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
1、公元前359年:衛鞅(即商鞅,姓公孫氏,名鞅,也稱衛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續修穆公之業,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先以帝道說之,孝公時時瞌睡;次以王道說之,然而猶未中旨;最後以霸道說之,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變法強國主張,孝公大悅,任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其重點是打擊奴隸主貴族的政治勢力。
2、公元前359年:商鞅以《法經》為藍本,改法為律,制定《秦律》6篇。此外,秦還頒布了大量法令。
4、加里亞國王摩索拉斯於公元前359年把國都遷到哈利卡納蘇。
6、公元前359年:楚國出兵伐魏,扒決黃河,水淹長垣(今河南省長垣縣)。
7、公元前359年:安那托利亞(Anatolia)西南面加里亞(Caria)的地方總督毛索洛斯(Maussollos)把地方首府從邁拉沙(Mylasa)遷到小亞細亞近海岸的哈利加那蘇斯(Halikarnassos),到了那裡他即重建該城,並在城中央建造一座宏偉壯觀的陵墓,打算作為他自己統治該地的紀念物,這就是後來被列為世界9大奇蹟之一的毛索洛斯墓廟。
8、公元前359年:阿達薛西三世登基。由於他拒絕幫助雅典對抗北面的馬其頓,與雅典鬧翻。
8、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出師伐韓,至於懷(今河南省武陟西南),築城於殷(今武陟東南)。
馬其頓
公元前359年初夏,馬其頓人選舉前國王的幼子為王,腓力以新王叔父的身份攝政。腓力早年曾在底比斯為人質,與底比斯名將伊帕密南達結識為友。他細心了解當時希臘各邦的政治形勢、外交方式與戰爭方法。這一經歷大大有助於他以後的成功。他受命於危難之際。這時,馬其頓局勢比較混亂,某些屬地企圖脫離馬其頓而獨立,腓力的同父異母兄弟們則伺機爭奪王位。腓力審時度勢,幹練沉著,很快穩定了局面,贏得了聲威和權力。可能就在這時,馬其頓人廢掉了幼王,推舉腓力正式為王,即腓力二世(公元前359—336年)。在腓力二世的治下,馬其頓成為巴爾幹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他建立了一支常備軍,訓練了一種戰鬥力很強的“馬其頓方陣” ,並建立了強大的海軍。他在公元前338年喀羅尼亞一役中大勝希臘城邦聯軍,第二年在科林斯召開全希臘會議,成立了以馬其頓為主導的科林斯同盟,確立了馬其頓對希臘諸城邦的控制,超越了當時以悍武著稱的亞述人和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的勝利者斯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