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倫斯基攻勢

1917年,剛剛經歷過二月革命的沙俄站在一戰“是戰還是和”的十字路口。臨時政府新任總理克倫斯基決定繼續在協約國陣營里把一戰打下去,以一場大規模攻勢為俄國做出了選擇。雖然這場被以他名字命名的攻勢擁有充分的物資保障,也擁有一位“恰如其分”的總指揮,但依舊在氣勢逼人的開場之後慘遭失敗。克倫斯基攻勢的失敗,決定了俄國的未來走向。

戰役背景

俄軍準備

在一戰中不斷流血的沙皇俄國在1917年3月發生了重大事件:二月革命爆發,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因他的兄弟拒絕繼承皇位,統治俄國數百年之久的羅曼諾夫王朝就此終結。

革命帶來的衝擊影響到俄國的方方面面,整個社會陷入對未來道路的迷茫中,軍隊尤甚。在參加一戰前,俄國軍隊曾被敬稱為“蒸汽壓路機”,但經過三年多的血腥廝殺,這台“蒸汽壓路機”已破損不堪。

構成俄國步兵主體的是莊稼漢,其中許多人已不想再打仗。二月革命前,累計“開小差”的士兵已達百萬以上;革命後,更有聲音不斷告訴士兵:“放下武器吧,是回家去的時候了。”前線部隊的士氣十分低落。

臨時政府總理兼陸海軍部部長亞歷山大·克倫斯基要到前線去鼓舞大眾的士氣,促使俄國軍隊保持原有戰鬥力。此人是俄國社會革命黨人,奉行資本主義政策,認為俄國應該同英法等共進退。

克倫斯基於5月到達波多爾斯克,同俄軍西南方面軍司令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布魯西洛夫將軍會面。令克倫斯基吃驚的是,前線的情況遠不是他想像的樣子,這裡幾乎聽不到什麼槍炮聲。更誇張的是,許多戰壕里甚至空無一人,偶然碰上的士兵要么三兩成群交頭接耳地討論當晚的政治集會,要么就是朝他抱怨食物配給總是達不到定量。幾天下來,克倫斯基告訴布魯西洛夫,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軍官適合帶兵打仗。

克倫斯基被人稱為“具有傑出口才的律師”,擅長演講。他積極參與到軍隊的政治集會中,不斷地發表演說。他號召士兵們繼續戰鬥,奪回被外敵侵占的神聖領土。他的口才開始贏得士兵們的好感,當他喊出“我無法提供一頓大餐,但能讓你光榮赴死”的華麗口號後,得到滿堂喝彩。

列寧曾送克倫斯基一個綽號:“小拿破崙”。在初步提升部隊的士氣後,“小拿破崙”想著要乾一番大事業。他謀劃發動一場主動進攻,不在於能攻取多少土地,為的是提振低谷中的俄軍士氣,使其能夠正常運轉。布魯西洛夫表示贊同,因為總理的到訪雖然給戰士們打入了一針強心劑,但其效果“猶如被蚊蟲叮咬的腫包一般迅速消退”。

三天的前線之行結束時,克倫斯基與布魯西洛夫經一番長談後達成共識,最遲於7月發起攻勢,以一場勝利來維繫士氣。他們判斷,一旦槍聲響起,以服從為天職的軍人們會立刻回到戰場上,同仇敵愾,把政治集會拋諸腦後。

兩人立即分頭準備,克倫斯基負責政治方面,布魯西洛夫負責軍事方面。分手之前,克倫斯基就地任命布魯西洛夫為新的陸軍總參謀長。

回到彼得格勒的克倫斯基在首都的空氣中嗅到了不同的味道,布爾什維克堅決主張立即退出戰爭,有的社會革命黨人已開始尋求同德國人的直接接觸。克倫斯基高調主張繼續戰鬥,他提醒大家注意“俄國在協約國同盟中所承擔的義務”。憑藉剛從前線歸來的特殊經歷,他強調說,敵人已經非常脆弱,如奧匈軍隊中的多支斯拉夫部隊已軍心渙散,波蘭兵團已拒絕戰鬥。“小拿破崙”的努力再次得到回報,在1917年6月15日的國家杜馬大會上,他的進攻提議成功通過。

布魯西洛夫制定了初步計畫,打算在1917年7月1日實施進攻。此人是一個將才,因領導1916年的布魯西洛夫攻勢而被認為是俄軍中少數幾個真正有能力的將領之一。在那場以他名字命名的攻勢中,布魯西洛夫出敵不意,果敢進擊,充分展現了軍事才華。

但這一次,這位新任總參謀長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部隊。他認為自己指揮的西南方面軍鬥志不足,不堪一戰。但是在6月11日的一場高級軍事會議後,他發現西北方面軍和西方方面軍似乎更不可靠:有的集團軍缺編數萬人,有的集團軍一舉一動都聽從於士兵委員會;無論新的攻勢前景如何誘人,士兵們都不情願參與其中。最終,布魯西洛夫意識到,實施這場進攻只能依靠西南方面軍。

既然戰役方向定在西南前線,布魯西洛夫把奪取加利西亞重鎮倫貝格作為階段性目標,這裡是維繫奧匈軍隊與德軍的交通、聯絡中樞。攻勢力求對加利西亞的奧匈軍隊造成儘可能大的殺傷,若有可能,則儘量迫其退出戰爭。

西南方面軍將在長約200公里的戰線上同時伸出3支矛頭:北翼的第11集團軍攻擊奧匈第2集團軍,南翼的第8集團軍攻擊奧匈第3和第7集團軍的結合部,居中的第7集團軍攻擊奧匈第2集團軍北側的德軍南方集團軍,以牽制其無法南下援助奧匈。俄軍總兵力計40個步兵師和8個騎兵師,敵人軍隊估計有26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旅,俄軍顯然占有數量上的優勢。

由於西南方面軍北面的兩個方面軍不願投入作戰,布魯西洛夫無法在主攻方向之外發動牽制性進攻,只能在加里西亞做單一性突破。此外,雖然“開小差”的現象在克倫斯基造訪前線後有所減少,但此前的兵員流失已使各部隊戰鬥力普遍縮水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使得布魯西洛夫缺乏足夠的預備隊。這意味著即使這場攻勢能獲得成功,他也沒有力量做進一步拓展。

另一項困難在於軍官。由於此前克倫斯基曾表達對大部分軍官的不滿,布魯西洛夫替換了一大批“不勝任者”。當這輪“清洗”由集團軍到軍和師,一級級向下貫徹時,引起了軍官們的極大牴觸。他們把撤換行動視作對整個軍官團的威脅,許多軍官變相罷工,有人聲稱體弱多病,有人聲稱年邁體衰,有人則不告而別。結果,許多臨時軍官在最後時刻走馬上任,有的完全沒有帶兵經驗,有的則是士兵從自己人中推舉產生的。

儘管如此,布魯西洛夫仍然認為他的部隊已經做好準備,而且比“戰爭中的任何時候準備得都要好”。他的這份樂觀,主要來自物資方面。敦促俄國留在戰爭中的盟友們在看到克倫斯基的“誠意”後紛紛送來軍需品,武器、彈藥、被服、食物、藥品的豐富程度前所未有。1917年6月27日,陸軍總參謀長兼前敵總指揮布魯西洛夫宣稱,俄軍已經完全做好準備。

德軍準備

在俄軍醞釀攻勢的同時,其當面之敵,尤其是德軍並非渾然不覺。相反,俄軍的異常早就在德軍的掌握之中。
早在6月中旬,東線德軍參謀長馬克斯·霍夫曼將軍在日記里明確寫道:“俄國人開始活躍起來了。”德軍此後的空中偵察也表明,俄軍正在準備行動。許多通往前線的橋樑被加固或修復,新建數條窄軌鐵路用以運送物資,部隊的集結和開進也一目了然。通過對航拍照片和從彼得格勒蒐集來的情報的研判,霍夫曼將軍判斷俄軍將對加里西亞的奧匈軍隊下手,戰役目標有可能是倫貝格,且可能視情況對東線中段的德國南方集團軍實施側翼包抄。

霍夫曼的判斷相當接近事實。但這並非德軍料敵先機,而是俄軍的準備過於明目張胆,缺乏必要的掩護。部隊開進和搶修道路的工作全在白天進行,集結地和倉儲站也沒有任何偽裝。考慮到這場攻勢的指揮是布魯西洛夫,這種情況更令人費解,因為之前在同一個方向上展開的布魯西洛夫攻勢,正是以開戰前故布疑陣而著稱的。

但是,霍夫曼隨後上報的反制方案——調動5個師發起反擊,奪取塔納波爾進而威脅俄軍側翼——卻被德軍總參謀部否決了。高層有高層的考慮。自二月革命以來,德國和奧匈對俄國的態度就是“等等看”,兩國希望俄國就此退出戰爭。因此,柏林和維也納明令禁止兩國軍隊採取任何主動,以免刺激俄軍。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北起波羅的海南到羅馬尼亞的整條東線都進入了“東線無戰事”的狀態。

德國人一直試圖說服俄軍士兵,既然沙皇已下台,那就不應該再為英法的利益而流血犧牲。因此,雖然東線的情報表明俄軍異常,但柏林仍決定不在東線採取主動。

戰役過程

總攻開始

27日下午,並不清楚德軍態度的克倫斯基再次親臨前線。他來到第11集團軍的觀察哨,通過望遠鏡親眼目睹總攻的展開。

俄軍的炮火在這天夜裡打響,共集中800門輕型火炮、158門中型火炮和370門重型火炮,配有充足的炮彈。炮擊確實極為猛烈,德軍的觀察哨指出,“炮擊強度前所未有,持續時間同樣前所未見”。克倫斯基看到萬炮齊發的壯觀場面,倍感欣喜。

炮擊足足持續3天,德國和奧匈的炮兵卻始終沒有還擊。實際上,俄軍壯觀的“煙火表演”只是在做無用功,他們把大批炮彈打到敵人空無一人的第一道戰壕中。原來,通過此前的偵察和判斷,一線戰壕早就被刻意騰空了。

7月1日清晨,炮擊停止。在第11集團軍觀察哨里的克倫斯基緊張地觀察著,他不知道自己的政治鼓動能否收穫預期效果,他不知道士兵們會不會衝出戰壕。這時,出現了零星幾個人,接下來人越來越多,隨後便是一場大規模的衝鋒。克倫斯基非常高興,他大聲對身邊的隨從喊道:“看吧,我就說我們的士兵一聽到炮聲就會恢復神態的!”

第11集團軍的第一個打擊對象,是奧匈第19步兵師。該師兵員主要由捷克人組成,俄軍在開戰前已派一批捷克俘虜去“溝通”。俄軍衝鋒一開始,這個師的近3000人就齊刷刷放下武器,從而在奧匈第2集團軍的防區里開了一個大口子。俄軍從這裡不斷湧入,陸續攻取一些村落和高地,超計畫完成了首日的推進目標。

第一天的戰鬥結束時,第11集團軍宣稱俘敵18000人,繳獲火炮槍枝無數。克倫斯基喜出望外,立即電告彼得格勒:“戰役剛一打響,即已大獲成功!”

俄軍突擊

最初的興奮過後,克倫斯基變得不安起來。因為除了第11集團軍在1917年7月1日衝鋒陷陣外,另外兩個集團軍並沒有按照協同作戰的要求行事,都在原地按兵不動。接下來兩天仍然沒有接到新報告的克倫斯基沉默了,隨後便返回首都。

在他走後不久,俄軍的另外兩路終於發動攻勢。4日,負責牽制德軍的第7集團軍開始動手,這個集團軍的兵力幾乎占到俄軍總兵力的一半,共有20個步兵師和4個騎兵師,

而其面對的德國南方集團軍只有10個師,且是由6個德國師、3個奧匈師和1個土耳其師混編而成。雖然俄軍兵力占優,但是德軍以逸待勞,南方集團軍司令馮·波梅爾將軍布下密集火網,令冒失衝鋒的俄國人損失重大,第7集團軍的行動陷入僵局。

最後一個動手的是位於俄軍左翼、由拉夫爾·格奧爾吉耶維奇·科爾尼洛夫將軍指揮的第8集團軍。這支部隊在7日才投入進攻,但收穫卻最多。第一天的戰鬥中,該部就在奧匈第3集團軍的防線上打出缺口,第二天進一步奪取了哈利采。奧匈司令官匆忙投入預備隊,但這些兵力絲毫不起作用。經過3天推進,科爾尼洛夫宣稱俘虜敵軍1萬餘名,繳獲大炮80門。

接到喜報的布魯西洛夫將軍要求第8集團軍進一步擴大戰果,這與科爾尼洛夫不謀而合。在拿下哈利采後,第8集團軍快速通過洛姆尼察山谷,接著將奧軍逐出另一個戰略要地克勞斯茨。

經過幾乎一周的交戰,第8集團軍顯露疲態,在打出一個寬90公里、縱深64公里的突出部後停了下來。雖然這支部隊的突進超過友鄰的另外兩個集團軍,但並沒有取得有戰略價值的結果:德國南方集團軍雖然受到側翼威脅,但仍然堅守在原位置上,奧匈第7集團軍也保持穩定。

第8集團軍攻勢受阻的一個因素是天氣:大雨接連而至,當地的溪澗暴漲為難以逾越的河流,道路泥濘不堪。但這並非全部,更重要的原因是,德軍開始發起反擊了。

全線崩潰

在看到俄軍全力以赴想要拿下倫貝格之後,柏林的德軍總參謀部意識到該做些什麼了。此前在東線成名、時任第一軍需總監的埃里希·馮·魯登道夫將軍通過電話找到霍夫曼,傳達應立即轉入反擊的願望。不過,他沒有要求對俄軍兵來將擋,而是應該“以我為主”。

魯登道夫直接問霍夫曼此前擬定的穿過塔納波爾的進攻作戰計畫是否仍然可行,當得到肯定答覆後,他又詢問霍夫曼需要多少個師。“4個步兵師”,霍夫曼估算後回答。“我從西線給你調6個師來”,魯登道夫回應道。

由於魯登道夫對西線局勢估計不足,最終他不得不食言,只調出4個師。這些部隊坐火車陸續抵達加利西亞戰場,此外還包括精銳的第1、第2近衛師,他們將充當德軍進攻的前鋒。霍夫曼原打算在15日動手,同樣由於受大雨影響,他把行動日期推遲到19日。

反攻之日到來時,奧匈第7集團軍先於德軍有所行動。令他們意外的是,曾經看上去非常強大的俄軍第8集團軍一觸即退,主動向後退縮。奧匈軍隊立即投入更多兵力,一舉奪回了重鎮克勞斯茨。

鑒於盟友的成功,霍夫曼催促他的部隊加快進軍。第1、第2近衛師表現出強勁的戰鬥力,一舉突破當面俄軍的防線,進而影響波及西南方面軍全線。反擊第二天,即7月20日俄軍在戰場上扯開一個40公里寬的大口子,德軍和奧匈軍不斷湧入。

21日,德軍已進至塔納波爾城郊,布魯西洛夫在接下來兩天裡拚命調動部隊試圖填補這一缺口,但均未能成功,德軍第2近衛師在23日開入塔納波爾城內。科爾尼洛夫的第8集團軍做了最後的努力,投入距離戰場最近的高加索部隊,但也於事無補。

至此,不僅克倫斯基和布魯西洛夫寄予厚望的攻勢已經消亡,而且俄軍的整條戰線已瀕於崩潰,許多部隊開始成建制的逃亡,“軍隊自行解散”。德軍和奧匈軍如入無人之境,近衛師在短短几天裡推進145公里,士兵們因為勞累過度才停下來,“現在制約德軍推進的惟一因素就是他們自己的補給線了”。

戰役結果

1917年7月的克倫斯基攻勢是俄軍在一戰中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在付出4萬人戰死、2萬人負傷、3萬人被俘的代價後,俄國軍隊被徹底打垮,俄國就此退出一戰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