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化史

元代文化史

《元代文化史》對元代文化作了全面、系統的論述,並提出對元代文化的總體評價,有填補空白的意義。現在問世的斷代文化史,大體都是先講該朝代的歷史發展過程,然後分別敘述各個文化門類(文學、史學、哲學等)的狀況,往往令人有將政治與文化割裂之感。對於元代文化,歷來評價不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元代文化史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元代社會黑暗、元代文化衰敝之說流行,很多人認為除元曲之外,元代文化幾無可取之處。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研究工作的開展,對元代文化的評價逐漸發生變化。但和其他朝代相比,元代文化史的研究仍是比較薄弱的。迄今為止,沒有出現一部全面論述元代文化的專門著作,和其他朝代形成鮮明的對比。《元代文化史》則將元代歷史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先講政治狀況,然後再敘述該階段各種文化現象,將政治與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出政治變遷與文化發展之間的關係。一般斷代的文化史著作,都以綜合已有研究成果為主。而《元代文化史》既認真總結了國內外學術界的有關研究成果,同時在很多問題上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獨立見解。可以相信,《元代文化史》的出版,必將對元代文化、元代社會和中國文化史的研究,起積極的作用。

作者簡介

陳高華,1938年生。1960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元史研究論稿》、《元史研究新論》、《元大都》、《元代畫家史料彙編》、《宋遼金畫家史料》、《明代哈密吐魯番資料彙編》等。與他人合著有《中國海外交通史》、《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元代卷》、《中國經濟通史·元代經濟卷》、《中國風俗通史·元代卷》等。

圖書目錄

緒論

一、元代文化史的範圍

二、元代社會和元代文化

三、元代文化的發展階段

第一編 蒙古前四汗時期(1206-1259)

第一章天崩地解的時代

一、大蒙古國在“漢地”的統治

二、“漢地”的漢人世侯

三、“漢地”的士人心態

第二章 各種宗教的流行

一、全真的興盛

二、太一與大道的發展

三、“漢地”佛教各宗派

四、藏傳佛教和蒙古宮廷

五、佛道之爭

六、蒙古的薩滿教

第三章 復甦中的教育和哲學

一、“漢地”教育的復甦

二、理學的北傳

三、東平學術

第四章 文藝和史學的面貌

一、金遺民詩和新西域詩《薩斯迦格言》

二、雜劇的興起

三、金朝史的修撰和《蒙古秘史》

四、西域和蒙古行紀

第二編 世祖、成宗、武宗時期(1260-1313)

第一章 大一統

一、忽必烈推行漢法

二、全國的統一

三、忽必烈的文化政策

第二章 多種宗教的興盛

一、藏傳佛教的鼎盛

二、佛道論爭的結局

三、北方道教的重振

四、江南道教各派的狀況

五、玄教的異軍突起

第三章 教育體系的形成和理學的盛行

一、國學的建立

二、地方儒學的普及

三、蒙古字學、醫學和陰陽學

四、理學家與教育家:許衡、劉因和吳澄

第四章 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

一、南北文壇

二、雜劇的興盛

三、散曲名家

四、繪畫、書法和雕塑的成就

五、宮廷和民間樂舞

第五章 遺民史學和地理學的成就

一、遺民史學:胡三省與馬端臨

二、《元一統志》的編纂和河源考察

三、海外記事:《真臘風土記》和《大德南海志

第三編 仁宗至順帝時期(1314-1368)

第一章 從動盪到崩潰

一、不斷更迭的帝位

二、農民戰爭和元朝的滅亡

三、元末士人的動向

第二章 後期諸帝與文化

一、經筵制度的設立

二、後期諸帝與文學藝術

三、科舉取士制的確立

第三章 多種宗教的發展

一、藏傳佛教和佛教其他宗派的活動

二、佛教與中外文化交流

三、佛教異端:白蓮教與白雲宗

四、南北道教的演進

五、基督教的傳播

六、伊斯蘭教的活動

七、摩尼教和印度教

第四章 教育的進步和理學的統治地位

一、國學和地方學校的發展

二、書院的繁榮

三、程朱理學統治地位的確立

四、陸學和調和朱陸之風

第五章 文學藝術的演變

一、詩文風格的變化

二、雜劇南下和南戲興起

三、散曲新聲《錄鬼簿》和《青樓集》

四、說話和話本

五、書畫藝術的興盛

第六章 史學和地理學的進步

一、宋、遼、金三史的修纂

二、本朝史的修纂和藏族史籍《紅史》

三、地圖學的成就行紀與方誌

第四編 文化載體:語言文字和書籍

第一章 語言文字的多樣性

一、多種語言文字的使用和翻譯

二、八思巴字的創製和使用

三、漢語中的蒙語辭彙和蒙語硬譯文體

四、白話文和簡體字

第二章 書籍出版與收藏

一、元人著作概況

二、書籍出版的多種渠道

三、佛教大藏經的刊造

四、書籍收藏的四種類型

主要徵引文獻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