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武林

入武林,是一首由南明作者 張煌言 著作,情感豐富,表達其鬱郁不得志的七言律詩。

概況

【作品名稱】入武林

【作品別名】甲辰八月辭故里(將入武林)

【創作年代】南明

【作者姓名】張煌言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原文

甲辰八月辭故里(將入武林)①

國亡家破欲何之②?西子湖頭有我師③。

日月雙懸于氏墓④,乾坤半壁岳家祠⑤。

慚將赤手分三席⑥,敢為丹心借一枝⑦。

他日素車東浙路⑧,怒濤豈必盡鴟夷⑨!

注釋

①甲辰:公元1664年。故里:作者的家鄉浙江鄞縣。武林:杭州別名。

②何之:何往。

③西子湖:杭州西湖蘇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之句,所以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稱。有我師:有我可效法的人,指岳飛于謙

④日月雙懸:說于謙的功績象日月一樣光輝。于謙,字廷益,明英宗時任兵部左侍郎。蒙古瓦刺部入侵,包圍土木堡,英宗被俘,于謙擁立景帝,力主抵抗,擊退瓦刺軍。次年,瓦刺不得已議和,英宗復位,謙以“謀逆”罪被殺。事見《明史·于謙傳》。

⑤乾坤半壁:說岳飛英勇抗金,才使南宋保存下長江流域以南的國土。

⑥赤手:白手、空手。

⑦丹心:指殉國的決心。一枝:小小的棲身之所。語出《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慚將”二句:自謙語。意為自己沒有功績,怎敢僅僅因忠貞的緣故,在西湖和於、岳平分“三席”之地。

⑧素車:喪車,《錄異志》載:伍子胥死後,常“乘素車白馬”。東浙路:《宋史·河渠志》:“惟是浙江,東接海門,胥濤澎湃。”胥濤即是浙江潮,傳說是伍子胥為濤神時所興的波濤。

⑨怒濤:洶湧的波濤。鴟夷:皮革制的囊,借指伍子胥。《史記·伍子胥傳》說子胥死後,吳王取其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吳越春秋》:“吳王乃以子胥之屍,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江海,子胥因揚波成濤激岸,隨潮往來。”“他日”二句:說將來的八月浙江潮,就不僅為伍子胥一人而怒涌。意思是自己也將魂隨潮水,以抒冤憤。

賞析

《甲辰八月辭故里》組詩共兩首,此為第二首。作者被捕後解送杭州,甲辰七月十七日入定海,廿三日到鄞縣。八月離鄞縣與親友訣別時作此詩。詩題辭故里,而詩人十分明白此去乃辭人世。面對死亡的命運,抗清英雄張煌言在詩中所抒發的,不是對生的留念,也不見半點悲戚。充塞全詩的是強烈的國家民族意識,以及身雖死而志不移的豪壯情懷。首聯點題,述及辭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謙、岳飛,魂歸西湖。二三兩聯承此而展開,既表達對於、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為自己能夠為國家民族利益而獻身感到自豪。尾聯為全詩情感發展的高潮,慷慨悲壯之氣震撼人心。

作者

張煌言(1620一1664),南明大臣。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今寧波)人。崇禎舉人,曾官至兵部侍郎。在浙東沿海一帶堅持抗清鬥爭近20年。永曆十三年(1659),與鄭成功合兵,進入長江,圍攻南京。至清康熙三年(1664),見大勢已去,隱居不出,不久被俘,就義於杭州弼教坊。其詩文多是在戰鬥生涯里寫成。其詩質樸悲壯,充分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滃州行》、《閩南行》、《島居八首》、《冬懷八首》等詩抒情言志,表現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辭故里》2首及《放歌》、《絕命詩》,寫於就義之前,飽含血淚,是傳世之作。亦能文,較著名的有《北征錄》、《上延平王書》、《奇零草序》等。今有《張蒼水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