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凱沃爾基安

傑克·凱沃爾基安

好萊塢決定把美國著名“死亡醫生”傑克·凱沃爾基安的故事搬上大銀幕。傑克並不是兇殺犯,他只是大張旗鼓地支持安樂死,並於1990年至1998年間,協助130餘位患者自殺,從而得到“死亡醫生”的綽號。倡導“死亡權利”並協助上百名患者自殺、人稱“死亡醫生”的美國病理學家傑克·凱沃爾基安2011年6月3日清晨在密西根州羅亞爾奧克市一家醫院因病去世,終年83歲。

基本信息

簡介

倡導“死亡權利”並協助上百名患者自殺、人稱“死亡醫生”的美國病理學家傑克·凱沃爾基安(JackKevorkian)2011年6月3日清晨在密西根州羅亞爾奧克市一家醫院因病去世,終年83歲。

凱沃爾基安1928年生於底特律市,1952年從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成為病理學醫師。他曾說,實習期間目睹一名罹患癌症的中年婦女飽受病痛折磨而死,從此關注安樂死。

凱沃爾基安患有肝癌,數周前因腎臟及心臟疾病入院接受治療。

“死亡醫生事件”如導火索,十幾年裡,引發了美國乃至全世界對“安樂死是否應合法化”的激烈爭論。即便在傑克入獄後,有人爆出,他“協助自殺”的病人中,有許多並非處於無可救藥的重病晚期,一些人甚至沒有生理上的疾病。這些人之所以去尋求安樂死,主要是因為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症。

二級殺人

凱沃爾基安是密西根州一名醫生,1990年6月他施行了其第一例自殺援助——通過自製的“自殺機器”,將致命毒劑注入一名54歲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女患者的靜脈。之後多年間,凱沃爾基安因倡導“死亡權利”並協助約130名患者自殺而在美國引發廣泛爭議。

凱沃爾基安曾4次被法務部門指控謀殺,其中3次被無罪釋放,一次指控被判無效。1998年凱沃爾基安將自己協助一名患者自殺全過程的錄像送給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節目《60分鐘》播放,隨即遭到指控。1999年他被裁定二級謀殺罪名成立,被判10年監禁。服刑8年後,凱沃爾基安因表現良好獲假釋出獄。根據假釋條件,他不得繼續輔助他人自殺,不得照料62歲以上老人,也不得照料殘疾人。

注射由凱沃爾基安、而非患者完成。錄像播出後引發強烈反響,凱沃爾基安受到謀殺指控,最高法院兩次駁回抗訴,他最終認罪服刑。

凱沃爾基安2007年獲假釋,條件之一是出獄後不再協助他人自殺。

重獲自由的凱沃爾基安繼續活躍在公眾視線中,不斷通過發表演講、撰寫專欄文章、參加電視節目呼籲安樂死合法化。

拍攝影片

根據傑克·凱沃爾基安的經歷拍攝的傳記片《死亡醫生·你所不知道的傑克》,於2010年4月在美國上線。擔任主角的是阿爾·帕西諾,完全看不出在《聞香識女人》中的樣貌了,但風采超卓,望之身形孓然,感之心靈強大,震撼依舊。就在好萊塢決定拍攝“死亡醫生”不久,英國皇家檢控署在2009年8月向外透露,近期要出台一份關於“協助自殺”的臨時指導檔案,對“在何種情況下,協助他人自殺可不受指控”作出詳細規定。

英國法律素來反對“協助自殺”。如今忽然有所緩和,這多少要和剛剛發生的“黛比?普爾迪事件”有關。

現年46歲的英國婦女黛比·普爾迪,於1995年被確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病讓她逐漸喪失運動功能、感覺功能甚至排泄功能。黛比不想繼續這種沒有尊嚴的生活,她想選擇安樂死。由於安樂死在英國不合法,為避免丈夫和親人因幫助自己而遭起訴,黛比向英國法院提出就“協助自殺”重新進行司法解釋的要求。

2009年7月30日,黛比接到了盼望已久的裁決,英國上議院決定,“可以接受”黛比家人協助她自殺的行為。黛比欣喜若狂,她稱這項裁決把“生命的權利”交還給了她。

事後,黛比對採訪她的媒體坦言,如果訴訟失敗,為不拖累家人,她將學習那些“尋死”的前輩,獨自去瑞士結束生命。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僅瑞士、荷蘭、美國的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等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允許“協助自殺”。

而瑞士對“協助自殺”更是寬容,申請人無需擁有瑞士國籍而只需在瑞士就醫。另外,瑞士還設有“尊嚴”、“解脫”等專門“協助自殺”的機構。截至今年7月,在“尊嚴”接受自殺服務的英國人就有115人。其中,有兩個最為轟動的“協助自殺”事件。其一,是英國著名指揮家愛德華?唐斯和妻子瓊?唐斯的“共赴死亡”事件。

由於妻子瓊患上絕症,“幾乎失明、失聰”的愛德華不願獨活。於是,夫妻倆一起赴瑞士,於今年7月10日以安樂死的方式離開人世。二人在留給親人的聲明中說:“不想再因嚴重健康問題而掙扎。在共度54年幸福時光後,我們選擇在平靜中,有尊嚴地攜手離去。”

另一起“協助自殺”事件,是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的大學教授克雷格·尤爾特,將自己在英國家中做準備、前往瑞士接受安樂死的全過程,委託著名紀錄片導演約翰?扎利斯基進行跟蹤拍攝。這部名為《死亡權利》的影片,於去年12月9日在英國天空電視台播出。

影片最後,59歲的尤爾特對著鏡頭平靜說出了他選擇安樂死的原因——“我熱愛生活,更沒有厭倦生命。只是,疾病的折磨,讓我的身體已淪為沒有靈魂的軀殼。”之後,尤爾特轉向相濡以沫37載的妻子瑪麗,說道:“親愛的,我是多么愛你。”瑪麗則微笑著回應:“一路平安。我們會再見。”隨後,尤爾特用牙齒按下關閉呼吸器的按鈕,喝下致命藥劑,在他自己選擇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樂曲中安然逝去。

因病逝

凱沃爾基安的朋友邁耶·摩根羅思說,凱沃爾基安大約兩周前因肺炎和腎病住進羅亞爾奧克市一家醫院,2011年6月3日上午離世時“完全平靜,沒有痛苦”。

老友尼爾·尼科爾告訴路透社記者,凱沃爾基安確診罹患肝癌,死於肺部栓塞。

凱沃爾基安生前認為不治之症患者有權選擇死亡,主張“死亡不是犯罪”,發明“死亡機器”,協助大約130名病患結束自己的生命,因而獲稱“死亡醫生”。這些言行令他吃官司,進監獄,上電視……

他2010年6月接受路透電視採訪時承認,他和其他人一樣怕死。

在他看來,對安樂死或協助他人安樂死,一些人態度“虛偽”。他發問:“我們既然能幫助他人來到世界,為什麼不能幫助他們離開這個世界?”

他的好友兼律師傑弗里·菲格告訴媒體記者,凱沃爾基安臨終前過於虛弱,無法自己實施安樂死。不過,“如果他有足夠力氣做點什麼,他會做”。

引起爭議

美國國內對“死亡醫生”將近20年協助他人自殺褒貶不一。支持者認為凱沃爾基安還死者以尊嚴,反對者質疑他的動機。

凱沃爾基安的好友尼科爾說:“人們得以審慎、誠實地看待死亡,這也許是他留下的遺產。”律師菲格說,凱沃爾基安“以一己之力扼住整個社會的頸背,迫使它關注他人遭受的折磨”。

尤克接受凱沃爾基安協助自殺後,他的一名親屬說,協助自殺屬“醫療服務”,凱沃爾基安提供協助時“富於同情心”,不應視為犯罪。

34歲女患者卡倫·肖夫斯托爾接受凱沃爾基安協助自殺後,她的親屬提出質疑,認為肖夫斯托爾病得不輕,情緒消沉,但尚未危及生命,要不是凱沃爾基安“干預”,可多活數年。

明尼蘇達法學院教授蘇珊·沃爾夫認為,凱沃爾基安扮演重要角色,把醫師協助自殺推向全民辯論的前沿。“一些時候需要行為相當出格的個人把這一議題納入公共議程”,使辯論“以某種方式清理公共空間,使它包容更多合理觀點。”

相關說法

對於傑克·凱沃爾基安的行為和主張,反對者和支持者從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各執一詞,但顯然反對者更占強勢。傑克醫生的行為不僅違背他所在環境的宗教觀念,同時也是有意挑戰現有法律,感到被冒犯的人不在少數。傑克案件的主審法官傑西卡·庫珀在宣讀判決書時,曾頗為激動地對凱沃爾基安說:“老先生,沒有一個人可以逾越法律,沒有人被允許這樣做!你魯莽地通過電視台公然挑戰法律的尊嚴。現在,老先生,你被法律制止了!”

據悉,2006年美國最高法院通過投票表決,支持俄勒岡州有關“安樂死”的一項法律,9名大法官中,有三位身患癌症,還有一位大法官的妻子是癌症患者諮詢師。可見,對絕症痛苦有近距離感受的人,更容易認可“安樂死”。

有關“安樂死”的爭論,正如法官傑西卡·庫珀預料的那樣,在審判結束後仍然持續了很長時間,並且在傑克·凱沃爾基安出獄後再掀高潮。

2007年6月,79歲的傑克·凱沃爾基安獲得假釋。走出監獄的他只能遵守假釋協定不再為病人提供死亡諮詢,更不能協助病人實施安樂死,但是他對“安樂死”問題所持的立場並沒有因為8年服刑而有所改變,他堅持宣揚自己的主張,繼續推動“安樂死”的合法化。

“安樂死”不單單只是結束痛苦的手段,它包含著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人有權放棄已經沒有質量的生命而有尊嚴地死去。傑克醫生受限於當時的外部環境,可掌握的資源有限,能提供的幫助不盡完美,有些病人的死亡過程看起來還是讓人覺得有些殘忍。所以,只有“安樂死”合法化,才能保證相關服務更專業更完善。同時個人認為,安樂死還應該包括臨終關懷——不光是根據病人意願放棄治療,還應該指導家屬如何讓病人走得平靜安寧,這種關懷還應延續至裝殮階段——象日本電影《入殮師》那樣,完成生命最後的莊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