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沖、帶、陰維、陽維、陰蹺、陽蹺八脈具有統帥調整十二經脈氣血之作用。在四肢的十二經上有八個經穴與八脈相通。即小腸經後溪通督脈,肺經列缺通任脈,脾經公孫通沖脈,膽經臨泣通帶脈,腎經照海通陰蹺,膀胱經申脈通陽蹺,心包經內關通陰維、三焦經外關通陽維。這八個穴位彼此之間有密切的聯繫與貫通。如公孫與內關相通合於心、胸、胃;後溪與申脈相通合於目內眥、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臨泣與外關相通合於目銳眥、耳後、頸項、肩;列缺與照海相通合於肺系、咽喉、胸膈等,使八脈八穴分為四組互相結合調整氣血在經脈的循行。其循行按每日時辰的乾支變化而進行。
相關詞條
-
八脈交會八穴歌
針灸歌訣名。 出自《醫經國小》。內容概括八脈八穴的配伍關係:“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鞽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躋照海膈喉嚨。”《針灸大全...
-
八脈
八脈是奇經八脈的簡稱,指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陽維脈、陰維脈、陰蹻(qiāo)脈、陽蹻脈的總稱。出自《難經·二十七難》。
-
八脈交會穴
經穴分類名。見《針經指南》。又稱流注八穴、交經八穴等。是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脈氣相通的八個穴位。脾經的公孫(通沖脈)、心包經的內關(通陰維脈)、小腸經的後...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八脈八穴配穴法
配穴法之一。又稱八法配穴法。見《針經指南》。指以奇經八脈的八個穴位配伍套用的方法。
解讀 中醫套用 -
八虛
八虛,在《內經》中僅出現在《靈樞·邪客》篇,是專門用於人體部位的術語,八虛("八"是指人體的八個關節,即兩肘、兩腋,兩髀、兩膕),是五臟藏邪的所在之處,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古今釋義演變 文獻記載 -
任督二脈
根據中醫理論,任督兩脈原屬於奇經八脈,因具有明確穴位,醫家將其與十二正經脈合稱十四正經脈。2012年5月,甘肅省衛生廳官網關於41名醫務人員經過10天培...
中醫理論 相關爭議 -
靈龜八法
即根據八卦九宮學說,結合人體奇經八脈氣血的會合,取其與奇經八脈相通的八個經穴(八脈交經八穴)的按時取穴法。
靈龜八法概述 具體計算步驟 臨床套用方法 詳細圖表 -
八法[中醫基礎術語]
①基礎理論名詞。八種治療原則,即汗、吐、下、和、溫、清、消、補。②針灸術語。一指靈龜八法和飛騰八法中八脈八穴的用法。見《針灸大全》。即指奇經八脈中相通於...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
),一拔見病之應(15),因五臟之輸(16),乃割皮解肌(17),訣脈結筋...)因:順著。輸:通“腧”,穴位。(17)解:剖開。(18)訣脈:疏導經脈...),中經維絡(15),別下於三焦、膀胱(16),是以陽脈下遂(17),陰脈...
內容提要 人物形象 文言注釋版 現代漢語版 傳記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