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後像

元世祖後像

《元世祖後像》是元代佚名畫家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 此畫為元世祖後頭戴珍珠飾罟罟冠,身著金錦衣緣朱袍的半身像。人物面容豐滿,神態雍容。 此肖像畫造型準確,臉面豐盈、作者驅筆著墨(色)都注意到準確性和生動性,筆路清勁灑脫,設色艷而不俗。在藝術處理上,作者善於把線條和色彩提煉得十分簡潔,風格上顯得敦厚古樸,這是此畫的用筆特點。

畫作內容

元世祖後像 元世祖後像

徹伯爾皇后著紅袍,以大袍為禮服,袍式寬大曳地,袖身肥但口部收窄。冠與袍同色,飾以珍寶花飾,面料有織金錦、絲絨等,大多以大紅為主,兼有黃、綠、茶、胭脂紅、雞冠紫、泥金等色。頂綴珠花,並插羽為飾。

創作背景

元世祖後徹伯爾,元史表作昭睿順聖皇后,名察必。濟寧忠武王按陳之女。初為世祖妃,中統二年(1262)被立為皇后。徹伯爾因容貌出眾,德才兼備,是眾多后妃中最受世祖寵愛的一位。徹伯爾後在生活上自奉儉約,率宮女製作結實美觀的服飾、實用地毯,還創製了比甲服飾等,適於騎獵穿著。受到世祖和諸大臣的稱讚。至元十八年(1281)得病去世。元成宗即位後,追謚昭睿順聖皇后。

元代有一批職業畫家服務於宮廷,創作了不少帝後肖像畫。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套《元代帝後像冊》,帝像8幀:計為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窩闊台、世祖忽必烈、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文帝、元寧宗;後像15幅:計為元世祖後像一、順宗後像三、武宗後像三、仁宗後像一、英宗後像二、明宗後像一、寧宗後像一以及後納罕像一、佚名後像四。

藝術鑑賞

風格

元代帝後肖像的顯著特點是作胸像,而其他朝代的帝後像都是完整的全身像,這可能是蒙古族和漢族不同的審美好尚所致。畫像的臉部烘染細膩,用微妙的色彩擦染塑造立體感。有研究者認為這樣細膩的烘染手法可能與西南地區,特別是來白尼泊爾的畫師阿尼哥(Anige)有關。據載阿尼哥曾為世祖、世祖皇后畫過像,雖然無法確定是否就是此幅,二者風格上的淵源是毋庸置疑的。

形象

《元世祖後像》局部 《元世祖後像》局部

《元世祖後像》中,皇后徹伯爾的帽子十分引人注目,幾乎占了畫面的一半空間,這種帽子叫作“罟罟冠”。“罟罟冠”原名叫“古庫勒”,其名稱的由來少見於記載,元代丘處機認為“罟罟冠”頂有一撮禽類的羽毛故而擬其聲,女真人又稱野獸為“故勒故”,推測元蒙時代“罟罟冠”的稱謂,與其“取禽獸羽毛”的材質和女真人的發音都有一定的關係。至於“罟罟冠”的構造,分為兩部分,即上部是一個頂稍寬的長簡形,用樺木、柳枝或鐵絲盤出形狀來,胎骨外阿糊絨錦歲絹等,鏈頂裝飾小珠,錦雞等玲禽羽毛,頂郭折下部分的前中央,往上嵌有耀眼的太小珠翠,由兩條帶於把冠同定在頭頂,旁邊一綴上珠飾;下部是一抹橫勒在額上的抹額,抹額在中間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北朝,時稱“幕羅”,晦則發展為“帷幕”,稱為“灩婆勘於”。尚婆勒乾和上冠台之,便為所謂的罟罟冠。

除開畫像中對“罟罟冠”的描繪外,皇后的“一字眉”也非常有特色,這種眉形不僅細長而平齊,在元代流行的時間很長是蒙古族女特有的一種妝飾。通常的做法是先將天生的眉毛剃掉,然後畫上細長的“一字眉”。

蒙古女貴族的服裝樣式,則明顯受到漢族女裝的影響,寬的袖千繡滿鏤盒花邊的領口,體現入主中原之後的“漢化”進程。《元世祖皇后像》中,皇后的衣服顏色是大紅。元代以紅為貴,衣服顏色亦象徵著不同的社會等級最尊貴階層穿紅色和紫色的表服,中間階層穿青色和綠色的農服,尋常百姓則只許穿檀褐色等暗色服裝。

重要展覽

2013年1月1日起至3月25日,台北故宮博物院於正館“造型與美感——中國繪畫選粹”展覽中展出元太祖像、元世祖像、元文宗像和元世祖後、順宗後以及元武宗後、仁宗後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