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系山上據說曾有一棵千年老參。當年老參與鄰山的狼毒花打賭:相約同去東北老林,食言者夏日裡太陽在上 是要爛肚腸的!結果老參去了東北,而狼毒花怕路途遙遠沒有去,在臨近的山
上,還能發現狼毒花的影子,不過夏天枯敗腐爛,冬天裡倒是偷偷地開起花來!八岐山高不過百餘米,然山體皆由青石構疊而成,時光荏苒,風吹日曬,裸露的山岩,也已青中泛黛!夏天雷雨過後,鳶鷹隱影,山巔亂雲飛度,不識廬山真面目,八岐山陡然增添了幾分神奇和秀麗!峭壁之上,絕巘多生怪柏,幾株黃櫨倒掛,秋霜一染,碧崖飛丹,又是一絕!
然八岐山上最神奇的還是要數梅觀峰。
至於為什麼叫這樣一個名字,問村中老年人,都說不知;至於是不是這樣寫,也沒人知道。只記得小時隱約望見,冬日裡峰前有梅花燦爛的開放,也許是在夢裡開放的,所以想當然的在心裡就給取了這樣一個名字。——或寫作“門觀峰”也未可知。因為村中還有一種傳說,據說此峰如門,立此峰上,向東遠望,甚至可望見東海之上神龍出水,日月初生!究其外觀,梅觀峰其實就是一道天然的石縫!劍在蒼茫古峰中,梅觀峰酷似一把蒼茫的古劍,鑲嵌在懸崖之上,絕壁而出。沿山崖攀援而上,驚起洞中幾十隻野鴿,在頂空盤旋,飛舞,鳴叫著,似乎對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訪,並不歡迎!風聲呼呼,按住洞中岩石,縱目遠眺,只見這邊來時路蜿蜒匍匐於腳下,那邊臨朐城高樓隱然可見,老龍灣碧波蕩漾,公路上車流如水,村落間綠樹蔥蘢,不覺心曠神怡!一低頭,腳下斷壁如削,卻是百丈深淵,令人不寒而慄!
然靜下心來,再看對面,儼然一座世外桃源!野果飄香,雞犬之聲相聞,其間往來種作,自得其樂!
然而,這裡也有一個驚險的傳說。說當年有一少年人在此耕種,勞作之餘躺在山下陰涼處休息,似睡非睡之時,忽覺一股神力將自己輕輕托 起,又緩緩放下,一起一伏,如騰雲駕霧一般,甚是逍遙,好不自在。如是者三,少年人心生蹊蹺,遂將此事告知村中一老獵人。老獵人沉吟片刻,便如此這般,吩咐年輕人,年輕人便依計而行。這天年輕人又在山陰下躺下,假寐。不久,埋伏在遠處的老獵人果然發現,梅觀峰西側一洞穴內悠悠探出一物,狀如蛇首!隨那物一吸一附,少年人一起一落。老獵人牙一咬,終於扣動了扳機!一聲槍響,只見一道白光竄出洞外,從空中飛掠而下……幾乎同時,少年人側身一翻,滾進旁邊的深溝!那物橫尾一掃,旁邊一棵碗粗的樹被攔腰折斷!驚魂未定,二人偷眼細看,原來是一隻百年青花老蛇!老獵人說,幸虧此蛇修行尚淺,功力不足,不能將年輕人吸上洞去,否則後果不堪構想……此傳說始於何時,不得而知。只是兇險了些,然有人偏偏愛聽,也就有人時時提起!——這正如當年魯迅筆下百草園裡“美女蛇”的故事一般,雖驚險但更加惹人喜愛。這無疑也為八岐山平添了幾分驚險和神秘!當年的黑洞早已不復存在,也許是讓村中好心的人給填上了吧!唯有八岐山不避風雨,昂首東望,迎接著日升月落!
八歧山特產
一、柿子
別名:朱果,猴棗
柿子樹是落葉喬木,品種很多。葉子是橢圓形或倒卵形,背面有絨毛,花是黃白色。結漿果,扁圓形或圓錐形,橙黃色或黃色,可以吃。木材可以制器具。
食療作用
柿果味甘澀、性寒、無毒;柿蒂味澀,性平,入肺、脾、胃、大腸經;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口乾口渴,嘔吐、瀉泄。新鮮柿子有涼血止血作用;柿霜潤肺,可用於咽乾、口舌生瘡等;柿蒂有降逆止作用;柿餅和胃止血;柿葉有止血作用,用於治療咳血、便血、出血、吐血、新近研究發現柿子和柿葉有降壓、利水、消炎、止血作用。
功效
柿子的營養成分十分豐富,與蘋果相比,除了鋅和銅的含量蘋果高於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優。外國俗語云:“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但是,要論預防心臟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遠大於蘋果,堪稱有益心臟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蘋果,不如每日一柿子”。柿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含碘,所以因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患者,食用柿子很有幫助。一般人平時經常食用,對預防碘缺乏也大有好處。柿子有養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可以補虛、解酒、止咳、利腸、除熱、止血,還可充飢。柿餅具有澀腸、潤肺、止血、和胃等功效。
脾胃消化功能正常的人適合食用。
每天中等大小1個(約100克)。壓、咳嗽痰多、口乾吐血、痔瘡出血、肺癆咳嗽日久不愈等。
二、山楂
別名:紅果、朹子,
山楂是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樹皮暗灰色,有淺黃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單葉互生或於短枝上簇生,葉片寬卵形,傘房花序,花白色,後期變粉紅色,果實球形,熟後深紅色,表面具淡色小斑點。花期5-6月,果期7-10月。果實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亦可入藥,入藥歸脾、胃、肝經,有消食化積、活血散瘀的功效。
功效論述
1.朱震亨:山楂,大能克化飲食。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髮之氣也。
2.《本草經疏》:山楂,《本經》雲味酸氣冷,然觀其能消食積,行瘀血,則氣非冷矣。有積滯則成下痢,產後惡露不盡,蓄於太陰部分則為兒枕痛。山楂能入脾胃消積滯,散宿血,故治水痢及產婦腹中塊痛也。大抵其功長於化飲食,健脾胃,行結氣,消瘀血,故小兒產婦宜多食之。《本經》誤為冷,故有洗瘡癢之用。
3.《本草通玄》: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積,故幼科用之最宜。若傷寒為重症,仲景於宿滯不化者,但用大、小承氣,一百一十三方中並不用山楂,以其性緩不可為肩弘任大之品。核有功力,不可去也。
4.《本草求真》:山楂,所謂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積,用此酸鹹之味,以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氣破而泄化,謂之為健,止屬消導之健矣。至於兒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瘡不起,力能以發;猶見通瘀運化之速。有大小二種,小者入藥,去皮核,搗作餅子,日乾用。出北地,大者良。
5.《綱目》: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故《唐本草》雖有赤爪,後人不知即此也。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後遂為要藥。其類有二種,皆生山中:一種小者,山人呼為棠梂子、茅楂、猴楂,可入藥用。樹高數尺,葉有五尖,椏間有刺。三月開五出小白花,實有赤、黃二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頭,九月乃熟。其核狀如牽牛子,黑色,甚堅;一種大者,山人呼為羊朹子。樹高丈余,花葉皆同,但實稍大而黃綠,皮澀肉虛為異爾。初甚酸澀,經霜乃可食,功應相同而採藥者不收。按《物類相感志》言,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則其消肉積之功,蓋可推矣。......化飲食,消肉積,症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
三、、
黃荊子
Fructus Viticis Negundo
(英)Negundo Chastetree Fruit
別名 五指柑、土常山、黃荊條。
來源 為馬鞭草科植物黃荊Vitex negundo L.的果實。
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根黃白色。枝四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掌狀複葉對生;小葉5,間有3,中間小葉最大,卵狀披針形,長3~10cm,全緣或每側有2~5淺鋸齒,下面密生灰白色絨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形,5齒瓣;花冠淡紫色或淡藍色,先端5裂,2唇形,外面有絨毛;雄蕊4;子房4室,柱頭2裂。小堅果球形,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坡、路旁、村邊。
特點 八歧山黃荊子粒大、成實、藥用效果好
採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用手搓下,曬乾,揚淨。
性狀 果實圓球形,上端稍大略平而圓,下端稍尖。表面棕褐色,較光滑,表面縱脈紋明顯。果此較厚,質較硬,不易破碎,內藏白色種子數枚。氣香,味苦帶澀。
化學成分 含1,8-桉葉素、香檜烯、蒎烯、莰烯、石竹烯及二萜類、倍半萜醇及奧類化合物等。尚含黃酮類及強心甙。
性味 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 祛風,除痰,行氣,止痛。用於感冒、咳嗽、哮喘、風痹、瘧疾、胃痛、疝氣、痔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