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背地鶇

光背地鶇

光背地鶇(學名:Zoothera mollissima)為鶲科地鶇屬的鳥類。分布於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雲南等地,多生活於通常棲息于海拔2700-4000米林線以上的低矮的杜鵑灌叢以及或長有稀樹灌叢的岩石地及裸岩的坡地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大吉嶺。

基本信息

概述

光背地鶇光背地鶇

光背地鶇 Plain-backed Thrush
雀形目 > 鶲科 > 地鶇屬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Zoothera mollissima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Blyth,1842)
描述:體型略大(26厘米)的地鶇。上體全紅褐色,外側尾羽端白,淺色眼圈明顯,翼部白色斑塊在飛行時明顯,但停歇時不顯露。與長尾地鶇的區別在尾較短,胸具鱗狀斑紋而非黑色橫紋,翼上橫紋較窄而色暗。
虹膜-褐色;嘴-黑褐,下顎基部色較淺;腳-肉色。
叫聲:告警時的串音叫聲似烏鶇。另有單音節叫聲。

分布範圍

光背地鶇光背地鶇

巴基斯坦至中國西南、緬甸北部及越南北部。分布於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雲南等地,多生活於通常棲息于海拔2700-4000米林線以上的低矮的杜鵑灌叢以及或長有稀樹灌叢的岩石地及裸岩的坡地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大吉嶺

分布狀況

不常見。指名亞種為留鳥於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南部;griseiceps 為留鳥於四川中部至雲南西北部。廣東北部有一次記錄。

習性

繁殖於近林線處有稀疏矮灌叢的多岩地區。

亞種

光背地鶇西南亞種(學名:Zootheramollissimagriseicep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越南北部Chapa。
光背地鶇指名亞種(學名:Zootheramollissimamollissima)。分布於不丹、尼泊爾、印度、孟加拉、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大吉嶺。
光背地鶇滇西亞種(學名:Zootheramollissimawhiteneadi),俗名光背地鶇雲南亞種。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主要生活於貢山東坡海拔2900-3000米的溝谷地帶以及瀘水北部海拔1900-2500米的溝谷地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Khagan河。

參考文獻

1.(英文)BirdLifeInternational(2008).Zootheramollissima.2008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IUCN2008。擷取於2009-3-27
2.2.02.1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光背地鶇.《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4-4].
3.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光背地鶇西南亞種.《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4-4].
4.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光背地鶇指名亞種.《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4-4].
5.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光背地鶇滇西亞種.《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4-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