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頭地鶇海南亞種

橙頭地鶇海南亞種

橙頭地鶇海南亞種(學名:)是橙頭地鶇亞種之一,為鶲科,地鶇屬。當地最善鳴的鳥,鳴聲甜美清晰。告警時發出高聲刺耳的哨音 teer-teer-teerrr。分布於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橙頭地鶇海南亞種 橙頭地鶇海南亞種

雄性成鳥:前額、頭頂、頸及頸側橙棕色;耳上覆羽栗褐,中貫以淡橙色縱紋;背、腰、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等均藍灰色;飛羽外翈亦藍灰,但較淡、內翈暗褐色;大覆羽內翈黑褐色,外翈藍灰白色,中覆羽具大而寬的白色羽端,形成明顯的翼斑。頦、喉及上腹淡棕黃色,具栗褐色顴紋;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雌性成鳥:除背、腰、翅、翼上覆羽、尾羽及尾上覆羽呈橄欖灰色外,餘部羽色與雄鳥相同,但較深些。

橙頭地鶇海南亞種 橙頭地鶇海南亞種

雄性幼鳥(依據1965年4月28日采自海南省那大的標本):頭、頸、背、腰、尾上覆羽及尾羽等呈栗橙色,具淡橙棕色羽乾紋,但腰、尾上覆羽和尾羽等的羽乾紋不顯或缺如;大覆羽和飛羽顏色與成鳥相似,但大覆羽具淡棕白色羽端斑,中覆羽的羽端斑呈淡棕褐色。頦、喉淡棕具暗褐色顴紋;胸、上腹及兩脅淡橙栗色,胸部綴以黑褐色斑點;下腹及尾下覆 羽白色。

生態習性

橙頭地鶇海南亞種 橙頭地鶇海南亞種

橙頭地鶇在海南省多在地面活動、覓食,有時也見在樹上吃果實。據鄭作新等(1973)於3-4月間在海南剖驗2個鳥胃,內含物中動、植物大致相等。 在雲南潞西見於海拔1 250米的三台山上。棲息於榕樹(Ficus spp.)等高大喬木上,成對或單個活動;檢胃有甲蟲、竹節蟲及其他昆蟲等。在貴州望謨,單個見於海拔700米的闊葉林中。 4月份 剖驗1胃,胃內全為昆蟲。據 La Touche(1925-1930),在安徽橙頭地鶇比較常見,曾見有幾隻幼鳥或成鳥,並於1916年發現一巢。該巢與鳥灰鶇 Turdus cardis 的巢相似,築巢於苔蘚植物中,內徑85、深55厘米,巢內有4枚卵,卵呈長卵圓形,卵為米灰色且密布淡緋紅或淡紫色斑點。3枚卵的大小分別為27.7×21.2,28×21.6,27.6×21.2毫米。

分布地區

分布於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

國內分布:海南

國外分布:越南(中部、南部)

瀕危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無危(IUCN 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