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入聲客問》篇幅很短,僅3000多字,專門回答南曲演唱中的入聲字處理問題。北曲入聲字已分別派入平、上、去三聲,南曲仍有入聲字,並可以入聲押韻。但在實際歌唱時入聲字卻仍按平、上、去三聲作腔,如何解釋這個矛盾,作者提出北曲入聲乃“音變腔不變”,而南曲入聲則“腔變音不變”的論點。因為北方語音中無入聲字,已變為平、上、去三聲,所以稱“音變”。而南方語音中仍有入聲字存在,歌唱時須出字即斷,不好作腔,而斷後仍須以三聲作腔,故稱“腔變”。這是南北曲相異之處,也是南曲不能“派入三聲”的原因。此外,由於入聲字沒有閉口音,也無穿鼻、抵齶韻,演唱時只有吐字、作腔,而無收韻。作者從音韻學的角度,對當時歌壇上如何處理南曲入聲字的爭論,提出了頗有參考價值的看法。
《南曲入聲客問》最初收入張潮所輯《昭代叢書》,1959年收入《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
四庫提要
△《南曲入聲客問》·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清朝毛先舒撰。先舒有《聲韻叢說》,已著錄。初,先舒撰《南曲正韻》一書,凡入聲俱單押,不雜平、上、去三聲。復著此卷,謂南曲入聲俱可作平、上、去押。設為客問,以達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