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詔令

《東漢詔令》十一卷,宋樓昉所續編也。 是編合為一書,題曰《兩漢詔令》,而各附原《序》於後。 案咨夔有《兩漢詔令攬鈔》,見於本傳。

古籍簡介

Lianghan Zhaoling
《兩漢詔令》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Imperial Edicts and Orders
凡23卷,前載宋翰林學士洪咨夔所作《兩漢詔令總論》一篇,敘述漢代詔令的名稱沿革、形式和傳遞方式及其作用等原序附後。該書輯錄漢代詔令647篇,以帝王譜系分類,每類下詔令以時序排列,重要詔令下注有原文出處。內容包羅宏富,有對縣、鄉、邑發的詔令,也有祠祭、立王、求賢等各類詔書。編者在漢代檔案原件業已亡佚的條件下,從史籍中採集詔令原文,剔去敘述性文字,為讀者利用提供便利。

四庫提要記載

《兩漢詔令》·二十三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西漢詔令》十二卷,宋林虙編。《東漢詔令》十一卷,宋樓昉所續編也。虙字德祖,吳郡人,嘗為開封府掾。昉字暘叔,鄞縣人,官宗正寺主簿。先是,虙以《西漢文類》所載詔令闊略,乃采括紀傳,得《西漢詔令》四百一篇。以世次先後,各為一卷。大觀三年,程俱為之序。南渡後,昉又依虙之體,編《東漢詔令》以續之。有嘉定十五年《自序》。是編合為一書,題曰《兩漢詔令》,而各附原《序》於後。其首又載洪咨夔所作《兩漢詔令總論》一篇。案咨夔有《兩漢詔令攬鈔》,見於本傳。而此《總論》內云:夔假守龍陽,縱觀“三史”,裒其詔制、書策、令敕之類,事著其略,每常以臆見系之。然則所云《攬抄》者,必尚有咨夔議論之辭。而今書內無之。則此特後人取林虙、樓昉二書合編,而掇咨夔之《論》冠其前耳。其與《攬鈔》,實非一書也。兩漢詔令,最為近古,虙等采輯詳備,亦博雅可觀。雖陳振孫謂其平、獻兩朝,莽、操用事,如錫莽及廢伏後之類,皆當削去。是於裁製亦間有未合。然其首尾完贍,殊便觀覽,固有足資參考者焉。(以上總集)
──右“詔令奏議類”詔令之屬,十部、八百二十二卷,皆文淵閣著錄。
(案:詔令之美,無過漢、唐。《唐大詔令》為宋敏求搜輯而成,多足以裨史事。《兩漢詔令》雖取之於“三史”,然匯而聚之,以資循覽,亦足以觀文章爾雅、訓詞深厚之遺。兩宋以後,國政得失,多見於奏議,內外製亦多散見於諸集,故所錄從略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