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特產

內蒙古特產

內蒙古特產指內蒙古地區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有一定的歷史,具有良好的文化內涵。不僅包含著內蒙古農林特產,而且也將內蒙古地區礦物產品、紡織品、工藝品等包括進去。它可以是內蒙古地區直接採收的原料,也可以是此地區經特殊工藝加工的製品。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廣袤的土地有利於多種物產的存在。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緯度,地處歐亞大陸內部,大部分地區處在東亞季風的影響之下,氣候覆雜多樣,四季分明內,有利於動植物的生長。

基本信息

概述

特產沙棘特產沙棘
內蒙古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全區境內生長著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植物600多種,其中羅布麻、蘆葦等70多種纖維植物是造紙、制繩和人造棉的重要原料;榛子、山杏、文冠果、紅豆等是良好的油料植物和制酒野果;柞樹的橡子、沙棗等50多種植物含有豐富的澱粉,可以加工成麵粉、粉條、糖稀、糖色等。內蒙古還是中國中草藥生產基地之一。現已發現藥用植物500多種,鳥獸類有雁鴨類和雉雞類;紫貂、馬鹿和駝鹿等。內蒙古又是牛、羊、駝、馬之鄉,盛產駝峰、駝掌、牛鞭、牛黃、馬寶之地。還有黃河美鯉、河套蜜瓜、中華麥飯石、珍稀名貴的巴林彩石等,都是內特產。

特產種類

髮菜、蕨菜、口蘑、黑木耳、猴頭蘑、肉蓯蓉、沙棘、麻黃、甘草、松茸、篤斯、黃芪、苦杏仁、黑瓜子、莜麥;中國地精——還有赤芍、麻黃、桔梗、知母、柴胡、蒼朮、遠志、車前子、龍膽草等藥材幾十種。
犴鼻、熊掌、鹿尾被譽為大興安嶺佳肴中的三大珍品。

十大特產

阿拉善白絨山羊

阿拉善白絨山羊,產於內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是內蒙古白絨山羊的一個優良類型,屬絨肉兼用的優良品種。阿拉善白絨山羊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已成為世界優秀的白絨山羊品種之一。具有耐粗放、適應性強、遺傳穩定等優良特性。所產山羊絨因纖維細長、手感柔軟、拉力大、顏色正白而享有“纖維鑽石”、“軟黃金”的美譽。曾經獲義大利“柴格那國際金獎”、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阿拉善白絨山羊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阿拉善盟的阿左旗、阿右旗和額濟納旗境內。
2002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阿拉善白絨山羊體軀勻稱,骨骼結實,四肢強健有力,全身被毛純白。
阿拉善白絨山羊公母羊都有角,公羊角粗大,向後、向上捻曲伸展,略呈扁三棱形,母羊角呈倒八字形。它的額部有半彎形粗毛,須長頸粗。公羊體重一般在45千克左右,母羊體重一般在35千克左右。近年來,阿拉善白絨山羊的優良遺傳基因受到嚴重威脅。對此,阿拉善盟進行了大規模清除“外血”的行動,精選50隻羊絨細度在13.5微米以下的能繁母羊與羊絨細度在14.5微米以下的種公羊進行胚胎製作和移植,成功移植228枚A級優等胚胎,人工授精配種母羊760隻。產地範圍: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等三個現轄行政區域。包括巴彥浩特鎮、額肯呼都格鎮、達來呼布鎮等23個蘇木鎮。地理坐標為東經97°10′00″~106°52′00″,北緯37°21′00″~42°47′00″。

達茂草原羊

達茂草原羊是達茂旗工商局實施商標富農戰略中精心培育的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2005年達茂旗工商局就組織和指導掛靠在達茂旗個私協會的達茂旗肉食品行業協會向國家商標局提出了註冊申請,2009年2月被國家商標局正式核准註冊,領到了《商標註冊證》。而“達茂草原羊”商標更是,從而填補了包頭市證明商標零的空白,也使得包頭市地理標誌商標註冊工作有了全方位突破。
達茂旗地處中國北疆,位於北緯41°-42°線內,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全旗總面積18177平方公里,其中天然牧場1.6萬平方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氣候決定了達茂草原羊的特殊品質特徵。隨著達茂旗加快走發展現代畜牧業的路子,肉、薯產業已成為當地的優勢支拄產業,達茂草原羊正是順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而由達茂旗工商局精心培育和積極運作起來的,現在已由商標持有人達茂旗肉食品行業協會授權許可達茂旗農豐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統一印製冠以“達茂草原羊”商標的包裝箱,並分發到相關產業單位使用。目前,“達茂草原羊”的系列產品包括手把肉、肉餡、肉塊、肉腸和血腸已全新上市。

烏拉特羊肉

烏拉特羊肉,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肉色鮮紅、肌間脂肪含量高、多汁性好,嫩度理想。熟肉率指標較為理想、肉的PH值偏酸性,烏拉特羊肉具有較為理想的外觀要求及優良的貯存穩定性,是生產優質羊肉的理想原料。烏拉特草原羊肉之所以營養美味,得益於水草、環境和科學的養殖方法。烏拉特草原屬內蒙古天然草原的一部分,位於內蒙古草原的中西部,與蒙古國接壤,邊界線長達數百公里,著名的甘其毛都口岸就位於其中北部,草原面積達7000多萬畝。
烏拉特草原生長著索胡、沙蔥、蓯蓉、荊棘、灌木等,成為野生藥材、優良牧草之家,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形成牧草乾物質、蛋白、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含量均高等營養豐富的條件。同時造就了草原上生長的牛、羊、駝、馬等肉質具有獨特的地理風味。再加上這裡是無污染的一塊淨土。有機食品的條件自然天成。烏拉特中旗成功申請註冊“烏拉特羊肉”地理標誌產地證明商標,商標證號為第7326605號。
測定的結果表明,烏拉特羊肉營養成分全面,可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必需脂肪酸、鈣、磷、鐵等,必需胺基酸含量占胺基酸總量的39.18%,必需胺基酸與非必需胺基酸的比值為65.83%。烏拉特羊肉胺基酸組成符合FAO/WHO的評價標準。烏拉特羊肉胺基酸含量豐富,且富含了His、Thr、Arg、Val、Met、Phe、Ile、Leu和Lys等人體必需游離胺基酸,必需胺基酸總含量占胺基酸總含量的比例也很高,是優質的蛋白質食品。烏拉特羊肉的肌間脂肪總體的平均含量為4.42%,提供給人們所需要的脂肪,又可增加肉的風味和香味。烏拉特羊肉的脂肪酸組成是以油酸、硬脂酸、棕櫚酸為主,它們的總含量占測定脂肪酸的80%,在脂肪酸中油酸占的比例最大,約為39%—42%,烏拉特羊肉所含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三者比例適宜,且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於飽和脂肪酸含量,表明了烏拉特羊肉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和營養特性。風味胺基酸和硬脂酸含量表明烏拉特羊肉具有較好的風味,較小的膻味。

正藍旗奶皮子

正藍旗奶皮子正藍旗奶皮子
正藍旗奶皮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具有純正奶油香味,呈淡黃色或乳白色,組織細膩,成型整齊,質地均勻。正藍旗察乾伊德(奶製品)製作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藍旗奶食甲天下”之美稱。早在元、清時期這裡就是皇家御用的奶食品供應基地。正藍旗奶食特點與自然生態環境因素密不可分。正藍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陰山山脈東段北麓,錫林郭勒草原南端、渾善達克沙地腹地,海拔高度1200-1600米,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土壤類型分為黑鈣土、栗鈣土、草甸土、風沙土和沼澤土五類,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境內水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21條、水泉16眼、湖泊142個,水質礦化度在0.5~1克/升,植被類型豐富,共有植物53科、125屬、192種,牧草種類多達708種,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為畜群養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奶皮子,蒙古語稱“烏日莫”。其製作方法是把鮮奶倒入鍋中用微火煮沸,然後用勺子反覆揚灑,並不斷點入生奶。直到奶上有凝結物漂起,便可撤火冷卻,數小時後,蜂窩狀的奶皮子便凝結成形了,此時用筷子將其慢慢挑起,控乾沾在上面的奶水,對摺放好,乾後即可食用。奶皮子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有藥用價值。元代《飲膳正要》說:“奶皮子屬性清涼,有健心清肺、止渴防咳、毛髮增色、治癒吐血之能。正藍旗至今完整地傳承著元代奶製品製作工藝,是傳統奶製品的中心產區,以其口感醇厚、營養豐富,被譽為蒙古族奶食精品。如今銷售網路輻射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及旗縣市區,基本實現了全自治區中型城市正藍旗奶食銷售網點的全覆蓋,並遠銷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張家口等大中型城市。

阿巴嘎策格

阿巴嘎策格,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馬奶分為生熟兩種,生馬奶即薩嘎瑪(鮮馬奶),熟馬奶即策格(酸馬奶)。策格、薩嘎瑪不僅是蒙古人的營養品,而且在傳統醫學蒙醫蒙藥中套用於臨床醫療和保健作用。民間還有喝策格比賽等很多傳統文化娛樂活動。阿巴嘎地區居民釀造策格的歷史悠久,技術水平高超,被自治區命名為策格文化之鄉。
依託這一資源優勢,阿巴嘎旗充分挖掘策格文化內涵,全力打造策格文化產業。組織專家學者研究整理策格保健療法,在旗蒙醫院建立策格保健療法專科,建立策格保健療養中心,讓更多的人認識策格的保健藥用價值,吸引高科技企業投資研究阿巴嘎策格。發揮策格產業協會的作用,統一註冊產地證明商標,規範策格釀造管理,提升阿巴嘎策格整體質量,塑造阿巴嘎旗策格品牌。
近年來,阿巴嘎策格(酸馬奶)以其鮮明的地域民族特色、醇厚綿香回味悠長的口感和無可取代的上乘保健功效,遠銷北京、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等地,並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來到阿巴嘎草原,體驗“聽潮爾、品策格、騎黑馬、觀聖山、祭敖包、體民俗”的一站式生態旅遊模式。

阿拉善鎖陽

阿拉善鎖陽,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產於阿拉善盟。產地範圍: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等三個現轄行政區域,包括巴彥浩特鎮、額肯呼都格鎮、達來呼布鎮等23個蘇木鎮。地理坐標為東經97°10′00″~106°52′00″,北緯37°21′00″~42°47′00″。鎖陽,又名不老藥,藥物別名地毛球、銹鐵棒、鎖嚴子,野生於沙漠戈壁,零下20攝氏度生長最宜,生長之處不積雪、地不凍。鎖陽屬肉質寄生草本,寄生於白刺(泡泡刺)的根上。關於鎖陽,先秦就有文字記載,漢代始入藥,為歷代名醫名案所珍重。《本草綱目》:“甘、溫、無毒。大補陰氣,益精血,利大便。潤燥養筋,治痿弱。”《輟耕錄》:“功力百倍於蓯蓉也。”
《本草從新》:“益精興陽,潤燥養筋,治痿弱,滑大腸。”《本草圖解》:“補陰益精,潤燥養筋,凡大便燥結,腰膝軟弱,珍為要藥。”
《中藥志》:“補腎,滑腸,強腰膝。主治男子陽痿,女子不孕,血枯便秘,腰膝痿弱。”
鎖陽是一種寄生植物,寄生於白刺的根部。白刺生於西部戈壁和沙漠。鎖陽的繁衍過程不同於一般植物,與人和動物極為相似。每年五、六月份,鎖陽開始露出地面,至七、八月份開始成熟。同株的雄性和雌性部分相互授粉、結籽。鎖陽籽極小,顯微鏡下觀察其形狀似人體受精卵,千粒重僅為2克左右。
由於鎖陽頭部布滿磷甲,因而種籽被包裹的十分嚴實,無法脫落。這時,從鎖陽根部會生出一種白色的小蟲,專家將其命名為鎖陽蟲。鎖陽蟲開始從底部沿鎖陽內部逐漸向上,一點一點吃空鎖陽,直至頂部。這時鎖陽內部就形成空洞,鎖陽籽沿洞掉入鎖陽底部。隨著倒流的鎖陽內部水份,通過鎖陽和白刺連結的約2毫米左右粗細的通道進入白刺根部。在白刺根部沿著水分的流動進入到適合其暫存的部位。這時冬季來臨了,白刺停止了生長。鎖陽籽吸收白刺的養份,迅速成長、壯大。寄生部分鼓出一個拳頭大的包。經過一個冬天孕育,來年三月份開始發芽,一舉破土而出,數十天就可長大、授粉、結籽,又開始新一輪的生長周期。

阿拉善肉蓯蓉

阿拉善肉蓯蓉,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特產。是珍貴中藥材,肉蓯蓉別名大芸、肉鬆蓉、縱蓉、地精、金筍等,具有補腎壯陽、填精益髓、潤燥滑腸的功能,為滋補上品,有沙漠人參之稱。肉蓯蓉藥材通常呈扁圓柱形,體重質硬,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氣微,味甜微苦,阿拉善盟的肉蓯蓉,尤以樹貴產的肉質肥厚、油性足、鱗片清晰為肉蓯蓉優質品。產地範圍: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等3個現轄行政區域,包括巴彥浩特鎮、額肯呼都格鎮、達來呼布鎮等23個蘇木鎮。地理坐標為東經97°10′00″~106°52′00″,北緯37°21′00″~42°47′00″。
肉蓯蓉做為中藥材在中國使用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古典《本草經疏》、《本草匯言》、《本草逢原》、《本草求真》、《玉楸藥解》、《本草正義》、《月華子本草》、《制論》等多有記載。鮮嫩的肉蓯蓉,削去鱗狀外皮,就是白色甜脆的肉質,並含有大量的乳汁,是沙區人們喜食的生食品。肉蓯蓉還可以成為餐桌上的佳肴,把它切成薄片與土豆、肉類等炒菜、作湯,鮮美可口。由於阿拉善境內有適合肉蓯蓉生長的自然環境,阿拉善肉蓯蓉資源很豐富,但由於歷年來不注意保護,人為亂砍梭梭林,過量超載放牧,肉蓯蓉價格上漲,亂采亂挖現象日趨嚴重,又因阿拉善地區連年乾旱,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梭梭林大片枯死,使肉蓯蓉資源嚴重破壞,產區大大縮小,梭梭林從解放初期的1700萬畝縮小到630多萬畝,年總產量亦逐年下降。

庫倫蕎麥

奶產品奶產品
庫倫蕎麥,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庫倫旗有著種植蕎麥的悠久歷史,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庫倫蕎麥形成了獨特的品質,富含蛋白質、脂肪和具有保健功能的多種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尤其是所含特有的蘆丁成分,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的功能,成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等慢性疾病人們的重要主食。庫倫蕎麥有大三棱、小三棱,目前主要是大三棱,該品種種皮黑灰色,粒大,三棱形,千粒重32克,植株一般高為100cm,抗逆性強,適應種植在沙壤土地上,主莖粗,分枝少,適合密植,無倒伏。一般每株3一4個分枝,分枝較高,一般距地面25cm左右,便於收割。穗狀花序,花白色,每株結穗30穗左右,每穗結5一10粒,頂穗結粒50一70粒左右。
目前,蕎麥及系列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需求很旺,特別是在歐、美和東南亞日、韓、新加坡等國家。市場需求量之大,從大連口岸信息反饋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對蕎麥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日本年需求量為5萬噸,韓國需求量為4萬噸,有供不應求之態勢。每噸蕎麥的國際市場價相當於2噸大豆和3噸小麥,庫倫旗每年通過大連口岸平均出口蕎麥原糧1萬噸,出口蕎麥米系列產品3000噸,年出口創比額達1800萬元。國內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廣州等市蕎麥食品也深受民眾喜愛,市場售價為同類普通食品的3-5倍,蕎麥及其系列產品有著廣闊的銷售市場和極大的發展潛力。

磴口華萊士

磴口華萊士,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是巴彥淖爾市磴口縣集中種植的一種蜜瓜。口感甜蜜、風味獨特。磴口縣種植華萊士已有50多年的歷史,現有的風味特色是經多年的獨特氣候他和水土資源孕育而成。1998年磴口縣被國務院特產辦命名為“中國華來士蜜瓜之鄉”,享譽中外。磴口華萊士蜜瓜為中早熟品種,每年5月種植,7月底成熟。此瓜未成熟時為綠色,成熟後呈金黃色,故當地人俗稱“黃金瓜”。實際上,如今磴口的華萊士蜜瓜還有桔紅和青麻綠兩種顏色,瓜型呈圓型或檸檬型,屬原皮非網紋類甜瓜,表皮光滑,間有裂紋,瓜瓤呈純白、綠白和翠綠色,兼有蘋果、香蕉、荔枝、鳳梨、蜜桃等多種水果的味道,且香氣濃郁,吃起來光滑爽口,回味綿長,為瓜中仙品,被譽為“天下第一瓜”。
據傳,1944年,美國當時的農業部長華萊士(後任美國副總統)訪華,從新疆入境至蘭州,贈送美國蜜瓜瓜籽,在蘭州培植成功。1956年,時任巴彥淖爾盟盟長的達禮扎雅去蘭州開會,帶回此瓜籽交磴口縣農民試種,獲得成功,後經不斷雜交提純,逐漸培育成今天獨具特色的磴口華萊士瓜。
1998年,磴口縣也因此被國務院特產辦命名為“中國華萊士蜜瓜之鄉”。經過多年運作,“磴口華萊士蜜瓜”這一品牌,已逐步成為巴彥淖爾市乃至自治區西部的知名品牌之一;華萊士節已經成為磴口人民的傳統節日。

烏蘭察布馬鈴薯

烏蘭察布馬鈴薯,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特產。馬鈴薯塊莖大、表皮光滑、皮色好、整齊度高、薯型好、乾物質含量高、無污染、退化輕、病蟲害少。此外,烏蘭察布市馬鈴薯加工產品品質十分優良,特別是澱粉以優異的白度、粘度、糊化度、低蛋白和低酸性及良好的成性、抗凝性等理化指標,是各類澱粉中的上等佳品。烏蘭察布馬鈴薯主要品種有:克新一號、紫花白、大西洋、夏波蒂、費烏瑞它、底西芮、早大白、壩薯十號、冀張薯5號等。烏蘭察布優越的自然條件,不但有利於 馬鈴薯塊莖膨大、乾物質積累,與中國其他省區相比,嚴重危害馬鈴薯的毀滅性晚疫病發生頻率低,傳毒蚜蟲少,因而生產的馬鈴薯種薯及商品薯質量上乘,在中國 馬鈴薯生產中占有較大優勢。
烏蘭察布市是中國馬鈴薯主產區之一。馬鈴薯種植是當地的傳統優勢產業,種植歷史十分悠久,當地的自然氣候特點與馬鈴薯生長發育規律相吻合,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近年來,烏蘭察布市委、政府順應自然和經濟規律,發揮地區比較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全市農牧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來培育,通過擴規模、強基地、提質量、創品牌,馬鈴薯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09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正式命名我市為“中國馬鈴薯之都”。2011年12月,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中國薯都”地位得到鞏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