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充本納”(商人之山)位於巴塘東面,又叫小朔山,是大朔山的左嶺脊,海拔約五千公尺,昔日到理塘須途經此山。
山名由來傳說
充本納山名的由來,有幾種傳說。
傳說之一
“西康呼商人為充本,乾隆年間有陝商張某常貿易於巴塘、理塘之間,自賦《行路難》一歌與人民唱合,嗣後死於山中,人民因愛此歌,即名此山為充本納。
傳說之二
昔有商人,同運貨人經此山,運貨人稱道左嶺脊,視之雖不甚高,然登者必死。商人甘以貨品為賭,願登之。運貨人則以牛馬為注,二人議定,商人馳往,未能返,為千古趣談,故茲山得名‘充本納’。
傳說之三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名叫充本阿里的富商,他有九十九匹騾馬,經常往返藏區與雅安之間做生意。一次他與僱傭的騾夫一起,趕著騾馬去康定。其中一個騾夫自己有匹騾子,他每次吃飯時他寧肯自己少吃,也要給騾子一團糌粑;途中除馱點衣物外,從來捨不得乘騎。充本阿里貪得無厭,看騾夫的這匹騾子膘肥體壯,油光水滑,十分眼紅,心想:要是這匹騾子也歸我,我的騾幫就湊夠一百整了。所以一路上都在打這匹騾子的主意。
一天,騾幫來到大朔山下歇息,卸去馱子、鞍墊,把騾馬放去吃草。充本阿里對騾夫說:今天天氣很好,天色也還早,我倆打個賭吧!前面這座山,據說還沒有人登上去過,你如果登上去了,我把九十九匹騾子全都給你,我登上去了,你那匹騾子就得歸我,怎么樣?”騾夫本來不願打賭,但又不能違背主人的意願,只好問:“那么誰先上去呢?”充本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盤,回答:“你先上,到了山頂燒一堆柏枝熏煙,等你回來後,我再上去騾夫答應一聲便登山去了。這座山又高又陡,上面是光禿禿的荒山。
過了許久,仍不見山頂冒青煙,夥伴們焦急萬分,充本則暗則得意。騾夫先砍下樹枝削成許多小木樁揣在懷裡,遇到陡峭的岩壁,把木樁釘入石縫當梯子,終於一步步登上了冊頂。終於,一縷青煙自山頂升起,夥伴們歡呼雀躍。充本萬萬沒想到騾夫居然能登上山頂,但他又想,還得看他怎么下來。騾夫踩著木樁一步一步下山,終於回到山腳,他邊下邊把木樁拔出來扔了。
充本看見騾夫回來,心想這個笨蛋都能上去,哪有我這聰明人上不去的道路呢!於是他昂首挺胸地登山去了。過了很久很久,還不見山頂冒青煙,也不見他回來,傍晚大家前去尋找時,才發現他已經死在半山腰了。這正如諺語所說:“羊毛做成的牧羊鞭纏住了山羊的頸脖”,想害人的阿里,反而害了他自己。第二天,騾夫們重新踏上去康定的旅途。
從那時起,每當騾幫馬幫從那兒經過,稍一不對,就會下冰雹,人們說這是充本阿里在哭泣他的騾子,他人雖死,魂魄卻附在此山中。因此人們把小朔山改名為充本納。為免受冰雹襲擊,人們經過此山時,誰也無心觀山望景,而都忙著解下騾馬頸頸項上的鈴鐺,收拾好容易發出聲響的物品,屏住呼吸,只想儘快離開這個地方。翻過大朔山,就到松林口,那裡有塊草地,過往客商都在此處燒茶飲食,所以得名“呷朗刀甲”(在林邊飲茶之意)。據說那裡是騾夫燒茶款待他的夥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