。次年,吳部吉安將軍韓大任率文武官員九百五十四名、兵丁一萬三千餘人降清。降清叛軍官兵總計三萬五千一百餘人。康熙十八年底,吳部將軍、總兵等文武官員三百八十二名、兵丁一萬四千三百餘投誠。康熙二十年(1681)四、五月間,吳部各級將領宋國輔、張國柱等十七人,各率所部官兵及印札投清。這些對於清軍儘早平定吳三桂之老巢雲南起了推進作用。

設立南書房

康熙帝酷愛讀書,常感於內侍中無學識淵博者,以致君臣不能講論。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二十日,他諭示大學士勒德洪、明珠:在翰林內選擇博學善書者二名,常侍左右,講求文義。命在城內撥給房屋,停其升轉,在內侍從幾年後,酌情優用。十一月十八日,大學士等遵旨議覆,設立南書房,張英入侍,食正四品俸,賜其宅於西安門內。高士奇加內閣中書銜,食正六品俸,與張英同入南書房,並由內務府撥給住房。

韶州激戰

康熙十六年(1677),吳三桂分兵進犯廣東韶州等軍事要地,叛亂之勢再次擴大。八月,兩廣總督金光祖疏奏求援,鎮南將軍莽依圖復以韶州緊急奏報。康熙帝諭示:這都是因定遠平寇大將軍、安親王岳樂和征南將軍穆占擁兵坐守長沙所致,命穆占率部速赴樂昌,截斷吳軍入韶州後路,命尚之信親統官兵馳援韶州。九月,吳部金吾左將軍胡國術和親軍驍騎前將軍馬寶揮兵一萬餘人,與清軍在韶州蓮花山等處展開激戰。清軍奮勇拒戰,分兵夾擊,破吳軍四營,斬獲甚眾。吳軍大敗而逃。逾五日,胡國柱部又棄帽峰山而潰,韶州轉危為安。康熙帝感到韶州地方重要,先從莽依圖請,留額楚等守韶州,後又慮及軍情不能延誤,命額楚以江寧將軍印統領軍馬,貝勒參贊軍務。
清軍屢攻吉安,不克。三月,吳三桂將韓大任從吉安突圍。吉安攻圍年余,戰後人煙極稀。是年,清軍在興化、泉州一帶擊敗鄭經軍,鄭軍退出漳州。尚之信降。孫延齡、孔四貞謀降。三桂孫吳世琮破桂林,殺孫延齡。是年,長沙方面清軍行動遲緩,尚善要求造“鳥船”,以利江湖作戰。江南奉旨造船,攤派經費,工匠日夜趕工,死亡累累。是年,任靳輔為河道總督。康熙八年以後,黃河下游幾每年決口,十五年久雨,決數十口,諸水直注運河,沖高郵之清水潭。靳輔任河督後,始進行大規模治理。

出生逝世

經學家張爾岐逝世

張爾岐(1612-1677)。爾岐字稷若,濟陽(今屬山東)人。著有《儀禮鄭注名讀》等。

王光承逝世

王光承(1606-1677),上海人。 齋中三詠詠其草書云:“ 逃名東海上,時復帶經鋤。自是高人筆,非關餓隸書。”卒年七十二。

王鑑逝世

王鑑(1598-1677),江蘇太倉人。與王時敏同族。明崇禎六年(1633)中舉,曾官廉州(今廣西合浦)。家中富有收藏,少時曾遍臨五代、宋、元名畫,遠師董、巨,近習“元四家”,長於山水。著有《染香庵集》等。

雜言軼事

清廷撫恤殉難者

康熙十六年(1677)三月二十七日,康熙帝諭吏、戶、兵部:自吳三桂叛亂以來,各平叛地方的文武官員,或矢志固守、盡節封疆,或堅貞不屈,慘遭殺害,或從容就義,全家殉難。“此皆為國捐軀,克全忠節,深為可憫。”著各省總督,巡撫查明殉難官員的骸骨及遺下孤苦無依的妻、子,俱準動用正項錢糧,送其各歸故里,以慰忠魂。

康熙帝論朋黨之害

康熙十六年(1677)七月二十九日,康熙帝召大學士索額圖、李蔚等大臣,論及朋黨之害,諭示:人臣服官,惟當一意奉公。如若分立門戶,私植黨羽,始則蠹國害政,終必禍及身家。歷觀前代,莫不皆然。他指出:那些暗結黨羽者,形跡詭密,然其背公營私,人必知之。因為他們“凡論人議事之間,必以異同為是非,愛憎為毀譽,公論難容,國法莫逭。百爾臣工,理宜痛戒!若夫汲引善類,不矜己長,同寅協恭,共襄國家。誠如宋代歐陽修所云,君子同道為朋者,是又不可以朋黨論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