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在我國流行了二千五百多年,盛而不衰,有著極強的生命力。但在二千多年中,它一直於民間,建國前後才進入專業音樂藝術院校。
箏由於長期流行在民間,因其地域及各地人們的喜好不同,形成了多種帶有地方色彩的派別。從戰國時代的秦箏迄始,除“真秦之聲”的陝西箏之外,尚有“中國古調”(或稱“鄭衛之音”)的河南箏;“齊魯大板”的山東箏;“韓江絲竹”的潮州箏;“漢皋古韻”的客家箏;“武林逸韻”的杭州箏;閩南地區的福建箏;內蒙草原Yatoke(蒙語)——蒙古箏;延邊地區的Gayakog(朝鮮語)——朝鮮箏。
在這茫茫的九派中國箏的行列里,由於受著一定的地區限制,發展是不平衡的;但對於各個流派來說,都具有民族民間音樂語言特點和獨特的風格,都同樣有著記錄和發揚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歷史的輝煌業績。而目前最有特色的流派有:山東派、河南派、陝西派、廣東派(由潮州派、客家派組成)和浙江派。這五大民間流派都有自己的傳承及代表性曲目和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家。因此,箏有著豐厚的民眾基礎。據了解,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到21世紀的今天,我國學箏者已超過百萬,這還不包括海外的。
目錄
樂曲
1.姜女淚
2.揚州花
3.剪剪花
4.花音崗調
5.割韭菜
6.金線吊葫蘆
7.十里堆
8.太平調
9.一點油
10.道情
11.掐蒜苔
12.小小船
13.吹腔
14.韻調
15.掃雪
16.大金錢
17.五更調
18.西京調
19.歡音曲
20.淒涼曲(又名《老五更》)
21.硬越調
22.老龍哭海
23.銀紐絲
24.五更鳥
指法符號說明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