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兒子怡祖字說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張謇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前兒之生十有三年,余膺鄉舉於順天[1]。故事[2],行卷書子姓[3],余未有子,先府君命書了而怡祖名,以為得孫之祥。越十年,甲午成進士[4],而府君棄養。又四年,戊戌而兒生,乃實府君所命之名,痛府君之不及見是孫也。於兒離襁褓後,時時舉府君之言行節概語之,庶幾思所以怡夫祖[5]。
民國改朔,新曆之二月,猶舊曆之正月也。兒於是年十六矣,將往學於青島。人事之交際將始,循今之宜,不可以無字,乃字之曰“孝若”。
夫孝之誼,至微而至廣,《曲禮》所謂不登高[7],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不服暗[8],不登危,為凡為卿大夫士庶人之孝言之也。而致其用在順。《記》曰:“孝者,蓄也。順不道不逆於倫,是之謂蓄[9]。”若之誼訓順[10]。順必有序,順於學之序測學進,順於事之序則事治;順於人之序則人洽;順於禮之序則身安,順之效也。能順者能愛身,必能知登高臨深之為親憂;能順著能謹身,必能知苟訾近讒,苟笑近諂之為親玷[11];能順者能修身,必能知冥冥墮行[12]、行險僥倖之為親羞[13]。無不順則備矣[14],《記》所謂福者備也[15],而非世所謂福也。人亦孰不願福其子者[16]?勖之以孝而若[17],所以福餘子也。兒知受此福乎哉?青島之學,德意志所設東方之大學校也。聞其校正肅,而其地阻海而負山,游其校之學子,凡數百人。有高焉,有深焉,有獨處之時焉,有眾處之時焉,有其校所許這事與所不許之事焉,有為合於孝而若之事焉,有不焉,兒將受此福,兒其思余字兒之意矣。兒其勉乎?
作品注釋
[1]膺:受,當。順天:府名。治所在今北京市大興。宛平。
[2]故事:成例,舊日的典章制度。
[3]行卷:明代書坊刻舉人中式之作,以供人揣摩仿效,稱“行卷”。子姓:子孫,也指兒子。
[4]甲午:公元1894年(光緒二十年)。
[5]夫:語助詞。
[6]改朔:更改歲首之月,古時朝代易姓則改朔。朔,農曆每個月的初一日。
[7]訾(zǐ):詆毀。
[8]服暗:暗中作事。服,從事。《曲禮》:“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懼辱親也。”
[9]這希話出息《禮記祭統》。蓄:含蓄,有涵養。
[10]若:順從。訓:訓詁,解釋。
[11]玷(diàn):玉上的斑點,比喻污辱,損害名聲。
[12]冥冥:昏昧,糊塗。墮行:墮落的品行。
[13]《禮記中庸》:“小人行險以僥倖。”僥倖:企圖憑偶然機會獲得成功或免除不幸。
[14]備:完美。
[15]《禮記蔡統》:“是故孝子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世人稱富貴壽考等為福。
[16]福:此指保佑,使其幸福。
[17]勖(xù):勉勵。
作品賞析
十六歲的兒子要離家遠行求學,做父親的寫了這篇贈言。作者從兒子的名字說開去,詮釋名字的含義,實際是對初入社會的兒子進行為人處世的道德教育,說理暢透,語重心長,洋溢一片舐犢之情。
作者簡介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南通人。光緒某科狀元。近代立憲派人物、實業家。早年入淮軍將領吳長慶幕。1895年在家鄉開始創辦大生紗廠,後又在江南各地開辦輪
船、墾牧、鐵路、鐵冶等公司和銀行,還興辦一些文化教育事業。大生紗廠負債遭清算後,病亡。有《張季子九錄》、《張謇涵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