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結構
全曲分為四部分:
①第1小節,引子。哀怨的散板,像戲曲中的滾白,是對盂姜女悲戚苦痛生活的描述;
②第2—67小節,《慢長城》,悲苦的、較慢的慢板;
③第68—117小節,《哭長城》,是哭訴的快板,像戲曲中的流水板;
④第118—171小節,《哭長城》旋律簡化了,情緒更強烈了,是憤懣的快板,後邊(即第149小節後)是《長城過門》的變奏,把音樂推向高潮而結束。
演奏重點
(一)調式、音階:
整首樂曲均用苦(哭)音音階,因此全曲的Fa音要微升,si音要微降;
(二)夾彈技法:
北方箏較多使用夾彈,利於左手滑顫效果的發揮。該樂曲同樣如此。不可強調提彈的方法、顆粒性強的發音效果。
(三) 旋律進行:
陝西箏曲屬聲腔體旋法,因此演奏要連貫,要有很強的歌唱性。樂曲中,旋律與間奏(過門)往往有機結合,混為一體,要處理好力度、速度的變化,使音樂表現完整而統一。
音樂旋律下行時,要悠揚連綿,奏出弓弦樂器上摟弦變音拖腔的效果,達到重韻輕聲的目的。
作者簡介
秦箏教育家、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古箏學會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陝西秦箏學會會長。
作者周延甲個人作品
《榆林古箏考查報告》(合作)、《繼承和發揚秦箏流派演奏藝術傳統》(獲陝西省藝術科學研究成果優秀論文獎)、《秦箏歸秦,貴在實踐》等十多篇,並主編《秦箏》雜誌。創作並演奏合帶《姜女淚》、《繡金匾》、《淒涼曲》、《秦桑曲》(此曲獲中央電視台《山城杯》作品一等獎)等箏曲,赴香港演出《秦鄉行》、《中港台箏樂大師演奏會》、《秦聲粵調音樂會》、《秦土情箏樂演奏會》,赴韓國、新加坡演奏陝西流派箏樂。報界評論稱“曲調特點鮮明,風格突出、就是秦箏樂派。”箏壇宗師曹正教授生前說,“具有西秦風格的‘秦聲’,使兩千多年的逸響新聲,不但恢復了它的歷史盛名,而且是奇葩吐艷,大放異彩。”1999年《周延甲箏曲選》(周望編)出版發行,2001年錄製《中國箏曲.陝西篇》CD糟,2002年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中國古箏流派名家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