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築夫

傅築夫

傅築夫(1902—1985)中國經濟史學家,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人,1921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河北永寧縣人,祖籍浙江諸暨人。

簡介

自幼熟讀古文,1921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化學

系,不久轉入國文系。受革命洪流的衝擊,開始對中國社
會問題產生興趣,自日本郵購三卷本《資本論》英譯本,嘗
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來分析和研究中國
的社會經濟問題。1928年,寫成並出版了《中國社會問題
的理論和實際》專著。1928—1932年,先後任河北大學和
安徽大學教授,講授經濟學原理和農業經濟學等課程。
1932年改任中央大學教授,講授中國經濟史,從此正式轉
入中國經濟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30年代初至40年代
中,在《圖書評論》、《東方雜誌》、《中國經濟》、《文史雜誌》
和《社會科學叢刊》等刊物上,發表了多篇研究中國經濟
史的論文,參加了30年代的中國社會史論戰,較早地注意
到秦漢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特殊性,初步提出了西周封
建制和中國歷史上幾次經濟大波動的見解。1936年赴英
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進修,學習經濟理論和經濟史。
1939年回國,任內遷四川重慶的國立編譯館編輯,從事翻
譯和主持編輯經濟科學各科名詞。1940年開始進行大規
模的中國經濟史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到1949年,已整
理出幾大箱資料,分類條編,並在每章前附有簡短的說明
和分析,初步形成了對中國經濟史整個輪廓的認識。1945
年重返中央大學,次年任重慶大學法學院經濟系主任。
1947年初赴東北大學法商學院任院長兼教務長。同年秋
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指導研究生主任委員。新中國成
立後,繼續執教於南開大學,講授中外經濟史和《資本論》
研究課程。1956年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擔任該校研究
生專業課講授和指導論文工作,在原有講義的基礎上,重
寫出《中國近代經濟史》講義約80萬字。1957年後開始中
國經濟史資料的第二輪蒐集和整理工作,至“文化大革
命”前夕中斷。粉碎“四人幫”後,他受到鼓舞和激勵,僅在
1977年到1978年,就寫成了14篇中國經濟史論文,1980
年由人民出版社集結成《中國經濟史論叢》出版。1978年,
他應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經濟學院之約借調北京,承
擔《中國經濟通史》的撰寫任務,不到三年,就寫成了《中
國封建社會經濟史》一、二兩卷,不久又完成了三、四、五
卷的寫作,該書已陸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他主編的
《中國經濟史資料》一、二冊和寫作的《中國古代經濟史
論》,也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經濟史論叢
(續集)》1988年又由東方出版社集結出版。他長期從事中
國經濟史的教學與研究,對中國經濟史逐步形成了一個
自成體系的見解:(1)殷代處於發展不充分的奴隸制,西
周以後中國進入封建社會。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分
為典型的和變態的封建制度兩種。前者產生於西周初年,
崩潰於東周前期,其基本特徵是領主制經濟;變態封建制
以地主制經濟為主,產生於東周前期,一直延續到鴉片戰
爭前的清代,它是相對於典型封建制而言,既非原來那種
純粹的封建制度,又非真正的資本主義制度;(2)中國在
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結構中已經有了資本主義因素的萌
芽,出現了產生資本主義的前提條件,並有了一定程度的
發展,這就為封建制度的崩潰準備了條件;(3)中國封建
社會經濟發展遲緩,資本主義因素不能正常發展,其主要
原因在於社會經濟的基本結構形態是小農經濟;(4)中國
自漢代以後歷代實行閉關主義政策的經濟根源,在於中
國是一個封建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社會,一切皆可自
給,無需他求;(5)不贊同以朝代標名中國經濟史的分期,
認為社會經濟結構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朝
代興亡更迭是政治的歷史而非經濟的歷史,兩者偶有吻
合,但這種吻合不是經濟變化的原因,恰是經濟變化的結
果。這正是七卷本《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的理論依據所
在。

相關詞條

管理理論管理軟體西方經濟學期貨國際金融
MBA經濟學派股票銀行保險
人力資源經濟學家基金財政貿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