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將軍徐達攻陷元大都。由於元順帝不戰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壞,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是由於元大都城池過大,不利於防守,於是徐達決定將北城牆向南移2.8公里,放棄城北的城市建設預留用地。同時用城磚將城牆外側包砌起來,以提高其防守能力。
範圍
地理位置

元大都城牆遺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海淀區境內,居健安東路、健安西路北側。東西走向,東起土角樓西側服裝學院以東673米處,西至昌平路。全長6730米。
保護範圍
元大都城牆遺址包括:
1.北土城:東至來廣營路規劃紅線。南至土城南路規劃紅線。西至學院路規劃紅線。北至土城溝北岸。
2.西土城:東至學院路規劃紅線。南至學院南路規劃紅線。西至土城溝西岸。北至北土城溝北岸。
3.肅清門瓮城:東、北至規劃紅線。西、南至距瓮城遺址20米。
建設控制範圍
元大都城牆遺址屬於Ⅳ類建設控制地帶。肅清門瓮城遺址:東北至保護範圍。東至規劃紅線。南至距保護範圍南端40米與學院南路規劃紅線的平行線。西至13層樓東山牆與5層樓東山牆連線及其延長線。北至規劃紅線。
遺址原貌

東面的三座城門為光熙門(今和平里東,俗稱“廣西門”)、崇仁門(今東直門)、齊化門(今朝陽門);南面的三座城門為文明門(今東單南)、麗正門(今天安門南)、順承門(今西單南);西面的三座城門為平則門(今阜成門)、和義門(今西直門)、肅清門(今學院南路西端,俗稱“小西門”);北面兩座城門為健德門(今德勝門小關)、安貞門(今安定門小關)。
建築結構

文物保護

1989年9月北京市朝陽區政府於健安東路西端北側立有《元大都城垣遺址》碑一座,碑高2.5米,寬4米,厚1米。碑面東向刻有600餘字的《大都賦》;碑面西向刻有《元大都城垣遺址》碑銘,碑文簡要介紹了元大都城牆七百餘年滄桑變遷。
位於北土城東路南側的城垣遺址已闢為公園,名“旭芳園”。園內植樹六千餘株,鋪設花紋甬道,建有以種植各種海棠為主的園林景點,取名“海棠花溪”。
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冬季:6:00—22:00,
夏季:5:3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