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隱自尊

人們在對於自我相關或自我分離的客體進行評價時的一種態度表現,而這種態度無法通過內省的方式被意識到[8]。

1995年Greenwald&Banaji把內隱自尊作為重要的內隱社會認知概念正式提出:人們在對於自我相關或自我分離的客體進行評價時的一種態度表現,而這種態度無法通過內省的方式被意識到[8]。本文擬就內隱自尊研究的緣起、研究方法、已有研究成果作嘗試性探討
無意識理論是內隱自尊概念提出的理論依據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是指被壓抑或排斥到意識閾限之下的原始衝動、本能和與本能有關的欲望。精神分析學派的後起者把文化傳統、社會生活和個人經驗也納入無意識中。無意識理論認為:潛意識是行為的根本動力,受意識支配的行為只是人類行為系統的表面,潛意識才是人類行為的根本動因。每一個意識內容都具有一個潛意識的初級階段,個體無意識的經驗和記憶在個體無所覺察的情況下支配人類的心理活動。精神分析學派的無意識理論是包括內隱自尊在內的內隱社會認知概念提出的理論淵源,其所提出的“自我防禦”概念已經捕捉到了內隱自尊的痕跡。在無意識理論的啟發下,心理學家對大量內隱社會認知現象進行提煉、概括、和重構,提出了內隱社會認知這一科學概念,為後來內隱自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