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詔村

催詔村

東北有田橫西去洛陽後,部屬望駕東歸之處,名叫望駕山。 四大天王塑像,後面依次為彌勒佛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 、黃連木等等,穿過村莊的小河兩側,種的柳樹在微風下擺動 。

村莊由來
因漢高祖劉邦軍隊攻打齊王田橫時,下催降詔書之地而得名。
宋朝末年原住民逃亡殆盡,明永樂時(1403-1424),李、藍、江、劉四姓由雲南遷來此地。《即墨縣誌》及《即墨縣鄉土志》均標此村為垂照。因在封建社會“催詔”對官府似乎有所震懾,所以被改為垂照。後來該村耆老認為改村名後村子開始衰敗,所以又改回原村名催詔。村中張姓最多,為明朝抗倭名將張老十之後。
村莊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天使下詔書處位於村北鳳山余脈廣禪寺舊址。東北有田橫西去洛陽後,部屬望駕東歸之處,名叫望駕山。王村即為田橫王族後裔由田姓改為王姓所居住的村落,改為王姓是表示自己是王族後裔,亦有標榜家族顯赫的意味。後王氏在宋朝隨孟良抗金時遷居望駕山前的宅科村。
廣禪寺始建於武則天大周大足二年,北宋和金朝重修,原位於催詔西嶺頂,清道光年間聽信南方地理先生建議,遷至催詔村後高埠頂上,1937年重修擴建,規模完備,殿宇巍峨。中路為山門,山門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有 四大天王塑像,後面依次為彌勒佛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彌勒佛殿東西兩廊牆壁鑲嵌唐宋取經故事和十殿閻羅審案的故事。大雄寶殿兩側東為伽藍殿、西為本寺主供觀世音菩薩殿,殿內供奉宋朝時期碾玉觀音一座,法堂東廂僧寮,西廂齋堂。藏經樓西側為祖師堂,東側為方丈。寺外廣場西有2層戲樓樓,山門外東西沿牆列捐款修寺的功德碑。

地理氣候
村莊交通便捷,村北緊鄰濱海公路,村東為疏港公路和催詔路(鳳山至埠西、黑子、大山前,有8盞太陽能路燈)。村莊地處即墨市東南沿海橫門灣畔,區內海島環映、群山起伏、海灘綿軟,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四季宜人,是理想的綜合性海濱旅遊度假勝地。登上村北的鳳山可以遠眺歷史位於橫門灣內名島田橫島,以及驢島、牛島、豬島、蟄道、馬龍道等海島。主要土特名產品有田橫海參、豆腐、粉條、赤貝、烤蝦、乾魚、茶葉。村西為海參育苗場、養蝦場,灘涂盛產泥螺和豬眼蛤、八帶蛸、菲律賓蛤仔、海瓜子、蟶子、蜆子等海產品。泥螺產量占全國80%以上,遠銷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政區人口
截止到2006年,該村共有13個姓氏,主要有:張姓110戶,李姓116戶,劉姓30戶,黃姓19戶,王姓17戶,總共336戶,人口1034人,其中男516人,女518人。
氣候狀況
鳳山林木茂盛,植被豐沛,是大自然賜予的綠色屏障。催詔灘涂地勢開闊平坦,適養貝類。沿岸沙質細膩、水質清澈,是理想的天然海水浴場和海上沙灘娛樂場所。更是休閒度假的世外桃源,成為青島-嶗山-即墨海上旅遊線的亮麗一環。


社會事業
全村土地面積2700畝,有耕地1020畝,其中糧田面積900畝,菜園和瓜園100畝,樹林583畝。
村中小路兩旁的紅屋頂房子一排連著一排,家家門前都種植著樹木,有櫻花、大葉女貞、龍柏 、黃連木等等,穿過村莊的小河兩側,種的柳樹在微風下擺動 。
這兒有最原始的自然風光和最現代的居住環境,在寧靜的夜晚,海浪輕輕地拍打著海岸,捧一杯香茗,或品一杯咖啡,你可以坐在窗前靜靜地看一本書,或淡淡地想著自己的小心事,清晨,從清爽的海風中醒來,慢慢享受這個自然、愜意的散淡時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