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宣聖廟:太祖始置於燕京。至元十年三月,中書省命春秋釋奠,執事官各公服如其品,陪位諸儒襴帶唐巾行禮。成宗始命建宣聖廟於京師。大德十年秋,廟成。至大元年秋七月,詔加號先聖曰大成至聖文宣王。延祐三年秋七月,詔春秋釋奠於先聖,以顏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封孟子父為邾國公,母為邾國宣獻夫人。皇慶二年六月,以許衡從祀,又以先儒周惇頤、程灝、程頤、張載、邵雍、司馬光、硃熹、張栻、呂祖謙從祀。至順元年,以漢儒董仲舒從祀。齊國公叔梁紇加封啟聖王,魯國太夫人顏氏啟聖王夫人;顏子,兗國復聖公;曾子,郕國宗聖公;子思,沂國述聖公;孟子,鄒國亞聖公;河南伯程灝,豫國公;伊陽伯程頤,洛國公。
其祝幣之式,祝版三,各一尺二寸,廣八寸,木用楸梓柏,文曰:「維年月日,皇帝敬遣某官等,致祭於大成至聖文宣王。」於先師曰:「維年月日,某官等致祭於某國公。」幣三,用絹,各長一丈八尺。
其牲齊器皿之數,牲用牛一、羊五、豕五。以犧尊實泛齊,象尊實醴齊,皆三,有上尊,加冪有勺,設堂上。太尊實泛齊,山罍實醴齊,有上尊。著尊實盎齊,犧尊實醴齊,象尊實沈齊,壺尊實三酒,皆有上尊,設堂下。盥洗位,在阼階之東。以象尊實醴齊,有上尊,加冪有勺,設於兩廡近北。盥洗位,在階下近南。籩十,豆十,簠二,簋二,登三,鉶三,俎三,有毛血豆,正配位同。籩豆皆二,簋一,簠一,俎一,從祀皆同。凡銅之器六百八十有一,宣和爵坫一,豆二百四十有八,簠簋各一百一十有五,登六,犧尊、象尊各六,山尊二,壺尊六,著尊、太尊各二,罍二,洗二。龍杓二十有七,坫二十有八,爵一百一十有八。竹木之器三百八十有四,籩二百四十有八,篚三,俎百三十有三。陶器三,瓶二,香爐一。籩巾二百四十有八,簠簋巾二百四十有八,俎巾百三十有三,黃巾蒙單十。
其樂登歌。其日用春秋二仲月上丁,有故改用中丁。
相關詞條
-
大金鄧州創建宣聖廟碑
大金鄧州創建宣聖廟碑”簡稱金碑。“大元重修宣聖廟碑"簡稱“元碑”,分立於鄧州市城區第一國小大門口西、東兩側,此處原為孔廟舊址。金碑:通高4.52米......
簡介 大元重修宣聖廟碑 -
溫陵聖廟天后宮
溫陵聖廟天后宮,為泉州 天后宮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南門天后路,是中國現存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媽祖廟,素有“溫陵聖廟”之稱。1988年被國務院列...
簡介 詳細信息 -
元大都
元大都,簡稱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語稱為Dayidu,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由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建設,自元...
城市名稱 歷史沿革 城市規模 環水布置 設計特點 -
文宣王廟
文宣王廟,是供奉和祭祀孔夫子的廟宇,已作為古城金陵的秦淮名勝而蜚聲中外,成為名聞遐邇的遊覽勝地。
文宣王廟即是文廟 -
元大都路
元大都路,元大都因系擇址新建,城市規劃不受舊格局約束,所以其居民區與金中都新舊坊制混合形式不同,全部為開放形式的街巷。
大都路即大都(今北京) 元大都路 元大都路- 城市結構 -
全元文17
《全元文17》是2001年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修生。
內容簡介 目錄 部分章節 -
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
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薊門橋與西土城路交叉口東南100米,元大都城始建於1267年,於1276年建成,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其最北部分在...
簡介 建設背景 元大都城牆 元大都簡介 主要景點 -
孔子廟
或孔子廟,又稱先聖廟、宣尼廟、宣聖廟、文宣王廟、聖廟、聖堂、文廟、大成殿...,則專指孔子,所以孔廟又有先聖廟之稱。漢平帝時,追謚孔子為宣尼公,所以孔廟又稱為宣尼廟,南梁以後,又有宣聖廟之稱。唐玄宗時,追謚為文宣王,又稱為文宣王...
概述 結構禮制 崇聖祠 大成殿 東西廡奉祀 -
釋奠禮
,釋奠於先聖孔宣父,以先師顏回配。七十二弟子及先儒二十二賢從祀焉。祭以太牢...皇帝和皇太子親自祭奠了。唐太宗以孔子為先聖,以顏回為先師,並昭尊孔子為宣...八年(公元720年)初定十哲配祀孔子廟,在先聖廟樹立孔子、顏回等十哲雕塑...
由來 發展 歷史沿革 孔廟沿革 祭孔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