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地產

《傲慢的地產》是2012年3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言, 潘衛民。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國第一部關於房地產批判的圖書!

本書客觀、真實、深刻、針對性強、可讀性強。

究竟誰是上帝?政府、發展商、媒體、中介公司……還是?消費者看起來更像工具,叫你買你就得買,一萬年也是如此!這是真的嗎?

草根階層如何與天平的另外一端、最有錢的這一端,進行博弈,謎底盡在本書。

內容提要

傲慢的地產傲慢的地產
如果老百姓買不起房,誰買去了?!

GDP演繹悲情後遺症:房地產綁架GDP的原罪,則是製造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和這個集團掠奪民間財富的模式,利益集團靠炮製一個又一個謊言度日,借拉動GDP之名行架空中國經濟之實。

政府轉向商賈不買賬:地王的產生,與其說是開發商之間激烈競爭的結果,倒不如說這場競爭本身,其實就是開發商和個別地方政府的一次集體狂歡。

買斷媒體併購話語權:在開發商每年數以億計的“銀彈”攻勢中,越來越多的媒體在利益的驅使下成了開發商的喉舌、家奴、吹鼓手甚至打手,為這個強勢集團的“特殊利益”造勢和搖旗吶喊。黑暗被隱藏,醜惡被掩蓋,事實被扭曲。

左右房價中介強權漁利:2011年上半年房租的上漲早已超出了一個正常的可以理解的範圍。撥開層層正常的因素,逐漸呈現出一個隱晦的事實:中介炒作租金的行為,正是使房租到達這樣一種非正常狀態的最大推手。

魚死網破欲綁架銀行:地產商與銀行互為表里,在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下,整箇中國經歷了1993-1996年和2003-2006年兩輪房地產泡沫高漲時期。

作者簡介

蘇言,祖籍重慶,現居上海。長期新聞工作經歷,資深記者、作家。有著作10餘部,內容涵蓋社會時事、國際問題、財政經濟。其中主要著作有:《2012地球懸念》、《維基解密》、《不要相信美國》、“逃離北上廣”系列(《北京太勢利》、《上海太昂貴》、《廣東太競爭》)等,部分作品的著作權輸出到韓國、港澳台地區。

潘衛民,現居河南。廣泛涉獵財經、管理等領域,大學未畢業即在浙江某企業擔任高管,畢業後以卓越的策劃能力與鑑識轉戰房地產行銷策劃領域,並成功創辦房地產經紀公司。組織編寫的《房地產行銷策劃》,一度成為該領域的經典教材。近年從事房產熱點的觀察與研究,頗有心得。

目錄

序言 傲慢因為有錢

前言 誰是上帝

引子 反物質——失控的黑馬霸業

【第一章】中國房地產黑洞傳說

在我們開始深入挖掘中國地產傲慢內幕的時候,總有一種觀點認為,如今國內大行其道的唯GDP主義正是這一切的原罪。儘管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小蘇一再聲稱,GDP不應再成為中國的經濟主導,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經過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快速發展,房地產業占我國整體經濟規模的比重早已超乎想像,成為不折不扣的支柱產業。如此一來,以高房價綁架GDP,一個完整的GDP霸權體系也就順理成章地演變成型。然而,這一場瘋狂上演10年之久的地產GDP霸權秀究竟始於何處?背後隱藏著怎樣令人觸目驚心的霸權產業鏈?面對重重黑洞,購房民眾如何能在夾縫中艱難維護自己的權益?而光鮮的GDP數字掩飾下,龐大的地產泡沫將如何進一步損害國民經濟的健康?……最終,我們將不得不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1. 綁架GDP的原罪

2. 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令產業結構倒置

3. 經濟鴉片——地產泡沫欲蓋彌彰

4. 空置率見證經濟社會安居悖論

【第二章】廢止GDP考核後的期待

房價高企,卻又一房難求,這極不合理的房產市場無疑讓開發商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然而不要忘記,開發商實力再強,所能做的也僅僅是拿地賣樓而已,他們無法僅靠一己之力打造出今天這樣的格局。於是,中國房產市場背後另一個巨大的利益既得者漸漸浮出水面……

1. 財政當權——地方政府房地產閉門會議

2. 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同舟共濟”

3. 暴力強拆的背後

4. 禁漲令下地王頻現

5. 經適房用地:何時開發出別墅?

【第三章】媒體被開發商潛規則

西方社會將媒體定義為“第四權”、“公眾的看門狗”,毫無疑問,媒體應該向公眾負責,揭露事實真相,捍衛公共權益。然而在中國,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和自由批評空間的媒體,在面對地產商、報導房產問題糾紛時的表現,卻始終為人詬病。

進入21世紀,我們不能說中國的媒體不作為,畢竟在很多問題上,媒體正在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可一觸及地產業,抱歉,沒用。我們很難簡單描述媒體與地產商這兩者間的關係,一方面,出於自身責任,媒體需要對地產界的負面訊息進行曝光;另一方面,為了自身利益,又時常與之妥協,甚至沆瀣一氣,隱瞞真相。當這種情況發展到巔峰,一張掩蓋所有黑幕的關係網形成,媒體霸權就此產生。而這一切,究竟是誰的過錯?當媒體與開發商媾和,誰來遏制這不受約束的霸權?這種潛規則又將如何影響整個房地產市場?

1. 媒體與開發商“和親”內幕

2. 汪思遠讓媒介集體失聲

3. 媒體炒房團的前世今生

4. 媒介成開發商喉舌

【第四章】中介與開發商惡搞樓市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帶動了一大批產業的興旺,中介是這條產業鏈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如今,房產中介多如牛毛,尤其在一線城市,密集程度甚至超過超市便利店。理論上說,中介本應是一個平衡開發商與購房者利益的服務單位,然而由於地產商的強勢,為了更多地攫取利益,許多中介選擇與開發商緊密合作,甚至放棄道德底線、以謊言誘使購房者落入預謀好的圈套,建立起房地產業的中介霸權。

不論是在媒體、網路或是你我身邊,購房者與中介的矛盾糾紛屢見不鮮。由於大多數人並不清楚購房的程式,這就給了房產中介可乘之機。對普通人來說,買房是終身大事,本希望通過中介尋求服務與幫助,卻不料反而因此蒙受不可挽回的損失,這一切究竟是誰的責任?在中介的生存法則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問題?中介與房產商的默契,又是如何進一步加劇房價高漲的局面?在中介霸權下,民眾的利益究竟何在?

1. 忽悠在地產前沿的大佬們

2. 罪惡鏈條——中介與開發商互結連理

3. 中天事件道出中介謊言錄

4. 地產銷售商哄抬房價內幕

5. 炒作租金,黑中介哄抬房價

【第五章】開發商拉銀行“入伙”

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開發商為何總是如此牛氣沖天?除了與地方政府“合作”獲得政策上的支持以外,在龐大的市場背後,還有一股巨大的金融資本在為其撐腰,這就是永遠不動聲色、但影響力卻大到無以復加的金融寡頭霸權。

如今,許多手握巨資的投資者將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行業,向開發商發放貸款,牟取暴利,甚至自己搖身一變就成了房產商。這些金融寡頭依靠自己在金融領域的關係和人脈,與銀行開發商上下其手,暗箱操作,操縱房價,甚至進行無限度的瘋狂信貸。通過不斷的融資活動,銀行、寡頭、開發商結合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剝削和共享房地產市場的巨大利益,甚至不惜從事犯罪活動,共同製造出一個巨大的地產泡沫。在如此密不透風的金融關係網面前,我們又能對中國房地產市場保持多大的信心?不改變,行嗎?

1. 金融寡頭現身房地產開發貸款

2. 豪門盛宴——開發商銀行暗箱操作內幕

3. 開發商聯合銀行操縱房價

【第六章】消費者仰望霸權之上

在房地產業眾多霸權的欺凌之下,消費者無權,是普通民眾最大的悲哀。對於中國人來說,中產階層曾經是一個美好的憧憬,然而現實卻讓這種期望變成奢望。君不見,月收入過萬的高級白領買不起北上廣的一套普通住宅;即使祖孫三代拼盡全力湊夠首付成功貸款買房的,也難免成為房奴,未來的大半人生都將為還貸所累。即便如此,在遭遇房屋的質量問題,或是遭中介欺騙,抑或被購房時的霸王條款束縛時,維權這件本應理直氣壯的事,對許多人而言卻是如此艱難。究其根本,是什麼使得開發商、地方政府、金融寡頭們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又是什麼,剝奪了買房者的正當權益?尤其在當人們千辛萬苦還完房貸以為終於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時,卻發現你所擁有的不過是區區70年的使用權。傲慢的地產,終有一天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桎梏,儘管改革與調控已經開始,但一切何時才能得到真正的改變,仍然是個未知數。

1. 與中產擦身而過的房價

2. 被開發商“禁止”的白領

3. 海歸買房遭遇雷人的售房伎倆

4. 讓三代人慾哭無淚的婚房質量

5. 產權之殤——笑也70年,哭也70年

附錄1 中日韓房價比較

附錄2 中國地產尖端思想錄

序言

傲慢因為有錢

顏石

昨夜的風一陣陣從海面襲來……香港終於在今天開始有了秋意,而內地卻已冷到不行。這是2011年11月9日的事情。

人在香港,感受香港的高房價,這通常被內地地產人士用作佐證內地房價不會跌的原因。但即使香港,廉租房的比例依然是很高的,前段時間在新加坡也同樣對此深有感受。兩條線,必須是兩條線,一條線保障窮人,一條線供給市場,只有當這兩條線同時存在後,才會不怕商品房隨市場波動,政府也不會擔心動搖民心,因為有保障房作平衡,窮人原本就不是去想商品房的主,這也應了著名地產人士任志強所說,我就是為富人蓋房。由此我想,本輪房地產調控的真正目的是:拉住商品房漲幅,加快保障房生產,完成政府對窮人的作為。此種辦法,從根本上也是用增加市場供應量來平抑房價市場手段,只是從時間上採用了行政方法

豈料,房價在內地被扛了超過兩年,而扛的含義基本上是繼續上漲。顯然,這次巨觀調控因國際經濟不振和本國房地產拒絕調整兩大原因,在調控過程中顯得尤其步履維艱。

可,可以不調嗎?按經濟學家謝國忠的說法:這是政府最好的機會。在眾多學者中,謝國忠以獨立而與眾不同的見解著稱,他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是現任美國財長蓋特納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校友。不過,他的很多看法被在 短期堅挺的房市弄得有些狠狽,也一時間被諸多行業人士嘲笑。但,時間證明,謝國忠的判斷是有力的。

總不能:消費者總是被告之,你必須攢錢,把所有的錢都拿過來,買房!你還得趕緊,否則你那錢就買不到這么多平方了,天天漲啊!事實與被告知的一模一樣,漲成了一種特殊的公信力:晚買一定虧!

總不能:做家電、做服裝、做商貿,大量做其它實業的製造商們都紛紛放棄本行,來追逐利潤超高的房地產吧?

總不能:把凡是能賣掉的房子都算在“剛需”的數據上吧?

事實是,多年的房價暴漲已形成了房地產的暴利時代,這個時代與我國最初的股票暴利時代一樣。但,它是不可持續的。然而,房地產暴利時代所形成的廣泛的利益鏈條比當初的股市暴利時代強大得多,它實實在在的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

顯然,這一次的調控無比艱難。雖然政府的決心無比堅定,但在表現方式上卻不如從前強硬,我個人認為這增加了本輪調控的成本。但也正因為如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開放度。

我一直覺得,香港的張五常教授是個奇人,滿腹西方學養卻力推中國經濟,教授有最基本的判斷,大陸房地產沒有泡沫……

中歐商學院的許小年就認為,市場自有調節功能,不能幹預……

台灣的房價很高,新加坡也是,香港高到你不敢看。為什麼沒崩盤?可為什麼說中國大陸有可能崩盤?凡此種種……

任志強說他是給富人蓋房,窮人應該政府管。沒錯!這不,政府正在做的是:把給富人蓋房的速度拖慢,加快原先缺的一環,補上給窮人蓋房。政府是否真正而深刻地了解到過去若干年虧欠了保障房供應,導致房地產市場總體供應不足,使其成為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我想是的。

中國人的確喜歡房子,台灣的歌星費玉清只會買房,賺到自己也沒數;香港藝人周星馳投資房產心得足足:就算有經濟危機,扛過去,還得漲。大陸就更甚了,房子是唯一財產啊,管用,比黃金管用。所以,中國房地產擁有無窮無盡的“剛需”不假。人口是基礎,城市化是背景。但是,這不等於說在長期上漲過程中沒有回調:無論用市場手段還是行政手段,客觀講,在某種情況下行政手段也是一種市場手段。

經濟發展太快需調控,此非中國經濟獨有。美國有美聯儲,歐洲各國有央行。利率,簡單。也管用,但是慢呀。看看中國,除了西方的經濟學工具外,還有行政,雙管齊下,更管用。關鍵是:快呀!

這一次,政府很明確地看到了“剛需”,很明白越是有“剛需”越是買不起,就越會演化成其他問題。這是經濟學嗎?當然是,大經濟學或政治經濟學。能照純市場的做法,拉爆了再說?絕對不行。

2000年,我服務於一家財經周報。當時一家很知名的發展商在自己原計畫做花園的規劃用地上再蓋了一棟樓。一時天驚!很多媒體都接到投訴並聯合採訪,豈料,該發展商與多家報社聯合簽了一單總額為1000萬的廣告契約。結果,所有採訪,停。

萬科曾指不賺超過15%的利潤,後來,壓不住了,市場太好,超了。這有錯嗎?沒,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多賺當然好!但不能認為,少賺或階段性的不賺就不合道理因而不能接受。任志強先生就曾回應為何房價依然在漲,地產商賺得太多時反問:為何不說地價仍在漲,為何不說政府比開發商賺得多? 但可知,江湖有句話叫:出來混總要還。價格起起伏伏才正常。

本次房地產問題是真正讓中央政府為難的問題。跌,不行。地方財政需要錢推進改革,畢竟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一流,屬中國第一內需。漲,也不行。長期讓老百姓買不起就不單是個經濟問題了,這一點,地產商不管,政府卻必須管。所以才有當今房地產調控,其實質是:拖住漲價,惡補保障房的政策。是很古怪,但確屬不是辦法的辦法。中國的房地產調控何時結束?我看,保障房建好到位就會結束。不錯,我同意任志強所說房價還得漲,可那更得看本事,好貨賣得好價錢,應該。但也很顯然,房地產暴利時代結束了!

因為曾經的暴利而帶來的傲慢或者不理性不順勢而為,並不對已更有利。還有,中國的現實 因基礎太薄,脫離不了實體經濟,虛構經濟對中國,還很遠很遠,房地產不能走這條路。

2011年12月8日於深圳

前言

誰是上帝

蘇言

這本書寫了兩年。

1996年的深圳,一套新房即買即賣大約折損為100%,如同現在的汽車。國家力促銷商品房市場,變化到無法想像。幾十年的缺房使中國人惡補了10多年,餓啊……

這本書並不是要討論房價應該如何如何,問或提到也非常根本。而是,急速發展的房地產市場在當下引發的社會矛盾和巨觀經濟失衡。

很多人說,沒想到中國最激烈也最公開的經濟問題的討論來自於房地產,而不是股市。

任志強先生關於房價的最尖銳言論足以衝撞政府,而政府卻允許其言論暢行無阻,自己則依然我行我素堅持調控。

任志強的觀點很簡單:市場化的結果是房價還得漲,不管你用什麼手段。

相比任志強,中共中央黨校校委研究室的周天勇則更為勇猛,他直接提出:延長土地使用年限到1000年。顯然,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高調的郎鹹平教授認為,房地產是中國的支柱產業,傷不得也傷不起。

而低調的張五常教授說,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是鋼做的,破不了!

茅于軾則認為,一切按市場辦,政府勿干預。

許小年教授也認為,一切乃市場行為,干預的代價將很高。

而市場:

明擺著房價高,老百姓買不起;卻明擺著房一推出,很好銷,無論一線、二線,或三線。

這個悖論令中國房地產成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30年後最棘手的問題,任何簡單的手法都解決不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令房地產話題變得最為公開、最為尖銳,也最互不相讓。

可中國的問題確比西方要複雜得多。宋鴻兵先生曾對外國專家說,中國與西方的根本區別在於債務債權關係可以由政府強制重新調整,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政府可以直接低價收購房產,再廉價租給低收入人群,不僅可以為資產價格築底,而且還省去建設大批廉租房的成本。宋先生真是奇招!

於是,潘石屹先生也不再有言論,總是笑嘻嘻地面對一切,房價照漲就是了。

王石先生乾脆以60歲之高齡赴美遊學,萬科則在生產和銷售規模上依然如故。

而那位最果敢預言房價會跌五成的謝國忠先生則被某些地產大佬們公開和私下嘲笑不止。

但,最核心的問題:

1. 房價不跌老百姓買不起;2. 調控政策執行,老百姓更買不起。

算來算去,總是百姓吃虧。這,似乎在千百種公開不公開、尖銳不尖銳的論辯中都無人提及。

誰說消費者是上帝?

誰說房地產非暴利?

如果價格降到百姓可以買得起的地步,那將是何等巨大的需求?難道不是暴利就不能拉動中國經濟,就不是支柱行業,就不是經濟學了嗎?

土地不夠?這是真的嗎?

暴利不可能長久,兩極分化遲早要引爆社會問題。換句話說:出來混總要還,這是不是經濟問題?我看是。

究竟誰是上帝?政府、發展商、媒體、中介公司……還是?消費者看起來更像工具,叫你買你就得買,1萬年也是如此!這是真的嗎?其實房價已經開始跌了……我把這本書的前言標題定為:誰是上帝?是想說,我們無論怎么爭論,無論多出格或劇烈,似乎都沒有涉及到消費者的權力,似乎並沒有什麼更清楚更直接地為消費者說句話。不管怎么講,直到現在,購房者的困難更多,成本也更大。

與此同時,七匹狼做地產、美的做地產、海爾做地產、雅戈爾做地產、蘇寧做地產、國美做地產、蘇泊爾做地產、格力做地產、格蘭仕做地產、奧康做地產、娃哈哈做地產、喜之郎做地產,奧克斯蘭城床墊、長虹電器、五糧液、郎酒、水井坊、阿里巴巴……都在做房地產,神奇的地產啊,讓72行最後都殊途同歸!

房地產在中間,一直得是一個單邊市場嗎?誰是上帝。

引子反物質--失控的黑馬霸業在粒子物理學裡,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而普通物質則由一般粒子構成,當物質遇到反物質時,會造成物質的湮滅。中國的房地產其實就是一種反物質,威風八面,趾高氣昂,中國大地上的一切它都不放在眼裡,而那些或來自上層建築或來自民間的幾乎所有抵抗力量,都能被它化為烏有。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華生提出,中國房地產市場有“四大怪”,“房價比兔子跑得快,進城人口關在外,政府改行把地賣,開發商收錢房子自己不會蓋。”華生提到,目前購房需求受到壓制,再加上保障房建設加快,房價有可能出現一些回落。但是從大趨勢來看,中國繼續處於城市化過程中,還有好幾億人沒有進城,進了城的也大多是無房戶,房價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現在的不少調控政策屬於行政手段,如果房價下跌對信貸、經濟以及金融穩定有大的影響,肯定就會放寬。

從已開發國家的經驗看,只有在城市化基本完成之後,移居人口基本沒有了,房地產價格才會出現周期性波動。一段時期上漲,一段時期下跌,總體來說會隨著通貨膨脹率逐步上升。

2011年實施的限購實際上主要限制的是成交量,對價格的影響是間接的。而人們希望的局面是價格下跌,成交量上升。城市化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農村人進城,第二個階段主要是中小城市的人進入大城市。中國現在還處於第一階段的前中期。限購政策首先限制的是移居人口,把進城移居人口關在住宅市場之外,這和城市化的主流是不一致的,限購政策肯定難以長期實行下去。

中國的房地產就像反物質一樣,有著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神通。河南的萬峰(化名)就是這種反物質的犧牲品之一。他的經歷是個故事,但這個故事裡的細節全部真實。只不過,鑒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無法公開當事人的真實姓名、開發商和小區的名字,統統不行。這就是“反物質”的強大,也是萬峰們的無可奈何。

……

節選

中國房地產黑洞傳說

在我們開始深入挖掘中國地產傲慢內幕的時候,總有一種觀點認為,如今國內大行其道的唯GDP主義正是這一切的原罪。儘管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貟小蘇一再聲稱,GDP不應再成為中國的經濟主導,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經過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快速發展,房地產業占我國整體經濟規模的比重早已超乎想像,成為不折不扣的支柱產業。如此一來,以高房價綁架GDP,一個完整的GDP霸權體系也就順理成章地演變成型。然而,這一場瘋狂上演10年之久的地產GDP霸權秀究竟始於何處?背後隱藏著怎樣令人觸目驚心的霸權產業鏈?面對重重黑洞,購房民眾如何能在夾縫中艱難維護自己的權益?而光鮮的GDP數字掩飾下,龐大的地產泡沫將如何進一步損害國民經濟的健康?……最終,我們將不得不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綁架GDP的原罪

在高房價的背後,中國各地“鬼城”、“鬼樓”頻頻現身的背後又陰藏著什麼?2011年初,英國報媒刊載了一篇關於中國的長篇報導。對於這個基本上只報導倫敦地方新聞的“捷運報”來說,這可是一個罕見的例外。

這篇報導的標題是“中國的現代鬼城”,談的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新區——康巴什,內容摘要這樣寫道:“一個為30萬人設計的城市幾乎成為空城。”配文的5幅照片中,有兩幅Google衛星圖片:漂亮的住宅,筆直的街道,整整齊齊,方方塊塊,如同棋盤,但可惜行人稀少;未來主義造型的大劇院和體育中心,如同一把巨型陽傘、5個超級鳥蛋,再配上橢圓形的人工湖和鏇轉式的人行道,煞是好看,但可惜人氣全無。

其實,“鬼城”康巴什早已不是新聞了,卡達的半島電視台曾在2010年11月就報導了這個位於內蒙古荒漠中的空城,美國時代雜誌後來又在2010年4月派記者走訪了這個海市蜃樓般的夢城,並拍下了許多空空蕩蕩的街景照片,放到它的網站上。此後,關於康巴什是不是“鬼城”的爭論在中國就一直沒有消停過。

其實,中國類似康巴什的城市還有很多。在“鬼城”的背後,隱藏著各地政府為了借房產來推高GDP演繹出的一幕幕神話。

房地產與GDP

2010年2月4日下午,reico工作室現場發布了一份報告。REICO工作室是由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以及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策略聯盟組成的,在發布現場,有關方為了營造熱鬧的場面以及所謂的公信力,邀請了不少房地產大腕現場熱烈討論房地產現狀。

素有“地產大嘴”之稱的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以他慣有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風大放狂言:“房地產打下去GDP就掉下去了,GDP掉下去,溫總理比我們開發商還急。”瀟灑兼自由派的“任我行”堅定地表示:“GDP高漲的時候,沒有哪個國家的房價是跌的,而且也看不到在GDP高漲的過程中,哪個國家會把房地產打下去。”

誠然在某種程度上或者對某段歷史而言,我國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實就是“以GDP為中心”,這是一種無奈的政策選擇,“任我行”此言無疑正中“命門”。

這樣的景象,不禁讓人聯想到熟悉的古裝電視劇場景:在一戶有權有勢的大戶人家蹲點,一夥占山為王的強盜找準時機,綁票成功得手,之後用利箭綁著一封簡訊將綁架的訊息告知對方。押著綁票順利回到老巢後,強盜頭頭吩咐小嘍囉擺酒設宴,歡慶勝利。酒酣耳熱之際,倒酒的小嘍囉沉不住氣,自告奮勇提議下山去告知對方贖金,強盜頭頭胸有成竹道:“急什麼?現在那伙人比我們還急,要沉得住氣。你看著吧,不一會就有人上山來了。”果不其然,對方很快就派代表來和強盜商量贖金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