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小說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經歷、不同思想素質、不同覺悟水平的抗日戰士形象,其中有以司令員陳柱、隊長鐵鷹為代表的一批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還有在革命鬥爭中迅速成長起來的農民出身的戰士陳三弟、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出身的肖明、朝鮮族女戰士安娜,還有在敵人的凌辱下終於覺悟而參加革命隊伍的李七嫂等等。這些人物形象,都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作者營造的革命鬥爭的大舞台上,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獨特的思想發展過程、獨特的性格特徵,都具有強烈的藝術個性。
作品意義
《八月的鄉村》出版時,魯迅為此書撰寫了序言。這部書中雖然描寫的只是北方人民抗日鬥爭生活的一個側面,但它卻代表著當時全中國抗日軍民的精神風貌。魯迅在序言中這樣說道:此書“顯示著中國的一份和全部,現在和未來,死路與活路。”《八月的鄉村》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作者簡介
蕭軍(1907~1988),原名劉鴻霖,1907年7月3日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市義縣沈家台鎮下碾盤溝村(現錦州市凌海所屬大碾鄉),原名劉鴻霖,曾用名劉吟飛、劉羽捷、劉蔚天、劉毓竹等。筆名除蕭軍外,還有酡顏三郎、田軍等。他的名字與“蕭紅”相配,合起來是“小小紅軍”的意思。1934年10月創作了著名的《八月的鄉村》。《八月的鄉村》的出版不但顯示了抗日文學的實績,也奠定了蕭軍在文壇上的地位。從此,他與蕭紅成為“東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