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趙孟頫的人物畫大多出於想像,但也有寫實之作,只是傳世較少,此《紅衣羅漢圖》堪稱代表作之一。圖中身著紅色袈裟的羅漢盤腿坐於大樹下面的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態安詳堅毅,似在說法。根據作者題記所言,因常與西域僧人往來,“耳目相接”,故能對西域僧人的神態特徵刻畫入微。圖中羅漢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現手段取法唐代閻立本,以鐵線描勾勒,用筆凝重;設色濃麗,以赭石、土黃、石綠與大紅袈裟形成鮮明對比;構圖採用由左向右的開合形式,引人聯想。此圖作於作者五十一歲時,是高度表現了其藝術創造力的一幅傑作。
相傳佛教為公元前六至五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伯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創造,西漢末年傳入我國的,因此歷代許多畫家將羅漢的形像描繪為深目、隆準、濃髯、厚唇、體多汗毛的西域人形象,趙孟頫的"紅衣羅漢圖"中的羅漢正是如此,又因"余仕京師久,頗與天竺僧游,故於羅漢像自謂有得"。他評"盧愣伽羅漢最得西域人情態",而五代王齊翰"雖善畫(羅漢),要與漢僧何異?"這表明了趙孟頫重視傳真、寫實的態度。
"紅衣羅漢圖"卷後有董其昌題跋"趙文敏曾畫歷代祖師像,皆梵、漢相雜,都不著色,不若此圖尤佳,其自題知為得意筆也"。董氏評語值得商榷,但"紅衣羅漢圖"堪稱趙之代表作之一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