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糧主要取江南官田歲入。歲運之數﹐至元﹑大德年間為百餘萬石﹐後來增至三百餘萬石。元代歲運的最高額為天曆二年(1329)的三百五十餘萬石。隨著元代政治的衰敝和農民起義的爆發﹐海運日益衰落﹐約從至正十二年(1352)起﹐正常的漕糧徵集和運輸告終﹐元王朝僅僅依靠江浙的張士誠﹑方國珍和福建的陳友定每年運來的數十萬石糧食﹐維持供應﹐直至滅亡。
海上航道前後有三次變更﹕第一次航道從至元十九年(1282)沿用到二十八年﹐主要是傍海岸航行﹐遇沙擱淺﹐艱難曲折﹐航期長達兩月余。二十九年﹐朱清聘請長興(今屬浙江)人李福開闢新航道﹐部分取遠洋航行﹐路線較為徑直﹐航期半月至月余。三十年﹐海運千戶殷明略又開新航路﹐自劉家港(今江蘇太倉縣瀏河鎮)開洋至崇明三沙(今上海崇明西北)﹐東行入黑水洋(江蘇北邊以東一帶海面)至成山(今山東榮成縣成山角)﹐然後西北航行入直沽。此路線主要取遠洋航行﹐順風十日即可駛達。有時糧船也從山東半島或直沽口外分道駛往遼東。此外﹐福建至浙江﹑江蘇之間也常有糧船往返。漕糧分春夏二運﹐至元三十年新航道開闢前﹐一般是正月集糧﹐二月起航﹐四月至直沽﹐五月回帆運夏糧﹐八月重返本港。新航道開闢後﹐起運時間一般為三月。
在航行實踐中﹐勞動人民在航途上樹立航標﹐確立港口導航制﹐編出通俗的口訣﹐對水文和氣象進行預測預報﹐為開發中國東部海域的航運作出了貢獻。同時﹐海運的開通和發展﹐加強了南北物資和文化的交流﹐促進了造船技術的提高和外貿事業的發展﹐沿海城鎮也由此而繁榮﹐對元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產生過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元朝統治階級也因海運而因循苟且﹐依賴江南﹐忽視了對北方地區的開發和治理。
相關詞條
-
朱清[元代海運的創始人]
朱清(1236~1306)元代海運的創始人。字澄叔,崇明姚沙人。原系楊氏家奴,因不堪其虐待,殺其主而避跡海上。與張瑄結夥販私鹽,後淪為海盜。因此熟悉南北...
元代—朱清 現在—朱清 -
元代市鎮
元代市鎮:元代早期的市是交換地點,鎮為軍事戍守地,發展到宋代,市、鎮連稱,已成為工商業活動場所的一般性概念。廣義的市鎮包括首都與路、府、州、縣治所以及市...
概述 其他資料 -
楊樞[元代航海家]
楊樞(1283~1331),字伯機,元代航海家,對外貿易家,嘉興海鹽(今屬浙江)人。
人物生平 人物評價 -
《元代農民之生活——附奴隸考》
本書材料詳實,考據精密,能使讀者,瞭然當時漢族農民奴隸,受異族壓迫之痛苦,及生活之惡劣;而覺居於次殖民地地位之中國今日,尤其是東北四省同胞,在暴日勢力統...
基本資料 元代農民之生活目錄 翻譯緣由 名家校正 原著簡介 -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元代大都上都研究,作者陳高華、史衛民 ,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目錄 作者介紹 -
哈拉和林
城市介紹 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Qara-qorum,突厥語“黑圓石”),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前杭愛省西北角,蒙古帝國第二代大汗窩闊台...
城市介紹 地理環境 歷史背景 地緣價值 構築和布局 -
元(1271~1368)
統治者特殊權益的各種措施,大體奠定了元代政制的規模 。中統四年(1263...
-
曹漢奇
”,似乎失之偏頗。在這之後,元代經濟史的研究逐漸活躍起來,其中章巽對元代海運...元代社會經濟史的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這些成果,首先表現在對元代...、礦冶、絲綢紡織等手工業,國內外商業貿易,海運、漕運、驛站等交通運輸業...
介紹 曹漢奇的史學觀 曹漢奇與端木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