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序:故人柳子厚之謫永州,得勝地,結茅樹蔬,為沼沚[1],為台榭,目曰愚溪[2]。柳子沒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無復曩時矣![3]”一聞僧言,悲不能自勝,遂以所聞為七言以寄恨。其一
溪水悠悠春自來,草堂無主燕飛回。
隔簾唯見中庭草,一樹山榴依舊開。
其二
草聖數行留壞壁[4],木奴千樹屬鄰家[5]。
唯見里門通德榜[6],殘陽寂寞出樵車。
其三
柳門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縱有鄰人解吹笛[7],山陽舊侶更誰過[8]?
作品注釋
[1]沼沚:沼指小池;沚,水中的小洲。[2]目曰愚溪:取名叫愚溪。
[3]復曩(nǎng):不如過去。曩,從前的,過去的。
[4]草聖:對草書有高度成就的人的美稱。這裡指柳宗元的墨跡,柳宗元是書法家,善章草。
[5]木奴:柑桔的別稱。
[6]通德榜:後漢孔融為北海相,十分敬仰鄭玄,命高密縣為他專門設鄭公鄉,並將里巷的大門修得很高,使得較高的車馬也能通過,號為通德門。北周庾信《小園賦》:“門有通德,家承賜書。”
[7]吹笛:據《晉書·向秀傳》載,嵇康被司馬昭殺害,其好友向秀為了悼念嵇康,“經山陽之舊居”,“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向秀“追想曩者游宴之好,感音而嘆”,寫了一篇《思舊賦》,以表示對嵇康的深切懷念和沉痛哀悼。
[8]山陽:漢代縣名,在今太行山之南。漢代220年(建安二十五),曹丕廢漢獻帝為山陽公,即在此地。
作品賞析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後,先住在城南龍興寺,後在河西愚溪旁築草堂為家。愚溪原名冉溪,又稱染溪,柳宗元仿愚公谷之名,改溪名為愚溪。小序一是概括了柳宗元居愚溪的情況,點出“結第樹蔬,為沼沚,為台榭”的特徵,與八愚勝景相吻合。二是說明寫詩的原因,聽說愚溪草堂已不像過去的樣子,故“悲不能自勝”,寫詩以寄恨。第一首詩從愚溪、草堂下筆,溪水悠悠,芳草萋萋,春來燕回,主人已去,引起無限傷感。滿樹鮮艷的山榴花開得正旺,對柳宗元的懷念之情油然而生。第二首詩先寫柳宗元的遺書、遺物,睹物思人,使人回想柳宗元的生平。接著筆鋒一轉,由物及人,借孔融表彰鄭玄立通德門之事,讚揚柳宗元的學問、德行。結尾以夕陽之下寂寞過往的樵車,來反襯草堂的淒涼,不平之氣隱含其中。第三首寫草堂風光,柳樹團團,竹林青翠,而草堂的野草青苔因主人離去而日漸增多,顯得更為荒涼。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他與柳宗元於793年(貞元九年)同登進士第,803年(貞元十九年)同為監察御史,永貞革新時同為王叔文政治集團的核心人物,同時分別提升為屯田員外郎和禮部員外郎。永貞革新失敗後兩人同時分別被貶為朗州(今常德)、永州司馬。815年(元和十年)春被召回京都,三月又同時分別被貶為連州和柳州刺史。劉禹錫和柳宗元友誼深厚,詩文交往甚多。柳宗元臨終前,曾將所著詩文託付劉禹錫編輯成集。柳宗元死後,劉禹錫寫有《祭柳員外員文》、《重祭柳員外文》、《為鄂州李大夫祭柳員外文》等。劉禹錫著有《劉賓客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