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克格勃餐廳,本名阿拉格維餐廳,坐落在莫斯科特韋爾斯卡亞大街上,這棟建築過去是一家酒店,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和安東·契訶夫曾在此居住。1938年,時任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主管拉夫連季·貝利亞決定給這一部門的官員開設一家“特供”餐廳,取名“阿拉格維”。阿拉格維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喬治亞一條河流的名稱,而當時的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便是喬治亞人。阿拉格維餐廳因而主打喬治亞菜。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國家安全總局就是後來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的前身,因此這家餐廳獲稱“克格勃餐廳”。
歷史發展
史達林執政時,這家餐廳的最主要食材都是用專列從如今的喬治亞首都提比里西“快遞”過來。曾寫過多本書描述蘇聯時期日常生活的電視台主持人萊昂尼德·帕爾菲奧諾夫說,史達林時期,喬治亞菜成為克里姆林宮廚房的風味,即便在史達林去世後,享用喬治亞菜的傳統依然在蘇聯上層保留下來,成為一種“生活樂趣”,阿拉格維餐廳則成為“蘇聯時髦”的象徵之一。漸漸地,阿拉格維餐廳成為蘇聯其他政府部門官員喜歡的去處。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赫魯雪夫執政時的“解凍”時期,一些“波西米亞風”藝術家和演員也常常在此聚會,阿拉格維餐廳就此出現在許多蘇聯文學作品和電影中。
1943年,蘇聯和俄羅斯作家謝爾蓋·米哈爾科夫就是在這裡用餐時產生靈感,隨後與葛布列·艾爾瑞傑斯坦寫出一首新詞,用於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
在阿拉格維餐廳與藝術家、太空人、電影導演或西洋棋冠軍比鄰而坐,享用美食,似乎是一件倍兒有面子的事。在蘇聯時,如果提一提著名的阿拉格維烤雞肉,跟堅果和大蒜一起烤的,別人就會把你視為社會精英中的精英。他們做的雞肉真的很美味。
1991年蘇聯解體後,作為國有餐廳的阿拉格維被私有化,幾經轉手,很快沒落,2003年黯然關門。
目前(2016年)餐廳的老闆是俄羅斯塔希爾集團以及特羅伊卡-迪亞洛格銀行的前總裁戈爾·納卡佩佳恩,花了2000多萬美元重新裝潢,想讓這家蘇聯時期的傳奇餐廳復活。
特殊功能
除了美食,“克格勃餐廳”的名頭也不是白叫的。克格勃官員曾在阿拉格維餐廳招募特工,一些包廂還曾暗藏竊聽器。對克格勃來說,阿拉格維餐廳一直是招募特工的最理想場所,也是歡送特工駐外的宴會舉辦地。作家柳比莫夫回憶,1960年,他在克格勃的上司派他去這家餐廳與他所在部門新任“二把手”進行非正式會面,仿佛間諜接頭。還有一次,他的一名同事喝得酩酊大醉,邀請一名漂亮的姑娘跳舞,卻沒意識到她其實是一名美國間諜,早就被克格勃盯上了。阿拉格維餐廳的前台人員主要由退休克格勃人員擔任。
懷舊風格
餐廳主要用餐區域展現典型的蘇聯式風格,其裝飾令人聯想起蘇聯時期,尤其是一間曾經專門為貝利亞保留的包廂。選單則繼續主打令其美名遠揚的經典喬治亞菜餚,如喬治亞餃子和乳酪麵包,以及羅宋湯、黑海鯡魚等非喬治亞特色的名菜。用料豐盛的喬治亞菜在俄羅斯很受歡迎,不過阿拉格維餐廳的價格通常貴得多。蘇聯時期,在這裡吃一頓飯要花掉普通人平均一個月工資的十分之一,因此,儘管名氣很大,阿拉格維餐廳的顧客一直僅限於一小部分精英階層。
餐廳重新開張後,的確引發了不少人的懷舊情緒。在顧客留言簿上,有人寫道,“請換回老的菜譜”,還有人寫道,“請像你們以前那樣給肉澆上醃泡汁”。
49歲的律師瑪麗娜·多爾吉赫表示,她早就聽說過阿拉格維餐廳,因此慕名而來。選單上,主菜價格在900盧布到1700盧布(約合12.5美元至27美元)不等,這個檔次的價格對於許多西方國家首都的居民來說並不貴,但對莫斯科如今勒緊褲腰帶的中產階層而言,並非如此。“過去,我吃不起阿拉格維餐廳,”多爾吉赫看著選單上的標價,悶悶不樂地說,“今天還是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