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
1914年7月28日,在塞爾維亞拒絕奧匈的最後通牒後,奧匈對塞爾維亞宣戰。7月30日,俄羅斯帝國站在塞爾維亞一方加入了戰爭,8月1日,德國對俄宣戰,從而開啟了一戰的東線戰場。
東線北起波羅的海,南至羅馬尼亞,長900千米。在北面,德軍和俄軍交戰,而在南邊,俄軍和奧軍交戰。
由於德軍主力集中在西線,越過比利時邊境發動進攻,而在東線德國則選擇防守。因此,俄軍決定以西北方面軍進攻東普魯士,以西南方面軍進攻加利西亞,後者為主攻方向。
8月17日,俄軍兩個集團軍越過邊界線進入東普魯士,一開始取得勝利,奪取了貢賓嫩,但在8月29~30日的坦嫩貝格(坦能堡戰役) 戰役中遭德軍重創。德軍成功切斷了俄國第一第二集團軍的聯繫,集中力量消滅了第二集團軍,俄第二集團軍司令員薩姆索諾夫兵敗自殺。9月2日,俄軍退出德國邊境,尾隨而來的德軍在9月10日突破了俄軍防線,打開通向貢賓嫩的道路,但未能消滅俄國第一集團軍(馬祖里湖戰役)。
在南邊,8月18日,俄國西南方面軍向奧軍發起進攻,奧軍發動的反衝擊被擊退,隨後得到增援的俄軍大敗奧軍,9月3日占領利沃夫,隨後占領要塞城市普熱梅希爾。 (加利西亞戰役)。加利西亞戰役後,奧匈喪失了其在喀爾巴阡山脈東北的地域,不得不憑藉山脈地形和德軍增援繼續戰爭。
9月中旬,德奧聯軍向維斯瓦河方向發動進攻,隨即爆發華沙-伊萬哥羅德戰役,俄軍擊潰了奧軍,迫使側翼暴露的德軍撤退。10月,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一方作戰,開啟高加索戰線。11月的羅茲戰役,德俄雙方將目光重新移回北方,進行大規模的運動迂迴戰後,雙方均未達成既定目標。
1915年
年初,俄軍於1月23日向奧軍進攻,企圖奪取喀爾巴阡山脈山口,兵臨維也納和布達佩斯而將奧匈逐出戰爭。在喀爾巴阡戰役當中德奧聯軍阻止了俄軍的攻勢。4月,俄軍的攻勢剛剛告一段落,德奧軍的反擊隨機拉開。在德軍占據優勢的炮兵面前,素質不高的俄軍步兵承受了巨大打擊,第三集團軍基本喪失了戰鬥力。(戈利采-塔諾夫戰役,對戈爾利采的突破)
6月3日,德奧軍發動第二輪攻勢,22日,奧軍奪回了利沃夫,到了8月4日,德軍攻占了華沙。至此,奧匈已經奪回了去年戰爭中丟失的領土,而德軍也徹底解除了俄軍威脅西里西亞和波茲南的可能性。7月14日,德軍發動里加—沙夫利戰役,一直推進到維爾紐斯城郊。
10月14日,在得到同盟國許諾馬其頓的保證之後,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一方參戰,從側後給了塞爾維亞致命一擊。奧匈進攻一年的巴爾幹戰線在六周內土崩瓦解了。門的內格羅投降,11月,巴爾幹半島上同盟國成員已經通過鐵路聯繫起來了,彈藥奇缺的奧斯曼土耳其得到了大量德國的彈藥輸血。
1916年
2月21日,德軍向法國的凡爾登發動了大規模進攻。西線吃緊的情況下,法國再次要求俄國在東線發動進攻。儘管彈藥不足,3月18日俄軍以立陶宛地區的那拉奇湖進攻來應付法國人,但是再次遭受慘重的失敗。此後,奧軍也向意軍發動了進攻。
6月4日,布魯西洛夫突破在西烏克蘭打響 。四天后俄軍奪取了陸斯克,還留在交通樞紐以東的奧軍無法撤退,成批成批被俘虜,足足有二十萬人之多。德國不得不削弱凡爾登的戰力來補充東線,奧軍也調回了在義大利戰場上的一部分士兵。到了7月中旬,德奧軍隊阻止了俄軍的推進。
羅馬尼亞為了收回奧匈占領的特蘭西瓦尼亞,在8月24日,羅馬尼亞對奧匈宣戰。 但是羅馬尼亞軍隊缺乏大炮和機關槍,而宣戰又十分保密,俄軍沒有來得及制定支援羅馬尼亞的計畫,來自英法的援助更是少得可憐。
羅馬尼亞在特蘭西瓦尼亞採取攻勢,而在南邊採取守勢,起初攻勢一切順利,但是9月6日,圖特拉坎要塞被保加利亞軍攻克,羅馬尼亞一下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不得不收縮兵力確保首都。同盟國很快通力協作,11月24日,法肯森渡過多瑙河,12月6日同盟國聯軍攻克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政府逃往雅西。12月底,戰線在羅馬尼亞東北部穩定下來。
1917年
年初,德軍攻占了維爾紐斯,隨後向拉脫維亞方向發動進攻。3月8日,二月革命爆發,沙皇退位,羅曼諾夫王朝結束。儘管俄國資產階級政府上台,但是新政府仍然繼續與同盟國的戰爭。布爾什維克希望俄國能夠退出戰爭,於是在3月15日發出命令,剝奪了軍官的軍事管理權。命令一下,大批不願意繼續作戰的底層士兵逃離軍隊投入了赤衛隊這邊來。臨時政府懼怕更多的軍人投向布爾什維克,因此一方面下達了嚴厲的命令處死逃兵,一方面由克倫斯基組織,發動了俄軍在一戰中的最後一次攻勢,克倫斯基攻勢。
6月,俄軍在加利西亞和西烏克蘭開始進攻,但在初期的勝利後,俄軍陷入缺乏補給的困境。7月1日到7日,德軍開始反擊,不但逐回了嵌入防線的俄軍,同時包圍了一部分俄軍。俄軍損失近十萬人,德軍前進了一百公里,烏克蘭的大門已經對德軍打開。
9月,科爾尼洛夫從前線返回,隨後發動政變,要求臨時政府下台,並且組織了向彼得格勒的進軍。臨時政府不得不和布爾什維克一起反對科爾尼洛夫。德軍抓住俄國內訌的時機,於9月1日發動里加戰役,隨後攻占里加,通過愛沙尼亞直接威脅彼得格勒。
10月,德軍在烏克蘭和白羅斯向東推進的同時,臨時政府與布爾什維克的矛盾進一步激化。11月7日,十月革命爆發,布爾什維克建立了蘇俄,並且開始準備與同盟國進行停戰談判。12月3日,談判開始。
1918年
德國的要求過於苛刻,引起蘇俄黨內極大的分歧,談判一度陷入僵局。德國隨後下達最後通牒,以打逼和,2月中旬,德軍占領了基輔。在這種情況下,蘇俄不得不於2月24日重啟談判並接受了苛刻的條件。3月3日,俄德雙方簽訂布列斯特契約, 蘇俄割讓波蘭和庫爾蘭地區給德國,巴統地區給奧斯曼土耳其,同時從芬蘭,白羅斯,波羅的海沿岸和烏克蘭撤出軍隊,允許以上地區獨立。俄國付給德國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在契約簽署後,逃往俄國的羅馬尼亞政府也宣布投降,並在喪失大量領土的情況下與同盟國簽訂了契約。至此,一戰東線戰事完結。
9月份,在保加利亞向協約國投降之後,羅馬尼亞重新復國並對同盟國再次宣戰。11月11日,德國向協約國投降,蘇俄立即廢除了布列斯特契約並且開始向西進軍。東歐和原俄國境內的大規模內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