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500指數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
創立於1975年的先鋒500指數基金是全世界最早的指數化共同基金,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單個基金。先鋒基金集團(Vanguard Group)是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人,到2006年底,旗下183隻基金,管理資產1.1萬億美元,“基民”2200萬,雇員1.2萬人,管理費率平均 0.21%,不收申購費和贖回費,是全世界費率最低的基金管理人。先鋒基金集團最具特色之處就在於,它不是corporate公司制,而是mutual合作制企業,即全體基金投資人共同擁有的基金管理企業。換句話說,如果該企業所提取的管理費收入減運營管理總成本有盈餘,那么全體先鋒基金“基民”共同分享這些利潤,可以說這是一支真正的共同基金。創始人約翰.博格被同行尊稱為聖傑克,得到了很多榮譽,就是因為他所創辦的先鋒集團最就具fiduciary精神。
基本介紹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滯脹,凱恩斯主義的各種政策工具,均被使用到了邊際效應為零的尷尬邊界。面對推也推不動的實體經濟,資產管理業界的感覺更加無助。證券市場的功能效率,不僅體現在巨觀方面,更體現在微觀的效率報酬。積極管理的投資基金經理們,一向都是積極研究積極關注甚至盡力參與被投資公司的經營發展。基金經理當然不是通過關停並轉的直接命令實現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他們通過自己的研究發現優質公司,避開劣質公司
,並通過投資業績和投資理念帶動更多的投資。被投資公司的傑出表現,不僅給積極的投資基金帶來較高的收益率,也給基金經理帶來成就感。所以在七十年代,美國基金經理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困惑。資產管理業的收益率,積極進取也好,穩健保守也罷,很難再有多高的業績。理性預期理論和有效市場假說也在這個時期成型,指數基金的早期試驗也在這個時期開始。指數基金出現的充分條件——有效指數
證券市場的定價效率當然是指數基金出現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沒有一個準確的指標,標明定價效率達到X,指數基金就會自然出現。指數基金出現的充分條件,是有效指數,即客觀反映標的、且不容易被操縱的指數。有效指數可以反映巨觀的市場功能效率,巨觀的經濟成長更容易測算。寬基的指數基金,把巨觀指標微觀化:基金的風險就是系統的風險,市場的功能效率就是基金的效率。即使在某些點上的投資始終是無效的,即使所有投資在短期內是無效的,但是,就整體投資而言,就長期投資而言,投資是有效的。以市場功能和市場有效這些制度性的信念,替代個人的判斷,就能夠在經濟增速趨緩的時候,減少積極管理的投資人的挫敗感。
巨觀地看,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現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微觀地看,每一種新產品都來自偶然或歷盡艱難。1971年,維斯法哥銀行(Wells Fargo),即巴克萊環球投資管理公司(BGI)之前身,創建了一隻面向機構投資人的指數型產品,一隻與紐交所結構相同的基金,但是很快失敗。在 70年代管理一隻指數基金,要平衡一個數百種股票的組合和每日進進出出的投資現金流,還沒有功能強大的電腦程式,再加上固定比例的交易佣金和高達8%的銷售折扣,以及6%的管理費率,早期指數基金的失敗是自然的,所以先鋒500的成功才像個奇蹟。
觀點建議
博格早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畢業論文的主題是作為新興行業的共同基金。毫無從業經驗的博格提出了三條建議:
1、共同基金要清楚地陳述投資目標;
2、要降低銷售佣金和管理費用;
3、不要承諾高出市場平均水平的業績。
更加難得的是,這三條也是博格和先鋒基金後來一直竭力奉行的管理準則。博格畢業後即進入惠靈頓投資公司,該公司最早由沃爾特.摩根(Walter L. Morgan)於1928年創辦,投資風格一貫穩健保守,注重本金安全和穩定的現金分紅。七十年代初,博格試圖改變該基金的風格,採用了冒進式的“積極管理”策略,基金慘遭重創,博格本人幾乎被逐出資產管理業。博格痛定思痛,歸依保守傳統,從此開始竭力倡導和推廣指數基金。先鋒500作為第一隻指數基金,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的艱難掙扎,終於獲得今天的成功,應該說博格的各種榮譽稱號實至名歸。
先鋒500是1975年被批准設立的第一隻開放式指數基金,直到1976年8月31日才募集到1140萬美元宣告正式成立,比預計的1.5億美元和 5000萬的底線都差很多。到了80年代,指數基金仍很寂寞。費里在《指數基金》中回憶道,當時的大基金公司對指數基金不屑一顧,如果客戶問到指數基金,應該回答,“平均收益是給普通投資者的,我們認為我們的客戶並不普通。”維斯法哥1984年創建的S&P500指數基金――公共馬車(Stagecoach),仍以失敗告終。定價效率只是指數基金成功的基礎,不是影響指數基金髮展的關鍵因素。
20世紀80年代,至少還有過9隻由不同公司創建的指數基金,至今仍然存在的只有包括先鋒500在內的4隻。到1990年,先鋒500已經有了15年的成功經驗,並且顯示了指數型基金投資的優勢,成為眾多基金模仿的對象,“以市場平均價格買入股票”成為一種可以被接受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